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陆振华 布鲁塞尔报道
当地时间2月13日,欧盟委员会贸易总司闭门向利益相关方通报了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的进展情况。第一轮谈判1月下旬已在北京结束。
贸易总司贸易与投资主管莱奥波尔多·卢比那奇(Leopoldo Rubinacci)当天向来自欧盟机构、行业协会、外国商会、非政府组织等100多位相关人士介绍了中欧双方接触的进展。
进入闭门会议现场的参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说,中欧在首轮谈判中交换了对此投资协定的愿景和期望,谈判进程尚处于初期。这位参会人士要求不透露姓名。
贸易总司对中欧BIT的总体评价是,即便欧盟企业在中国正面临较为困难的商业环境,其中包括市场准入、获取原材料的门槛、采购等问题,双方都会在此协定中获益。
贸易总司官员特别举例道,即便绿色经济领域正在遭遇一些挑战,但中欧可以通过投资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在此行业中获得双赢。
欧委会贸易总司认为,协定的谈判应当包括更好的市场准入,以及投资保护的内容。这包括,应当建立起统一的投资保护规则,环境、劳工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国有企业、透明度和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等问题也应在议程之上。
这位参会人士说,谈判安排方面是一年四轮,第二轮谈判预计在今年4月或者5月进行,地点在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
这也将是欧盟整体的首个独立的投资协定。该协定将现行的中国和27个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精简为一个统一的文本;另一成员国爱尔兰未与中国签有双边投资协议,将来统一纳入中欧投资协定范围中。
中国与欧盟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两个贸易体。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则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在去年11月的峰会上宣布正式开启双方投资协定的谈判,并随后完成了第一轮接触。
中欧官方最早在两年前2012年2月的中欧峰会上达成共识,尽早开启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但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谈判似乎一直未进入议程。欧盟内部针对谈判路径的分歧可能是一大原因。成员国在去年10月解决了这个问题,授权欧委会与中国进行谈判。
欧盟驻华使团提供的信息说,欧方对投资协定谈判的主要目标包括:降低在中国投资的壁垒,以期增加双边投资额;提升欧盟在华以及中国在欧投资所受到的保护;提升欧盟投资者在华待遇的法律确定性。
市场准入问题预期会成为双方谈判的焦点。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去年6月在北京与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会晤时,谈到一些领域的市场准入壁垒、金融和电信服务领域的许可和市场准入问题。
在去年10月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后,德古赫特更加清楚地表示说,欧方希望以负面清单方式和(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基础,就投资保护和市场准入两方面与中国谈判双边投资协定。
市场准入是区别于传统投资协定谈判的一大特征。由于中欧双边外国直接投资(FDI)增长缓慢,通过市场准入的谈判推动投资就成为欧方对新投资协定的主要目标。德古赫特在欧洲议会作证时曾说,中欧BIT的增值部分就在于进一步的投资自由化。(编辑 李艳霞)
作者:陆振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