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4年1月15日(星期三)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人民银行[微博]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介绍2013年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中新社:
有关中国货币供应量,刚才你发布了2013年底广义货币M2余额是110.65万亿,增速是13.6%,比11月末的14.2%、14.3%有明显的下降,但外界还是质疑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太大,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是不是太高了?尽管有110.65万亿货币供应量,但是12月末中国还是出现第二轮的钱紧局面,怎么来解释?
盛松成:
你又问了个大问题。首先我简要介绍一下货币供应量统计指标,我国目前有三个层次,即M0、M1、M2。M0为流通中现金,目前余额为5.86万亿,M1狭义货币供应量约为33万亿,M2广义货币供应量为110万亿左右。M1为M0加上企业的活期存款,因为企业的活期存款可以开立支票,它和M0一样流动性较强。M2是M1加上企业定期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现在储蓄存款余额接近45万亿,非金融企业存款30多万亿,再加上其他存款,再加上5.8万亿,所以是110万亿。M2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所有的企业、个人,包括在座各位共同创造的。
一般而言,储蓄率比较高的经济体,其货币总量也往往会比较高。中国人比较重视储蓄,国民储蓄率超过50%。美国的储蓄率很低,在5%左右。货币主要是从银行的各类存款统计出来的。储蓄率高会增加经济主体对存款的需求。此外,间接融资占比比较高的经济体,货币总量也会相对较多。美国的直接融资大概占80%左右,他们的银行贷款相对少,最后形成M2相对少,而我们中国是倒过来的,我们国家间接融资相对较高,间接融资就是银行贷款,我存到银行去,银行贷给企业,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大量企业存款,贷给企业,企业拿了钱又存到银行,一方面个人储蓄存款增加,一方面是企业存款增加,这样一来我们的M2相对比较高。
货币政策本质上是在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就业等目标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最近十几年来,我们的物价涨幅平均在2-3%,而我们的经济增长最近十年接近9%-10%,可以说中国经济实现了相对的高增长、相对的低通胀,货币政策为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