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破相了!
近半年来推动A股不断走出反弹新高的沪港通昨日正式交易,两地资本市场却同时遭遇了高开低走见光死的尴尬-内地沪综指高开近30点后一路下滑,尾盘以微跌5点报收;香港恒生指数早盘也高开近1%,收盘时则跌破24000点,跌1.21%报收23797.08点。
从首日交易情况看,沪港通开通首日,沪股通较为受捧,截至14:00,当日130亿元额度已用尽,港股投资者参与踊跃,不过距市场预期的额度遭秒杀相去甚远。而截至港股收盘,港股通当日105亿限额还有余额87亿元,仅消耗18亿,剩余约83%,从整体额度来看,沪股通交易量高港股通7倍有余。
沪综指或将回探2400点
受沪港通正式开通提振,昨日两市双双大幅高开。沪指再创反弹新高并上2500点。盘中两市跳水回落,随后展开震荡整理,盘面上,京津冀概念、核能核电、传媒、汽车、燃料电池、风沙概念领涨;银行、保险、电信运营、券商等跌幅居前。截至收盘沪指报2474.01点,跌4.81点,跌幅0.19%。成交量1993亿元。深成指报8283.80点,跌43.10点,跌幅0.52%,成交量1550亿元。
板块方面,运输设备板块走强,收盘飚涨3.27%,软件服务板块走势强劲,终盘涨2.58%,居涨幅榜第二位。传媒娱乐板块大幅上涨,个股几乎全线飘红,终盘大涨2.58%,位居涨幅榜第三位。此外,互联网、半导体、元器件和次新股等板块强于大盘;保险行业、证券行业和银行行业等板块弱于大盘。
万联证券青岛营业部分析师赵勇认为,昨日沪港通交易首日A股下跌,利空来自两方面:首先沪港通利好酝酿发酵已经半年,市场走势已经提前反映,甚至部分个股涨幅已经很高,已经接近甚至超过H股估值;其次沪港通部分细则尚未完善,如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购售汇成本高达6%,这加大了投资者成本。赵勇指出,虽然沪港通对国内资本市场形成长期利好,但由于短期估值较高,且短期内流入资金有限,A股极有可能继续震荡整理,不排除沪综指回探2400点的可能性。
从券商最新发布的报告来看,国内机构对沪港通成行后的市场大多冷静对待,开始挖掘新的做多思路。瑞银证券中国证券研究副主管、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李发表最新沪港通报告称,沪港通开通有望给A股带来有限正面影响,加之上周五发布的税后优惠政策,这些举措有望进一步鼓励海外资金进入A股,利好一些相对估值较低的优质蓝筹,稀缺的股票。
陈李同时指出,沪港通作为国内资本市场开放的重要一步,但远不是终点。一些重要指数公司,比如MSCI,将在明年再次讨论是否将A股纳入国际指数。
A股投资风格难改变
相较于昨日两日3543亿元的成交额,昨日沪股通130亿元的额度可以忽略不计,国内资金的博弈主导了周一的市场走势。从盘面上看,中小板、创业板个股涨幅明显高于主板,而银行、保险、证券、煤炭、酿酒等蓝筹板块普遍下跌,在利好见光死的传统影响下,A股市场是否又要回归二八分化的老路呢?
海通证券(600837)青岛营业部分析师孔力前认为,技术面来看,中小板和创业板总体走势依然被均线压制,其上涨暂时以反弹看待,且其上涨还与临近年底高送配预期有关。赵勇也认为,成长股毕竟已经涨了近两年,在高估值的压力下内部分化只会愈演愈烈,高增长个股受业绩支撑仍值得持有,但大部分个股将回归合理。
对于沪港通成行后A股投资风格会否发生改变这个市场热议的问题,赵勇特别指出,沪港通不会对国内投资风格产生影响。从昨日沪股通130亿元额度使用情况看,外围资金极为理性,这从昨日香港资金买入的首只股票是伊利股份(600887)而非大肆炒作的券商等金融股即可看出-与在香港上市的蒙牛相比,伊利股份估值更低。
赵勇认为,现在外围资金不会急于进入A股追高,更何况迫切希望进入A股的资金已经通过前期的RQFII达成目标。他预计1年内A股仍将延续既有风格,即便有改变也是在开放更多额度之后。孔力前也认为沪港通对A股投资风格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例如在理念上以往炒小、炒新、炒高送配的行为可能会有所改变,更重视分红。
在后市A股的投资机会上,岛城两位分析师也给出了各自的看法。孔力前认为,中期而言,在利率下行环境中,大盘股中高股息率价值股的优势将显现;此外,包括白酒、中药等稀缺资源个股对沪股通投资者比较有吸引力。赵勇则给出了两个细分的板块:首先是上海本地股,这个板块兼具多种投资题材,如国企改革题材、迪斯尼概念等;其二是汽车相关板块,他认为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巨大,相关保养、维护企业市场潜力巨大。 (青.岛.财.经.日.报.)
券商:沪港通未来每日额度难用尽
沪港通开通首日,“南下”、“北上”交易出现冰火两重天局面。业内人士称,外资北上不到三小时就将130亿元额度用尽,是因为目前香港股市处于历史高位,香港投资者希望借机来处于长周期慢牛起步阶的内地A股进行避险投资。而南下资金则受50万元投资门槛、交易成本、港股市场行情等因素影响,首日表现相较谨慎。
香港信诚证券投资部经理刘兆祥指出,沪港通首日的北上资金多过南下资金,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很多香港的机构投资者通过沪股通扫入A股,是因为之前他们投资A股的渠道比较局限;二是在港股通开通之前,内地对港股有兴趣的投资者已通过各种渠道实现港股投资了,因此出现了北上多过南下的情况。
而知名财经评论员宋清辉也表示,北上资金抢筹的主要原因是,在香港股市处于历史高位背景下,香港投资者希望借机来处于长周期慢牛起步阶段的内地A股避险投资。
“未来几天流入A股的香港资金可能会减少,沪股通每日130亿元的额度可能不会在日内触及。”华泰证券研究所高级策略分析师姚卫巍称,市场短期可能重回国内资金主导趋势和风格的局面。但长期来看,资本项目逐步开放背景下A股估值与国际接轨的大趋势不会变,目前国内A股整体估值大约13倍,而美国标普500的估值大约18倍,未来A股特别是大盘股估值提升的空间仍然较大。
刘兆祥建议,两地交易所是否可以适当公布每只股票的在岸投资者和离岸投资者的资金构成,这对于两地的投资机构研究投资策略有很大的指标性作用。
“南下资金少,其实很容易理解,约20年前内地人就有途径买港股了。” 国泰君安国际首席策略员蒋有衡表示,以国泰君安为例,其香港子公司1995年便注册成立。
虽然容易理解,但蒋有衡坦言,昨日港股通所用额度之低也多少令人失望;至于沪股通方面,香港证券业之前普遍预期一开盘便会满额,但实际上到了下午才满额,也多少有些令市场失望。
虽然首日市场对沪股通和港股通的参与多少低于预期,但蒋有衡表示,沪港通首日运营重在“稳定”两字,能够顺利结束,已经很好了。 (证券时报)
沪港通开通直击:散户投资者很冷静
沪港通于昨日正式启动,之前市场预期热火朝天的景象究竟有没有出现?港资券商及其客户都做了哪些部署?就此据记者采访了几位港资券商的高管。
港股大市昨日总成交830.21亿港元,较前一个交易日高出大约14%,如果换算成人民币,这14%的增量资金大约相当于92亿元人民币,并没有覆盖单日港股通的额度。
对此,香港凯基证券亚洲营运总裁邝民彬在接据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可能预示在沪港通下,内地资金在机制启动之初的入市态度极为谨慎,不肯贸然进场,例如即使对港交所这类优质蓝筹,也仅仅是浅尝辄止。既然现在政策利好兑现,那么前期介入的一些买盘当然会趁利好兑现,在高点抛售。”
香港京华山一研究部主管彭伟新表示,“从沪港通首日的交投情况看,大盘蓝筹股普遍高开低走,不过,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成分股中不乏亮点,例如:人和商业、波司登等都出现逆市大涨。这表明,沪港通启动首日进入港股的内地资金延续了在A股市场的偏爱中小盘、热衷于短炒的风格。”
“从沪港通首日看,我们旗下营业部的客户反应都比较冷静。”香港耀才证券市务总监郭思治表示,“今天并没有出现之前市场预期的狂热追捧沪港通的情形,相反,我的客户很冷静,在今日下沽盘的情况比较多。”他举例说,“从AH股板块中的银行金融股看,由于出现AH股价倒挂,所以我们公司的很多客户选择卖出H股,转而通过沪股通买入其A股。比如工商银行,在扣除汇率因素后,AH股之间仍有将近6%左右的价差,投资者自然会卖出贵的H股、买进相对便宜的A股,这也许是这些指标股拖累港股大市的一个原因。”
沪港通启动首日出现的“南冷北热”也在普通投资者身上有所体现——曾在内地从事装修工作多年的港人李先生透露,自己昨日通过沪股通买入了市值几万元人民币的中国交建。“在内地工作的这些年,让我看到内地经济的高速增长,也看到交通基建行业跨越式发展,我对这些行业很有感觉,也更有信心!我希望今后对A股的投资能占到总投资的比例超过70%。”李先生兴奋地说。(证.券.时.报)
沪股通叠加两融 双概念标的金融股最吸金
作为年内最大的主题投资之一,沪港通概念被两融投资者寄予厚望。当前,在全部两融标的中共计有412只股票兼具沪股通概念。据记者统计,10月28日股指第三轮反弹以来,上述股票中获得融资净买入的有264只,其中银行、券商等金融股最受融资客青睐,相关个股涨幅也普遍靠前。
两融资金涌入双概念标的
自《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试点办法》正式对外发布,A股市场上与之相关的两类品种投资热度开始不断升温,一类是A股股价相对H股大幅折价的股票,主要以大盘蓝筹股居多;另一类则是H股市场上稀缺品种,如白酒、中药等。特别在两融市场上,由于融资融券的加杠杆特征,资金加入介入上述品种、捕捉沪港通行情的意图更加明显。
据数据统计,10月28日大盘进一步反弹以来,全部两融标的融资买入总额为8431.31亿元,其中涉及沪港通概念的股票有412只,而这412只股票的区间融资买入额合计达到5009.81亿元,占到市场融资买入额的59.42%。
具体来看,上述412只股票中,剔除天成控股 、皖江物流 、梅花生物这3只股票因为停牌原因并未出现资金进出,其余409只股票中区间融资买入额超过10亿元的达到151只,超过50亿元的股票数量有13只,中信证券 、中国平安 、海通证券更分别以167.04亿元、108.03亿元和99.17亿元位居融资买入金额排行前三甲。
从股价走势来看,这些获得两融资金眷顾的双概念标的也普遍录得不错的阶段涨幅。如151只融资买入金额居前的股票中,10月28日至11月14日累计涨幅为正的达到126只,涨幅超过20%的股票也有30只之多,沪港通预期对两融资金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金融股演绎吸金大法
10月28日是大盘第三轮逼空式反弹的起点,从当天至11月14日,沪综指从开盘2294.01点一举冲高至2478.81点的收盘点位,区间上涨8.22%。同期申万一级行业中跑赢大盘的行业板块有7个,分别是非银金融、建筑装饰、钢铁、交通运输、银行、公用事业和房地产,蓝筹板块占据其中大半壁江山,蓝筹行情是期间A股运行的最大亮点。
而两融市场上融资资金无疑是此轮蓝筹股行情的重要推手。11月10日,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 ,正式批准沪港通于11月17日开通。最后时间的敲定,令投资者追逐沪港通的热情愈加高涨,上周两融资金持续加仓金融股,尤其是被认为将率先受益的券商股。据两融数据,11月10日至11月14日期间,申万一级行业中融资净买入金额前五的行业有非银金融、银行、建筑装饰、交通运输和农林牧渔,其中又以券商股为最,非银金融、银行净买入金额分别达到71.56亿元和23.87亿元,是同期两融增量资金狙击的重点目标。
追根溯源,吸引两融资金做多券商股的原因除了估值修复外,沪港通带来的中长期利好也是一大主因。如随着沪港通开启,两市交易量将有所提升,有利于券商盈利增长;无论对A股投资者还是港股投资者而言,沪港通启动后都将拉动对方市场的研究咨询服务需求,利好券商两地业务开展;此外,跨境套利相关产品或借此获得投资者关注,并因此带动基金、理财产品的销售。
个股方面,10月28日以来融资买入金额居前的20只股票中,有13只为券商股,其中隶属于非银金融板块的有8只、银行板块的有5只。中国平安、中信证券、兴业银行 、华夏银行区间融资净买入额也各自达到17.48亿元、10.44亿元、10.43亿元和9.11亿元。以涨跌幅而论,上述20只股票中区间涨势最好的5只股票中有3只为券商股,分别是华泰证券 、兴业证券和国金证券 ,具体涨幅为42.41%、41.61%和25.79%。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本周一沪港通正式开闸,相关利好也面临预期兑现的压力,如昨日申万银行和非银金融板块分别下跌1.70%和1.69%,为同期行业板块中跌幅最深的两个。因此短期内,分析人士认为,不排除资金派发情绪发酵,券商板块继续回调的可能。不过截至昨日收盘,市场上仍有23只股票A股股价相对H股折价,短期来看,这些个股安全边际相对更高。(中国证券报)
起底沪港通首日外资扫货路径: 抢购低估值消费白马股
沪港通时代来临。
首日沪股通额度用尽,显示外资对A股的浓厚兴趣。而一个有趣的问题也在机构间热议,大型外资机构的到来,会否让A股的投资风格产生转变?大盘蓝筹投资风潮会否兴起?
我们的专题调查了机构首日沪港通交易,发现小盘和蓝筹的PK仍存,不少资金已将蓝筹股获利了结。
不过首日交易或仅代表短时市场意志,市场仍普遍相信,两个市场的互联互通并非一日之功,沪港通的到来将会让A股的投资风格更国际化。
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起航。与市场预期不同的是,沪港通额度秒杀的火热情况并没有出现。
从当日交易额度的使用情况看,投资者对北向交易即沪股通的兴趣远超对南向交易即港股通的兴趣。17日上午收盘,沪股通当日额度使用率达到82%,而港股通额度仅用了11%。下午2点,沪股通总共130亿元人民币的额度已全数用尽,而港股通额度还有18亿元人民币。
虽然沪股通额度在首日全部用完,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发现,很多有意向投资A股的外资机构还没动手加仓A股,他们有的正在寻找合适的投资品种,有些则在等待更好的买点。
外资首日试水
“我们走沪股通的渠道买了一点A股。”11月17日收市后,香港中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谭新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中环资产是香港一家本地的全球对冲基金。早在4个月前,他们就已通过租借QFII和RQFII的额度开始试水A股。
“我们选的是基本面优良、估值便宜、高股息率的股票,如上海机场(600009.SH)、大秦铁路(601006.SH)、上汽集团(600104.SH)。”谭新强透露,他们曾经投资A股市场的金融股,但现持有的比例已经很低。
11月17日,中环资产尝试通过沪港通的渠道投资A股。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们在A股市场的配置比例会提升。
“我们买的股票主要是沪股通的标的,可以走沪港通这个通道来买A股。而腾出来的QFII额度,准备买可转债和长期信用债。”谭新强说,他们判断明年初国内市场降息概率较大,投资长端债券会有非常确定的收益。
据谭新强介绍,中环资产计划未来通过沪港通渠道提高A股的配置比例,但近期还在研究和挑选合适的品种。
“我们正在看军工和医药,感觉估值比较贵。”谭新强说,很多研究机构推荐片仔癀(600636.SH)等医药股,但在他看来,动态市盈率超过30倍,估值还是有点贵,短期不会参与。
不过,中环资产近期可能会加仓消费股。“伊利股份(600887.SH)的动态市盈率是16倍,比香港上市的蒙牛乳业(02319.HK)估值便宜。”谭新强透露,中环资产的持仓中已有消费股贵州茅台(600519.SH)。
与香港中环资产不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接触的另外两家香港本地的对冲基金,并没有在沪港通起航首日参与A股的交易。
“我们还没有通过沪港通买股票,打算观察几天再决定。”一家管理着5000美元资产的对冲基金投资经理向记者介绍,他们担心沪港通开闸后,A股市场会出现“利好兑现”后的调整,因而,打算先观望几天再加仓A股。
香港另外一家管理着3亿美元的对冲基金也选择了短期先观望的策略,他们的理由是目前还在寻找合适的投资品种。
“我们喜欢估值低、成长性好的优质公司,在没有找到好的投资标的前,我们不会增仓A股。”前述管理着3亿美元对冲基金公司的董事总经理表示。
偏爱稳定增长的消费类公司
公开交易数据显示,沪股通交易前十名中,有6只股票是低估值的金融股,包括中信证券(600030.SH)、海通证券(600837.SH)、中国平安(601318.SH)、兴业证券(601377.SH)、民生银行(600016.SH)和浦发银行(600000.SH)。另外4只是大秦铁路、伊利股份、贵州茅台和上汽集团。
有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沪股通首日交易活跃的是金融股,其原因是QFII机构换仓,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增持。
“QFII额度比较稀缺,有不少外资基金用沪股通来持有股票,将QFII额度用来买深市的股票或者是投资国内的债券。”前述香港对冲基金董事总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
上海一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投资经理亦向记者指出,金融股和消费股在集合竞价阶段的表现不同,代表着外资机构的看好程度有明显差异。
“中信证券、民生银行的股价只是高开不到1个百分点。但宇通客车、上海汽车集合竞价时,几乎是干到涨停开盘。”前述保险资管投资经理举例,宇通客车和上汽集团分别以涨幅9.92%、9.96%开盘,恒瑞医药开盘涨幅亦达到5.79%。
原高盛董事总经理金宝山与外资机构沟通了解到,新入场的外资并没有兴趣在国内配置银行股。
“两地银行股的折价已经非常低,看重长期分红的大资金,更愿意在港股市场买银行股。”金宝山称,外资不愿意配银行股的理由是担忧银行的坏账出现以及净息差的收窄。
不过,新增的外资机构对港股市场稀缺、估值相对便宜、具有稳定成长性的白马品种颇为偏爱。
“外资喜欢估值不高的绩优中盘白马股。”金宝山发现外资投资A股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喜欢净利润每年有20%-30%增长的投资标的;二是计划投资期限至少在半年甚至一年以上;三是严格控制买入时的估值水平。
金宝山介绍,外资的投资习惯是基本面投资法则、持有时间比较长,因而,他们在买卖股票时会非常理性,如果看好的标的价位超出合理的估值范围,他们宁愿慢慢等待合适的买点。
由于外资机构的谨慎态度,沪港通起航首日,沪股通130亿元的额度,一直等到下午2点才用完。
“海外投资者比较理性,他们希望在合理的价位获得筹码。”金宝山指出,11月17日,中国国旅(601888.SH)、上海机场(600009.SH)等沪港通的标的高开低走,表明外资不会追高买股票,而是逐步收集筹码。
瑞银证券首席A股策略分析师陈李调研了解到,海外资金会持续涌入A股。相比香港市场,质量更好、选择更多的医药、可选消费是海外资金关注的焦点。”
11月17日,瑞银亦发布研究报告,推出他们最看好的10只沪港通股票,这些标的分别是保利地产(600048.SH)、中国平安、贵州茅台、九州通(600998.SH)、华海药业(600521.SH)、正泰电器(601877.SH)、上海机场(600009.SH)、青岛海尔(600690.SH)、上汽集团和用友软件(600588.SH)。(21.世.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