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2月14日发布的1月份CPI数据显示,CPI同比上涨2.5%,与去年12月份持平。从走势上看,2014年1月,物价基本延续了2013年以来的“低通胀”平稳态势。
食品价格对CPI涨幅影响继续减弱
分析1月份CPI变化的原因,本报经济观察家、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一是受去年价格上涨翘尾因素的影响;二是与以前月份相同,仍然主要是受食品价格的影响。食品价格对CPI涨幅影响继续减弱。
数据显示,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23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对物价的影响要小于去年12月份、11月份、10月份、9月份。
其中,1月份鲜果价格涨幅仍然最大,鲜菜价格涨幅影响明显降低,而奶制品价格上升成为新的涨价因素。鲜果价格、液体乳及乳制品价格、水产品价格、粮食价格、鲜菜价格、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分别上涨23.0%、11.9%、6.3%、3.1%、2.1%、0.3%,分别影响CPI总水平上涨约0.44、0.17、0.16、0.09、0.07、0.02个百分点,而猪肉价格、蛋价格则罕见地在春节期间下降4.3%、3.8%,分别使CPI总水平下降约0.15、0.03个百分点。
胡迟说,与以往年份相比,今年由于节日因素带来的物价上涨要小于前两年。2012年1月(春节)、2013年2月(春节),CPI分别同比上涨4.1%、3.2%,食品价格分别同比上涨10.5%、6.0%,均明显高于今年1月的水平。CPI涨幅的逐年下降,一是与经济增长放慢,总需求下降相一致;二是因为我国CPI构成中食品权重较大,而去年以来抑制公款吃喝,也导致了春节期间对食品的需求较以往年份有所下降。这一点可以说是影响2014年春节食品价格的一个特别因素。
今年物价上涨压力不大
节日因素不具有持续性。因为随着节日的过去与气候的逐渐转暖,物价上涨的压力相应地会有所减轻。
胡迟说,总的来看,在经济增速平稳、货币政策稳健的大背景下,2014年的物价上涨压力并不大,但也应当注意某些农产品(行情,问诊)价格的波动,或其他外部输入性因素对价格的冲击。
近期一些权威的研究机构发布报告预测今年的CPI大致在3%左右。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今年3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很可能以此参考制定。由于总体物价涨幅较低、物价水平平稳,对于2014年价格方面的改革是一个较好的时机。
胡迟向本报记者分析,从经济增长看,经济走势基本延续了2013年后半年以来的平稳回升态势。2014年1月,官方PMI为50.5%,虽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但仍位于临界点以上的扩张区间,表明制造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0.5个百分点的回落可以理解为受春节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速有所放缓。2014年1月份,PPI同比下降1.6%,环比下降0.1%。PPI没有延续前期陆续收窄的走势,而有所下降,且环比也在下降,同样反映出节日期间经济活动放慢的情况。
相比之下,2014年1月,外贸开局良好。据海关统计,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3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其中,出口增长7.6%;进口增长7%;贸易顺差扩大11%。
今年经济增长率仍会呈下降趋势
展望2014年中国经济走势,胡迟认为,总体上将延续“十二五”以来的走势,即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但宏观调控政策会努力使增长率下降得尽可能慢些、平稳些。从“三驾马车”的作用看,伴随增长率的下降与结构调整,投资的作用会有所下降,而消费的作用会有所上升,在国际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净出口的作用也有望回升,1月份的进出口数据就表明了这一点。
胡迟说,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推进改革、经济结构调整与城镇化既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也是未来经济的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