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此前在部分省市已有数月试点与磨合的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正式在长江经济带12个海关全部推行。
南京海关副关长顾勤表示,在海关总署的直接指导下,长三角5大海关之间经过数月的磨合,已顺利解决了各种“对接”问题,因此这次长江中上游7个海关的加入“非常顺利”。
区域通关一体化是海关总署2014年的重点改革项目之一,随着长江经济带全部海关的整体纳入,这种最新的通关模式覆盖了全国海关近一半的业务量。
通关一体化让企业无论在上述12个海关的任一关办理手续,都享受了同样的待遇和标准,实现了“多地通关,如同一关”,无需在各个海关之间因为“手续和盖章”而奔波。长江经济带的12个海关在通关上融合为了“一个海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除长江经济带以外,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已全面实施,而广东陆路通关模式也在12月1日起纳入广东地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
“通关一体化改革释放出了更多的红利,企业感到了更多的真实的便利与实惠,成为外贸稳增长的助推器。”顾勤表示。
海关内部“整合”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张广志近期表示:“区域通关一体化最难的就在于关与关之间协调配合。”
最难集中在了位于苏州的“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应急协调中心”,这是改革试点中长三角地区海关率先“磨合”的地方。
“表面上看,是海关内部系统的对接问题,对一些参数进行重新配置也就融合了,但实际上却是海关业务优先整合的表现。”南京海关一位官员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海关内部审单中心的整合就是“关与关之间协调配合”的典型表现,这也是海关工作的核心业务之一。
比如,石化产品审单业务就统一到了宁波海关。
张家港保税港区口岸是长三角地区最大的石化产品进口口岸之一,张家港外代报关行的报关员小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审单中心整合以后,所有的石化产品报关单都由宁波海关审单中心负责,因为海关总署在宁波海关设有价格处。”
宁波海关价格处承担石化商品价格资料收集,对石化商品价格的掌握门类齐全准确,优于长三角其他海关,审核此类商品也更加专业。
而以往,部分小众石化商品由于价格资料难以获得,通关时间会较长,“相对而言,各关之间协调时,就将这项业务统一到了宁波。”
在“一体化”后,企业无需因为各业务在不同海关之间奔波“盖章”等,而是“一次报关”,即电子放行数据可直接传输口岸码头仓库,提放货方便,此环节明显优于以往通关模式。
如,海运整箱进口货物,手册货要比转关节约一天时间,基本换单后2天可以送厂,一般贸易差不多3天可以送厂。
此外,无需商检查验的货物,海关放行后可直接送厂,且可使用非监管车辆运输,有效减少物流成本。随着狭义一体化进出口货物的增多,可以扩大运输车辆的集拼能力。
顾勤表示,各关之间除了常规业务之外,需要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力争直属关区内的突发事件不影响区域。
稳外贸增长
长江经济带通关一体化改革试点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随南京海关在辖区内多个海关进行调研。有参与交流的地方经济官员表示,“改革节约了企业的成本,对稳定外贸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金融危机之后,地方外贸进出口承受较大压力。近几年来,外贸大省江苏的进出口仅维持了个位数增长,甚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增长只有“1个点”。
有内陆海关人士就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推进通关一体化,为地方经济谋求了发展新良机,“打破了内陆海关没有港口的发展瓶颈,使偏远地区迎来了加工贸易的发展机遇,更好利用地方的成本优势和长江经济带的口岸资源。”
位于江苏徐州的卡特彼勒路面机械(徐州)有限公司,就在多地设有工厂,其2014年1--9月的进出口总额达1.3亿美元。企业总经理崔雷鸣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我们在徐州海关接单,上海口岸放行,货物通关时间由1天直降至7分钟,大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如果说一票40呎柜的话,这个货物通关物流成本大概能节约20%,如果再考虑港口的一些其他费用,那节约就更多了”,崔雷鸣表示,这非常有利于产业链的整合。
宿迁从事橡胶产业的一位台商则表示,现在在属地海关申报一次,货物运至上海进入场站后,系统生成运抵报告与报关单数据对碰无误后将自动放行,通关效率大幅提高,仅报关费节省超过5万元/年。
泰州海关在上报南京海关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从实践看,在一体化改革后,全市进出口企业用于场站、运输等方面费用较以往通关模式的费用约降低25%,每年可节约百万的通关费用,有效拉动了“全市的外贸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