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东:市场变局下的投行改革_热点关注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吴晓东:市场变局下的投行改革

加入日期:2013-12-24 3:47:19 【顶尖财经网】



分享到:



  吴晓东:市场变局下的投行改革

  本报记者 赵晓悦 北京报道

  在“21世纪创新资本2013年会”上,吴晓东反思投行传统业务模式的种种弊端,并描述了华泰联合对其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重组的历程。而另一项随市场局势而动的,则是投行业务的偏向——对于原本擅长承销保荐的华泰联合而言,并购重组已成为一条不可回避的道路。

  投行改革:不破不立

  “对狭义的投行业务来说,过往的评判标准基本上是股票和债券承销金额排名。然而,这个排名并不稳定,一个意外事件可能导致投行业务大幅度下滑。”对于当前投行的评判体系,吴晓东颇感无奈。

  据他介绍,华泰联合证券是由华泰证券(601688,股吧)控股的专业投行子公司,主要从事股权类、债券类、并购重组方面的业务,拥有保险(放心保)承销的牌照。

  IPO暂停期间,由于财务核查,部分券商暂停受理资格,使得情况又发生了新的变化。“这说明我们行业不是很成熟,抗风险能力比较弱,持续稳定并保持领先地位是很困难的。”吴晓东指出。

  但不确定的格局也意味着每家投行的机会所在。吴晓东表示,在行业洪流中,华泰联合选择持续稳健提升的路径,与客户建立长期的战略性合作关系,通过优势业务获得影响力,以此为基础打造全业务链的投行业务。

  为此,华泰联合开展了三项的内容改革,首先是重组投行业务流程,其次,在投行内部增加专家组,第三项是增加专业市场部。

  重组投行业务流程的改革从2012年年中开始。吴晓东分析认为,内地投行以服务创业板中小企业为主,采用一个又一个较小的团队为客户服务,这种模式从风险控制和客户的体验度上,存在诸多弊端。

  华泰联合试图改变小团队为阵线的局面。具体措施是:从优秀投行引入人才,打破简单的、按照投行产品线划分的业务结构,把一个个小的投行部门整合改造成大部门。

  但是,考虑现实因素,重组的步伐不宜过快,因此,华泰联合在2012年年底从少数部门开始试水,以原有的并购部和债券部中的股权融资团队为基础,做创新业务,在机构内推行“一司两制”的变革。创新业务部门实现全新的业务模式和考核制度,不再以产品来区分团队,而是以客户为中心。

  一年多的时间内,华泰的投行团队按双轨制行进;到2013年第一季度,一些小团队发现过去单打独斗的模式越发困难,部分人希望加入创新业务体系当中。吴晓东适时地对整个投行进行了重组,取消单产品、小团队,全面实行创新业务部门的流程和激励制度。

  “当然,客观地讲,这个过程当中有一部分团队不能理解公司的战略,无法融入新的业务体系,所以我们也进行了一系列的人员调整,但总的来说,全产品全业务链的服务理念已经被整个投行所接纳,我们已经由双轨制转向一轨制,完成了业务改革的第一步。”吴晓东说。

  与PE/VC合力并购

  在2013年IPO的暂停期内,华泰联合与PE/VC的合作逐渐从承销保荐转向并购重组。

  “IPO暂停是一个外部推动环境,核心原因是上市公司希望通过并购加快企业发展”,对于并购的动因,吴晓东分析认为,上市公司有清晰的产业目标和明确的发展路径,而以产业发展为规律的并购最终在资本市场得到认可,也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回报。

  吴晓东表示,这一类上市公司群体的壮大,对PE/VC增加退出通道有更大的现实意义,而通过上市公司做并购退出,也有助于投行高效率判断交易前景和可能性。华泰证券与PE/VC合力,按照一定条件和标准寻找目标项目,向上市公司推荐,“并购交易双方的一致理解非常重要,投行在这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沟通作用”。

  与此同时,华泰联合亦借IPO暂停的机会,反思了原来传统的以IPO为主的投行业务的弊端。吴晓东指出,过去投行做IPO富有专业性的,从业人员素质比较高,但其中隐藏着较大的问题。“可能跟证监会的管制有关,大家把更多精力放在怎么应付考试,琢磨证监会的审核标准,距离投行家的金融设计、金融创造的角色越来越远。”吴晓东说。

  他指出,随着形势的变化,投行完全随证监会而动是没有前途的,“我们的目光还是要专注地放在客户身上,与客户捆绑在一起,实现共成长”。

  从这个意义上看,并购是很好的手段。“做IPO可能做一单丢一单——因为你和证监会关系好,或者是某些因缘巧合恰好选择了你为之服务,但后续为什么一定要用你呢?”,吴晓东反问道。他认为,并购与IPO不同,是从整个生命周期出发,在不同阶段提供不同服务,企业客户可以一年几次并购重组发展壮大。

  不过,并购和原来传统的IPO业务虽有区别,但亦相通。“说到底,都是动用全公司的资源,为客户做持续的贴身服务。”吴晓东最后指出。(编辑 段晓燕)

编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改正!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顶尖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文不作为投资的依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发布本文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顶尖财经网赞同或者否定本文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