证券时报记者 吴家明
尽管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经济学领域至高无上的荣誉,但在现实世界里,诺贝尔奖并非代表能够施展所长的通行证,让人大感可惜。
2011年,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通过了总统奥巴马三个美联储管理委员会委员提名中的最后一个—批准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戴蒙德为美联储管理委员会新任委员。
戴蒙德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关注失业率及社会就业问题,并终于在2010年凭借其在这一领域的建树和另外两位经济学家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这位“就业问题专家”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却遇到了一些障碍。尽管得到奥巴马的力挺并成为美联储管理委员会新任委员,但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并没有帮助戴蒙德在成为美联储主席的道路上扫除阻碍。戴蒙德随后宣布退出美联储主席的竞选,因为他的提名多次遭到共和党人士的反对。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普林斯顿大学的西姆斯,他早在11年前就已经点出欧元区存在制度问题,但当时的欧洲执政者却没有采纳,如今这些官员肯定要为不听忠告而懊悔不已。
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可以赢得莫大声望,但不代表可以说服政府决策者,获奖者的研究成果能不能派上用场,还得看决策者买不买账。瑞典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哈格斯特隆就表示,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研究成果,决策者不是全都用得上。
有时候,获奖者的研究成果没能派上用场,甚至还会遭人批判。路透专栏撰稿人斯万曾表示,经济学奖是诺贝尔奖项中的最大败笔。他认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常常会颁给一些无用、错误甚至危险的学说。过去20年中,经济学家没能预测准美国任何一次重大的经济转折。
英国牛津大学经济史学家欧佛尔表示,诺贝尔经济学奖被视为经济学学术成就的顶点,但经济学奖得主不一定会担任重要决策者的重要顾问,部分得奖者甚至也不向往那个职位。正如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所说:有些时候,即便证明自己正确也毫无快感可言。尽管一些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研究成果没有得到重视,但抱着学习和消化的心态去面对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学术成果,不过分强调其“应用”色彩,或许是对经济学家最好的致敬。
作者:吴家明来源《证券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