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包装催生千亿市场 外资企业争相掘金中国_投稿专栏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投稿专栏 >> 文章正文

可再生包装催生千亿市场 外资企业争相掘金中国

加入日期:2013-8-11 10:24:41 【顶尖财经网】



分享到:



  可再生包装领域已经进入投资者的视野。
  一位PE人士告诉笔者,2013年VC/PE投资的主要领域依然是互联网,但新材料领域所蕴藏的潜力也让人不可小觑。“快消品对包装变革的需求带来了可再生包装市场巨大的商机,而以往这一领域在技术、投资等方面都有很多空白,恰恰是PE进入的好时机。”
  据其透露,目前他与拥有可再生包装技术的两家公司正在接触,而PE大佬鼎晖等公司也瞄准了这一领域。而据全球行业分析公司预计,2015年全球可再生软包装市场的需求将达到1878万吨,届时将形成一个价值相当于700亿美元(约4200亿人民币)的市场。
  外资布局
  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嗅到了这个行业的商机。
  近日,世界领先的林纸企业斯道拉恩索集团宣布,其在广西建立的纸浆和纸板一体化项目在发改委获批,这项目由其可再生包装事业部负责的总额达16亿欧元的工业投资项目,是北欧企业迄今为止在海外最大规模的单项投资。
  这被认为是斯道拉恩索实现战略转型的大动作之一,即从一家欧洲浆纸生产公司转型为全球性可再生材料公司。
  据悉,自2008年以来斯道拉恩索在欧洲印刷媒体的市场已经萎缩超过20%,集团于是采取了一系列结构性调整。2012年斯道拉恩索将公司收入的0.7%(8100万欧元)投资到研发中,并于2013年调整事业部,将可再生包装事业部和生物质材料事业部作为业务重点。
  随着消费意识的不断改变以及经济结构需求的改善,可再生、绿色环保包装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三星、小米等手机品牌推出的新产品,均纷纷采用环保可再生材料包装盒,戴尔公司目前已有半数以上的包装采用可再生的材料,并宣布将建立完全零废弃的包装流程。
  “在中国投资建立一个民用纸板厂正是支持了我们转型战略。”斯道拉恩索集团中国区总裁宋望球表示,广西项目计划是生产基于纤维的包装纸板,包括液体包装纸板、食品用途纸板以及其他民用消费品包装纸板,计划于2016年年初投入运营。第一阶段的资本开支预计为7.6亿欧元左右,其中5.9亿欧元将用于工业项目投资,1.7亿欧元将用于原料林基地业务。
  在其看来,未来基于纤维的民用纸板需求在亚洲正强势增长,而在中国需要对市场进行高质量的细分, 以可再生材料为原料的包装产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未来的十年内,预计中国市场中对此类产品的需求将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宋望球表示,斯道拉恩索的策略是在中国投资设厂,以液态食品、消费电子等重点行业为突破口,通过延伸可再生包装上下游的产业链条来提供产品和服务。
  市场需求上升
  毫无疑问,可再生材料现已成为产品包装领域的一大亮点,看到了中国市场巨大的增长潜力,外资巨头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快速渗透市场。
  “在成长型市场中,特定的包装细分市场将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全球会新增15亿消费者,对消费类包装产品的需求也逐日上升。”宋望球分析。
  据了解,斯道拉恩索2011年就收购了位于河北迁安的民营包装企业正元国际包装集团,为消费类电子提供微瓦楞包装盒。而此次广西北海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的巨额投资,更表明了外资巨头对于中国包装市场的青睐。
  利乐也同样在发力这一市场,并在2013年新增了生物质塑料采购计划,计划从2014年开始采用生物质低密度聚乙烯用以生产利乐包装,届时包装原材料中可再生资源的比率将高达82%。
  来自Frost & Sullivan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随着应用技术的来自Frost & Sullivan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随着应用技术的开发、技术成本的降低以及顾客认知的提升,亚太地区生物可再生材料市场预计将以超过每年19%的速度持续增长,生物可再生材料有望在众多包装应用方面取代一般塑胶,迎来加倍成长机会。
  据业内人士透露,可口可乐目前正在跟不同的上游企业联络,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可再生植物为原料制作PET瓶的技术研发应用。此前可口可乐提出,到2020年其全球所有PET塑料瓶饮料都将采用植物环保瓶包装。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年产数以千亿计的饮料厂家对可再生材料包装应用的关注,无疑将形成巨大市场需求。
  对此,诺维信亚洲生物质能高级研发经理吴桂芳表示,以纤维素等生物质材料生产化学品,从而实现对石油基化学品替代,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方向。从2009年开始,诺维信就已与巴西最大的石化公司Braskem合作研究开发生物塑料瓶原料,计划于2014年年底使该技术实现实用化。
  同时,包括台湾的远东集团、意大利的M&G集团以及长春大成集团等生产企业,都在这一技术领域加大研发投入。
  技术、成本难关待解
  不过,目前的可再生包装市场也并不如看起来那么美好。
  以牛奶和饮料为例,液体食品的灌装生产线运行速度非常快,对包装材料的印刷、封口、折叠、成型等要求都很严格。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可再生包装材料不能出现任何纰漏。
  “这要求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研发力量,在生产质量和制造工艺上不断追求创新和改善。”目前斯道拉恩索正在研发微纤化纤维素,可减轻包装重量,而且用于包装以外的产品,如体育用品、游艇外壳等。不过这类研发通常需要10年时间。宋望球认为,斯道拉恩索在全球拥有1100项专利,正是因为其侧重对产品技术和质量要求比较高的领域。
  而以可再生原料制作PET塑料材质方面,还面临着技术和成本上的双重挑战。由于技术工艺还处在研发示范阶段,又缺乏具有规模化产能的工厂连续成功运行的经验,该项技术在经济性上是否能与传统石化路径抗衡,目前尚是一个未知数。
  “除非有下游厂商像可口可乐一样愿意为这类产品提供溢价,否则对生产厂商而言,这类产品在成本上无法与传统石化路径产品相比,很难有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上述业内人士如是说。
  在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看来,可再生材料在包装行业的应用市场非常大,原材料成本低廉又环保,与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相一致,目前在日本、美国等国家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前景明朗。但是与海外企业的热情相比,中国企业在可再生包装上还略显落后。
  据介绍,目前我国可再生材料包装正处于萌芽期,主流投资者还未将目光聚集在这一领域,行业内资金量较少,包装企业投入的研发规模较小,技术和产品没有较大突破。
  “在可再生资源包装技术方面,欧美、日韩等国已遥遥领先,比如利乐所采用的水力碎浆、铝塑分离等技术值得我国相关企业借鉴。”熊晓坤指出。同时,目前可再生材料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回收和生产标准较为混乱、技术水平较低、产业链较为单一等。
  “可再生包装的大规模应用,还需要完善相关政策,目前回收环节、资源再生环节等是可再生资源包装产业的最需攻克的难关。”熊晓坤如此表示。(.中.国.经.营.报 .李.桂.琴)

编辑: 来源: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改正!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顶尖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文不作为投资的依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发布本文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顶尖财经网赞同或者否定本文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