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22日表决通过《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降低PM 2.5首次纳入立法,“总量控制”是其核心内容,法律责任体现了“行刑衔接”、“罚无上限”。
据了解,《条例》共八章,分别为总则、共同防治、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固定污染源污染防治、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扬尘污染防治、法律责任、附则。
《条例》首次将降低PM 2.5纳入立法,明确北京市大气污染控制目标是降低PM 2.5浓度,细化机动车污染防治规定,增加防治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专章设置“防治扬尘污染”。
《条例》确定削减存量与控制增量相结合的“双控制度”。在治理措施上实现了由单纯的浓度控制,向浓度与总量控制并重转变,明确了对机动车数量和燃煤总量进行控制。《条例》还规定了公布违法行为、纳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等非经济惩罚手段;试行排污交易、鼓励高排放机动车淘汰等经济鼓励措施。
据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方力介绍,北京市正进入“以治理PM 2.5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新阶段,目标是到2017年,全市P M2 .5年均浓度下降25%以上,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2013年,该指标为89.5微克/立方米。
对比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 B3095-2012),2013年北京市仅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达标,PM 10、PM 2.5、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超标54%、156%、40%,夏秋臭氧超标,2013年重度以上污染天数达58天。
根据《条例》,严重污染空气者将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条例》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排放大气污染物造成严重污染,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主任李小娟表示,该条款本意是构成犯罪不能“以罚代刑”,若污染行为构成刑法所规定的犯罪界限,须依照刑法进行处罚。
此外,《条例》在讨论中遵循代表意见,因大气污染持续性特点,处罚上去掉了“封顶数额”,并赋予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相应的要求公开和举报的权利。
作者:倪元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