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十年来,我飞了近60次纽约,可见我们是足够认真和下功夫去做这件事。”近日,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如此表示。 冯仑口中的“这件事”,正是让他十年来颇费周折才获得的美国纽约中国中心项目。十年前正当国内房地产热火朝天之时,冯仑却开始将投资眼光转向海外,这在当时的民营地产企业中,算是第一家。9月13日,冯仑宣布,万通控股旗下的中国中心在纽约地标建筑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中打造西半球位置最高、水准最佳的地道现代中餐。“这可以看做是中国中心项目开始进入营运的开端。”冯仑认为,中国中心项目面积虽小,但对于万通来说意义重大。布局纽约纽约的中国中心是万通跨出国门走向海外地产市场的第一步。定位于中美等国际性商业与文化交流平台的中国中心项目,位于“9·11”事件后重建的世贸中心一号楼,在该楼的64层至69层,面积约两万平方米,旨在为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搭建平台,也为那些在中国寻求新的市场机遇的美国企业提供服务。据中国中心项目负责人介绍,未来这里将被打造成一个集高端私人俱乐部、服务式商务中心、虚拟办公室服务、会议中心和文化中心于一体的空间,预计将于2015年初正式开业。实际上,万通取得这个可以俯瞰曼哈顿全景的中国中心项目并非一帆风顺。早在2003年底冯仑了解到“9·11”事件之后世贸中心的重建规划后,就对参与其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付诸实际行动。但冯仑的这一做法,也受到了一些疑虑和不理解,甚至是排斥。2006年,世贸中心7号楼的开发商西尔维斯坦(Larry Silverstein)对美国媒体表示:由于“中国中心”方面没能如约提交信用证,也是第四次未能如期缴付定金,所以万通将不能取得此前预订的5层楼。没能如愿进入世贸中心最先开业的7号楼,“但我一直没有放弃,中间经过了很多曲折,从7号楼最后我们又回到1号楼。”冯仑称。2009年3月,万通正式和纽约与新泽西港务局签署租约,成为纽约世贸大厦1号楼的“一号租户”。为此,万通也花费不菲,按冯仑的说法,一层楼4000平方米,万通的花费是约4000万美元。“我们在财务上做了很好的安排。”对于中国中心的盈利状况,冯仑的预计是,“头三年会不亏,小有利润,正常以后回报会很好,开业五年后的投资回报约在8%~11%之间。”冯仑坦承,尽管这样的投资回报率在盈利能力上不会比国内的住宅项目赚钱多,“但是它不会亏本,长期看三五年后便会有稳定的收益,从这个角度上说又比简单地在国内卖住宅好。”终得成功的中国中心项目只是万通在纽约扩张的开端。“出于管理半径和文化差异的考虑,目前我们在美国的发展只聚焦在纽约,尽量在曼哈顿。我们在纽约的下一步已经开始了。”冯仑称,目前万通正在纽约运作的项目还包括一个公寓和一个健康住宅项目。转身“大万通”“做每一个投资都是决定,就好像你养一个孩子,你可以让他明天就出去挣钱,这是一种可能;还有一种是你让她上大学,嫁个好老公,最后赚大钱。”显然,对于“万通”这个孩子,冯仑选择的是后一种模式。冯仑表示,万通的转型与其在纽约做中国中心关系密切。“纽约的人均GDP是6万美元,是房地产的各种业态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冯仑称,在多次往返于纽约和中国的过程中,“我们把人均GDP从6万美元到当时中国的人均6000美元中间每一个阶段的房地产发展模式都研究了。”他认为,房地产发展要转型成为“美国模式”,即不挣下游,把房地产变成建筑业;而是挣上游,使房地产企业变身为服务业、金融业。按照这一思路,万通将业务链、产品和公司都做了重新的架构,开始变身成为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房地产公司,“大万通”格局呼之欲出。“我们有意控制了传统的高负债、高资本密集的住宅开发业务,开拓了纽约、台湾市场以及工业地产和资产管理及基金方面的业务。”冯仑表示,这些业务是五年来“大万通”体系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且尚未并入上市公司的平台。据万通提供的数据,2010年以来,万通先后成立了四只基金,依托基金平台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经达到25.42亿元,同时,万通的基金管理规模还将在近期成倍增长。对于“美国模式”的落地,万通地产董事长许立称,这将使万通的商用物业在2015~2016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如果算上立体城市,除传统住宅以外的业务已占到万通整体的2/3。”在9月13日“大万通”每年一度的“反省日”,冯仑提出从成长向增长的转型,并表示,下一个十年将是民营企业的黄金十年,万通要抓住机遇创造商业上的成功。(第一财经(微博)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