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资产管理行业,信托、券商、基金们坐地分食“通道”费用的时代将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将是一直以来在资产管理行业背后隐而不见的银行的迅速崛起。
9月26日,经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批准,中信银行(行情,问诊)获首批理财资产管理业务试点资格,中信银行将有资格发行“资产管理计划”。这意味着,银行今后可以自为通道,而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格局也将被重新塑造。
随后,媒体进一步报道称,9月末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已经批准国内11家商业银行开展理财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同时还将进行债权直接融资工具的试点,各家银行的试点额度在5亿—10亿元之间。
这意味着,继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之后,银行理财也将迎来资产管理时代。
“这是银监会在推动银行理财产品转型上出台的实质性举措。银监会推出的债权直接融资工具以及资产管理业务的试点有望让《国十条》的‘靴子’尽快落地。”普益财富研究员叶林峰对本报记者表示。
今年7月初,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提出要“盘活存量资金,用好增量资金”。随后,银监会提出了十个方面的措施与之对应,其中明确提到“引导银行理财产品对接实体经济,让银行理财成为债券融资、直接融资的重要工具。”
此前,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就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将发展理财融资,将理财业务规范为债权类直接融资业务。9月,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王岩岫也直接提出,未来银行理财业务的一个创新方向是要推出银行资产管理计划,以彻底防范通道类业务的风险。
在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过程中,由信托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设计的花样繁多的“银某合作”通道类产品实际上是各类公司提供给银行便利其规避监管的。但是实际上,一旦发生风险,都要由银行来承担。
叶林峰认为,从对理财产品的影响来看,债权直接融资工具的运用将直接冲击现有的以预期收益率为主的理财产品发行形式,理财市场上的“刚性兑付”将被打破。由于一直以来采取预期收益率的形式发行,无论是宏观环境的变化还是融资企业经营情况的变化都无法反映到理财产品的价格中,这无疑使得银行面临刚性兑付的巨大风险。而在运用债权直接融资工具的情况下,银行可以像保险债权投资计划的受托人一样,通过资产管理计划发行债权融资“受益凭证”,向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募集资金,然后投向融资企业。
“银行由此将彻底摆脱刚性兑付的风险,并由此回归代客理财的本质。而投资者在拥有自由的申购、赎回权的情况下,将最终回归到理财产品的风险承担者的角色。亦即,银行理财产品在银行做到‘卖者有责’的同时,投资者也要做到‘买者自负’。”
“债权直接融资工具以及未来还将出现的更多创新工具,都是银行理财转向资产管理业务的手段,这一方面是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利率市场化未来将引致的必然结果。”叶林峰表示,从长期来看,银行理财产品最终要朝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变,需要比拼的是银行对市场判断的能力、投研的能力、资产配置和交易的能力,以及最终为客户创造收益的能力。
不过,由于银行资产管理计划的细则尚未公布,其影响范围和力度仍待观察。
叶林峰表示,由于债权直接融资工具以及银行开展资产管理计划将面临二级市场交易、理财产品法律主体地位等各种挑战,因此此次试点最终能够成型的产品及其运作形式仍然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