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沪港通”难以吸引长线外资?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为何“沪港通”难以吸引长线外资?

加入日期:2014-12-2 19:42:12

  “沪港通”开闸两周来并未如预期火爆,即使是相对较“热”的沪股通额度也只用了大约14%,港股通的使用率还不足2%。沪港通为何遇“冷”?业内人士认为,机构投资者之所以对利用沪港通投资表现谨慎,是因为股票产权不明、交易程序复杂,以及投资保障缺失。

  截至昨日,“沪港通”已开通11个交易日,其中“沪股通”共使用额度420.37亿元,使用率14.01%;“港股通”使用39.8亿元,使用率1.59%。此前获得高度关注的沪港通并未像市场预期的那样大量成交。

  据信息时报报道,渣打银行认股证销售董事翁世权近日表示,“沪港通额度”没有暴涨表明目前的投资人都是趋于理性的,大多数人在投资而非投机。他预计,“沪港通”还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够活跃起来,“香港投资人也需要1-2年来理解A股市场买卖”。

  据彭博报道,亚洲证券业与金融市场协会(ASIFMA)的CEO Mark Austen今日表示,大多数长线投资的资产管理公司近期都不会通过“沪港通”购买内地股票,因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都不会放心这些机构行使作为持股者的所有权。而且,在“沪港通”模式下,这些机构需要经由香港的经纪商抛售内地股票,这也降低了机构的兴趣。

  某欧洲基金公司负责人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提到了上述股票所有权问题:

  “一些大型的托管机构明确规定,旗下ucits(可转让证券集合投资计划)以及aifmd(另类投资基金经理指令)规则下的基金不允许参与‘沪港通’交易,主要考虑到现有的交易规则下股票产权不清晰,一旦出现问题,投资人在提起诉讼或寻求索偿时会遇到很多麻烦。”

  该人士透露,目前他管理的所有亚洲和中国基金都无法参与“沪港通”交易,“因为托管机构不允许长仓基金经理参与,他们认为沪港通破坏了托管的产权链条。”

  根据目前的“沪港通”规则,港交所旗下的香港结算是代表香港及海外投资者持有沪股通股票的“名义持有人”,香港及海外投资者则是沪股通股票的实际权益拥有人。但投资者若要实现与沪股通股票有关的权利,香港结算并没有代表投资者在内地或其他地方采取任何法律行动或提出任何诉讼程序的义务。

  此外,对于香港和海外投资者北上投资“沪股通”而言,无论香港还是内地的现行投资者赔偿基金均不对他们的投资损失提供保障。现有的香港投资者赔偿基金“并不涵盖任何北向交易”,而内地的投资者赔偿基金仅涵盖在认可股票市场(联交所)及认可期货市场(期交所)买卖的产品,也不涵盖“沪股通”北向交易。

  高盛上月18日发布的报告认为,中国政府要开放资本账户,增加人民币全球范围的使用,并将上海打造为国际金融中心,“沪港通”是达到这种目的的举措之一。“沪港通”的配额使中国政府得以控制部分跨境资金流。对冲基金是沪港通的主要用户,长线投资者还在为之准备。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