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遵循国际惯例,免除对境外投资者的资本利得税
沪港通10月末有望正式开通,相关税收政策如何协调和厘定成为各方关注点。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沪港通有助于“倒逼”内地资本市场税收制度改革。目前内地与香港股市税收制度存在一定差异,内地资本市场应借沪港通契机,完善自身税收政策,扩大国际市场影响力。而对于非内地投资者税收优惠政策的界定,也将直接影响投资者入市意愿。
据悉,9月29日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税收问题非常复杂,他希望在沪港通推出前,可以为投资者消除此项不确定性,但即使最后税收问题暂无解决方法,也会推出沪港通。专家建议,为推动上海金融市场国际化,沪港通或可免除对境外投资者的资本利得税,而这也将符合国际惯例。
箭在弦上 资本利得税成悬念
目前,QFII按照10%预提资本利得,但这一笔资金只是在账面预提,至今并没有正式兑付。同RQFII、QFII类似,在是否缴纳和如何缴纳资本利得税的问题上,沪港通没有明确。许多海外机构投资者会在基金资产中将盈利的10%做出拨备以防止可能出现的风险。分析人士指出,从某种角度说,此次沪港通的推出也将为一直以来QFII没有定论的税收问题廓清边界。
李小加表示,在沪港通全网测试时,资本利得税并未包括在内,主要是因为“不知道该怎么收”。他举例称,投资者的持股可能是分批以不同价格购买的,卖的时候又是分批卖出,投资收益如何计算需要进一步明确。
李小加指出,目前海外投资者投资沪股通的资本利得税征收问题,一共有四种可能性:不征收资本利得税;沪港通推出之初暂不征收,但待税务部门明确相关问题后追溯以往交易;暂不征收,未来征收时不追溯过往交易;沪港通启动时就征收资本利得税。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沪港通税收制度一是要和港交所进行协调,沪港要统一;二是要和内地市场,和其他没有开通沪港通的股票和市场政策上实现沿袭,因此最终确定确实存在挑战。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也认为,香港的税制与内地有一定差异,两地不同的税制在协调方面有一定的困难。主要是面对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不同的投资主体在税制上如何衔接,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有税务人士指出,一直以来资本市场征税存在一些重复计征和征收空白。目前内地资本市场税收制度仍存完善空间。例如,尽管对股息红利规定收取所得税,但对卖出股票赚取的差价及资本利得,目前内地并未规定交税。此外,投资者从上市公司获得的现金分红来源于企业税后利润,因此再次缴交所得税也存在重复征收问题。而根据香港相关规定,股票在交易环节征收税率为0.1%的股票印花税和定额5港元的转手纸印花税。公司和法人在港交所买卖上市股票和其他上市证券获得的利润需按16.5%税率缴纳利得税。
以小见大 完善内地市场税制
港交所10月14日更新的沪港通投资者资料文件显示,目前港交所与国税总局就沪港通相关税收问题做进一步确定。其中,待确定内容包括由国税总局收取的红利税和资本增值税,而新的中央结算系统收费也待香港证监会批准。根据文件内容,红利税适用于红利及送股,而资本增值税适用于股份卖出。而税务总局目前就上交所交易收取的税项,包括印花税和股息税,亦将适用于通过沪港通买入的沪股通股票。
此前有香港媒体报道称,沪港通推出前半年或将免征资本利得税和红利税,市场一度受此影响拉升。野村证券中国股票研究主管刘鸣镝对媒体表示,这一推测的方案更像是短期过渡性安排,而非结构性解决方案。这类税收的正规征收,主要取决于内地计划,而不是由沪港通项目决定。
对于沪港通的税务问题,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称,目前正就交易产生的税务问题与内地监管部门商讨,包括“是否征收、如何征收、征收多少”。李小加此前曾表示,关于税率问题有两个方向可以努力:一是与税务总局在税收政策确定后不再追诉过往交易。具体说,未来在税收政策尚不明确的前提下,先期进行沪港通的交易,税收政策确定后保证对过往交易不再追诉;二是争取税费收缴系统的建设时间,即在税收规则确定后为两大交易所留下二三个月税费征缴系统建设时间。
林采宜指出,内地资本市场的税收确实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现在也是在逐步完善。“香港作为较为成熟离岸金融中心,它的很多游戏规则是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A股市场是从计划经济转换过来的,从方向来看可能沪股向港股靠,上交所向港交所靠,而不是让港交所向上交所靠拢”。林采宜认为,沪港通运行之后,从大的方面讲可以实现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构想,从小的方面可以推动上海资本市场国际化。无论从哪个方面,很多规则应该逐步向成熟资本市场的规则靠拢。
“目前应该说内地市场的税制是不完全的,存在着漏洞和缺口。比如股市上只有象征性的印花税,内地市场对机构和个人的税制又不一样。”董登新认为,内地资本市场税收制度的完善目标应该向美国等成熟市场看齐,而不仅仅是停留在香港市场。
董登新表示,如何将内地的税制和国际关联对接是值得考虑的问题,作为同一个国家,两地的市场一体化是一个重要的议程。但在内地资本市场税制改革方向上,香港的资本利得税更接近于普通所得税,而美国和英国的资本所得税是所得税的特殊形式,更具有调和功能,也更具借鉴意义。
开门引资 妥善处理税收差异
“资本利得税”指对资本性商品,如股票、债券、房产、土地或土地使用权等,在出售或交易时取得的收益所征的税。资本利得作为一种所得,属于所得税的征税范畴,因此在法人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中通常都有所涉及。目前除了美国外,包括中国香港在内的多地资本市场,对海外投资机构投资者都采取免征资本利得税的政策。
林采宜表示,作为离岸金融中心,不仅是香港市场,其他亚洲市场在发展国际金融业务的时候也是免除资本利得税,主要还是为了吸引国际投资人。“当然免除资本利得税不光是在沪港通免除,在内地其他资本市场针对国际投资者也应该免除。”林采宜建议,为了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包括上海交易所进一步国际化,沪港通可免除对境外投资者的资本利得税,而这也符合国际惯例。
此外,税收如何对接或者互免,如何做到不重复征缴也将是沪港通需要解决的税收制度问题。“香港投资者投资A股,那么收益就来自内地市场,按照收入来源地来缴税。而投资者又属于香港,他所获得的收益又要服从香港的税制纳税,内地投资者也面临着类似的双重缴税问题。”董登新认为,以收入来源地征缴相对更为合理,再考虑双边的税制差异进行补差或者其他的方法,以做到减轻税负防止重征,需要双边的征税机构进行协商。
今年以来,部分中资机构的香港分公司先后从香港税务局拿到“香港税务居民证明书”,可以按照《内地和香港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安排》豁免征收资本利得税。为了鼓励价值投资,从2013年初开始,A股对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股息红利所得按持股时间长短实行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持股一年或以上,股息税税率可以由目前10%减至5%,但持股少于一个月,税率则提高至20%。但是,这一政策只限A股,并不针对港股机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