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沃尔克
□本报记者 刘丽娜
在国际金融界,沃尔克有“巨人”之称,这不仅仅因为他逾两米的身高,更因他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美联储主席,是对美国和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金融泰斗。
美国首都华盛顿宪法大道与第22街交叉口北侧,坐落着一处设计简洁的白色大理石建筑,与不远处的白宫和众多博物馆相比,其外表并不起眼,这里却是被称为全球权力最大的经济决策机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所在地。有人说,在美联储楼前的广场上应该树立一座雕像,而在美联储百年历史中,只有一人的雕像最值得立于此处,他就是被誉为“美国经济活力之父”的保罗·沃尔克。
本月22日,国际金融论坛(IFF)月度领袖对话会2014年第1期在北京举行,其主题为“保罗·沃尔克:沃尔克法则之路”。IFF终身荣誉主席、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将发表主旨演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副总裁朱民、中金公司董事长金立群等将参与对话。23日,87岁的沃尔克还将受邀在北京大学举行的“沃尔克规则之后的金融秩序”对话会,与刚获任命的中国人民银行[微博]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等中国顶尖学者对话全球金融与中国经济。
阅读一人,如读一史,如读一国。从沃尔克身上,可以了解一个真实而完整的金融英雄,如何在风云激荡、复杂莫测的经济金融与政治旋流中,推动一次次重大变革;也能看到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和经济金融的发展历程。同时,沃尔克半个多世纪的职业生涯,为我们由表及里地了解美国经济的决策与运作,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切入点。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面临经济转型、努力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当下,沃尔克的智慧更值得引为借鉴。
“我们这个时代的智者”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称沃尔克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智者。”
在华盛顿工作期间,记者有幸多次遇到这位“巨人”,聆听他在国会作证,在智库演讲。一向低调谨慎的他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但还是常常成为新闻中的主角。目光坚毅,不言自威,讲话声音很轻,但一言九鼎,这是沃尔克给很多人的印象。
“我在此想明确地告诉你,如果银行机构仍靠纳税人的钱提供保护,继续随意投机的话,危机还是会发生的。我老了,恐怕活不到危机卷土重来的那一天,但我的灵魂会回来缠住你们不放!”
2010年2月2日,美国参议院就金融监管法案中举行的“沃尔克规则”听证会上,当有议员质疑他提议加强金融监管的法规是过时之举时,83岁的沃尔克如此回敬对方。
听众席上爆发出掌声。当时,坐在沃尔克座椅后方的记者首次现场领教了沃尔克的风格,这一场景深深印入记者脑海中。后来,他的这句话也成为《纽约时报》等多家媒体的重要引语。
“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6年,华尔街发生了哪些变化?”日前记者在北京见到沃尔克时问他,“至少有了沃尔克法则!”以幽默著称的沃尔克笑着回答。他认为,经过危机后的改革与调整,美国金融业有了明显改善,但风险控制依然不容放松。
经济学家常说,路径依赖对一个人的成长,家庭、教育与工作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沃尔克的成长首先得益于其父母。1927年9月,沃尔克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海滨城市开普梅,父亲曾是该州一座小城的行政长官,一生清廉勤勉,坚毅执著;母亲是那个时代少有的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教子严格,持家有道。正是从父母身上,沃尔克学到受益终生的坚毅品格。
作为金融专家,沃尔克有着令人羡慕的教育履历,他本科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在哈佛读完硕士后,到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攻读博士。可惜的是,由于个人事务,他未能完成博士论文,至今谈及此事,沃尔克仍引以为憾。
1952年,25岁的沃尔克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从经济学家起步,开始其漫长的公职生涯。自1963年以来,沃尔克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先后被六位总统委以重任,在美国财政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和美联储等部门担任要职。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沃尔克成功驯服高达两位数的通胀怪兽,创造了“沃尔克奇迹”,为美国此后的经济繁荣奠定了稳固基础。可以说,没有沃尔克,就没有美国经济的“大稳定”。
历数沃尔克的公职生涯,一个核心关键词是“危机”。他是以在三大危机中的卓越表现而名著于世的。
他应对的首次重大国际金融危机是上世纪70年代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危机和美元危机。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他在尼克松政府任主管货币事务的副财长,当时二战后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风雨飘摇,国际危机一触即发。沃尔克作为美国国际货币政策的协调人,一方面说服总统,一方面出使各国,合纵连横,确保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又避免国际货币体系崩溃,保住了美国的重大国际利益。
第二次危机即为沃尔克赢得最大声望的是抗击恶性通胀。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在卡特总统和里根总统任内,沃尔克在美联储主席任上,主持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和联储理事会,成功遏制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为美国之后二十余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第三次大危机是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本轮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年逾八旬的沃尔克应奥巴马总统之邀,以个人威望帮助新总统凝聚应对危机的共识。以他名字命名的“沃尔克规则”被写入2010年夏出台的美国金融改革法(《多德-弗兰克法》),加强金融监管的效果正在慢慢显现。
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非理性繁荣》的作者罗伯特·希勒说,从沃尔克身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个性和意志对经济历史所发挥的根本性作用。美国国会资深众议员、以无情抨击美联储著称的罗恩·保罗评价说,“如果说美联储历史上有哪位主席做了些好事的话,那就是沃尔克。”
“一点点通胀也是危险的”
作为美国经济政策的重要国际协调人,沃尔克为美国处理危机发挥了巨大作用,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后半期直至当前的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他一次次力挽狂澜、攻克时艰的秘密大体可总结为:专业性、独立性、前瞻性,以及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沃尔克之所以能够为不同党派的六位总统所依赖,长期在公共部门担负重任,这首先取决于他的专业精神和才能。从初出校门加入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开始,沃尔克就在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逐步在圈内树立了卓越的专业声望。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金融与经济学系教授威廉·西尔伯、《力挽狂澜——保罗·沃尔克和他改变的金融世界》一书的作者披露,沃尔克入职的第一位上司、也是年轻沃尔克的思想导师罗伯特·卢萨,当时是纽约联储研究部副主任,他让初出茅庐的沃尔克帮助编辑一本名为《美联储在货币和政府债券市场上的交易操作》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指导一代政策制定者学习了解央行[微博]策略。后来,卢萨又让沃尔克去交易室工作,这一经历将沃尔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完美结合,改变了他一生的职业轨迹。作为经济学家,他撰写了大量专业报告。这些早年高强度和高水准的训练奠定了沃尔克终生专业的形象,使其保持在美国金融和经济决策圈内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使得他无论与哪位总统合作,都能赢得尊重。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中央银行最可宝贵也最难做到的就是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不成为政治的玩偶。在美联储捍卫央行独立性的历史上,有两个人常被提到,一位是1951年至1970年担任主席的小威廉·迈克切斯内·马丁,另一位就是沃尔克。《时代周刊》评价马丁“确定了联邦储备体系作为一个独立实体的存在”。马丁之后的美联储主席,能够真正坚守央行独立性的非沃尔克莫属。他不畏华盛顿的政治压力,坚持原则,即便得罪总统也在所不惜。
春华资本董事长,曾任高盛集团亚太区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回忆沃尔克曾对他说,“央行最容易做的事莫过于宽松货币政策,既可让企业和金融市场高兴,又可取悦于华盛顿政客,减少短期痛苦,皆大欢喜。但是,最迎合公众口味的未必是最明智的政策,其实央行最应当做的是短期可能让一些人不太开心,但中长期却真正惠及大多数人的事情,即维持币值的稳定。”
不过,保持央行独立性并不意味着孤军奋战,相反,沃尔克深知政策配合的重要。沃尔克发现,应对通胀危机时,长期国债收益率降不下来,说明人们的通胀预期高。这种预期不仅关乎货币政策,也与人们对财政赤字担忧有关。他在美联储任内成功推动里根总统出台减赤法案,使货币与财政政策协同起效。沃尔克最欣赏的理性预期学派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说过,中央银行不是万能的,“他们孤掌难鸣”。
如西尔伯所言,沃尔克不仅仅是个中央银行家,他还善于兼顾协调宏观经济决策中的各个利益节点,并且极具前瞻性。
有人说,庸人与智者的区别就在于,庸人总是只看眼前,而智者能看得长远。沃尔克正是这样的智者,在美国金融与经济事务问题上,他总是比别人看得更长远,这使得他不为短期利益所遮蔽。
经济决策者应善于未雨绸缪,做好政策储备,以便以丰补歉,降低经济周期的波动。美联储前主席马丁有句名言:“在聚会正开心的时候收走大酒杯”,强调的正是这种逆风而动政策的重要。在百年美联储迄今15位主席当中,沃尔克可谓这句话的最好践行者。他不为短期利益而动,而是着眼长远,为后世央行树立样板。
在今天的美国人眼中,通货膨胀似乎已是老去的概念,就像那些中世纪的诅咒已一去不复返一样。但是在一个纸币主宰的世界,通胀卷土重来的风险犹存,仍需保持警惕。沃尔克担心的是,现在的国际金融体系仍然非常脆弱,因为“这是一个外国拥有我们数万亿美元的时代,这是一个我们更加依赖向外国借款的时代,这是一个整个世界都指望美元能维持住购买力的时代。”沃尔克于2011年9月罕见地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提醒世人,“一点点通胀也是危险的。”
“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在许多与沃尔克有过深入往来的人士看来,沃尔克的深厚影响力来源于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他刚正耿直,坚毅执著,忠于公共利益,不迎合任命他的总统,罕见地不谋求聚敛个人财富,长期过着算得上是清贫的生活,其高贵、正直和独立的品格受世人敬重。
曾为沃尔克学生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说:“沃尔克在美国以及国际上的崇高地位不仅因为他曾经担任美联储主席,更重要的是他的正直、良心、道德和责任感”。在朱民眼里,沃尔克是“一个传奇,一个睿智的长者”。朱民说:“在我们讨论国际经济金融问题时,我常常惊叹于他深厚的理论素养、严谨的逻辑以及敏锐的判断力。他总能从事情表现的关联上看到深处的核心,点出本质问题。但他又不失幽默的风格,常常用一个小小的故事或幽默就把一个重大问题点出来了。”
胡祖六说,“在与沃尔克多年的交往接触中,令我最钦佩、最敬重的是他的人格。他自始至终坚持了自己的理念、独立的人格与忠于公共利益的精神。”
对于沃尔克在长期的公职生涯中甘愿清贫,不计名利的风格,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金立群说这使他想起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人物:春秋时期,鲁国季文子为宣公、成公、襄公三朝上卿,凡二十余年,无藏金玉,无重器备,相三君而无私积。
沃尔克当年抵制住一切压力,不惜以丢失官位为代价,经过艰苦卓绝的多年努力,坚持升息,控制了困扰美国多年的通货膨胀问题。对于这一非凡的努力,朱民曾经问他,当年是什么力量支持他能如此毅然决然。沃尔克笑笑说,这是国家的利益,是人民的利益。通货膨胀最终会使人民利益受损,削弱国家的竞争力,而他只是尽责而已。
在几次见到这位金融巨人的场合中,记者看到,众多金融大佬在他面前展现出真诚的谦卑与敬意。人们纷纷问道于这位老人,期望吸取他的智慧与力量。
而清廉守节的个人品行更是沃尔克作为公务员赢得广泛尊重的重要原因。沃尔克担任公职时,家庭经济状况并不佳。当年拒绝华尔街“下海”的高薪诱惑,而甘于服务公共利益。为此,他不得不长年抽着劣质雪茄,甚至自己在纽约的住房也不得不向外出租,以补贴家用。即便是在担任美联储主席时,他仍在华盛顿租住简陋的公寓,乘坐飞机时常把自己2.01米的高大身躯挤进公务舱位,每到周末,他请自己的女儿来帮他清洗衣物。
世界银行[微博]中国局前副局长、沃尔克的学生胡长焘曾对记者说,沃尔克是让人仰视的,他的许多功绩和思想贡献需要世界来慢慢汲取。
西尔伯则评价道,沃尔克一生从未出于赚钱目的而工作,“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有人说,在那些不满他政策的人眼中,沃尔克像是一位冷酷的金融沙皇,而在另一些人眼中,他却是一位“温柔的巨人”,他轻声的言语中透露的是不可捍动的坚韧与刚毅。在一个危机与动荡更加复杂化的新国际金融时代,沃尔克的智慧无疑更加令人深思。
履 历
1927年9月 出生于美国纽约新泽西州
1945年至1952年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1952年至1962年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先后任经济学家、交易员等
1962年-1965年 财政部,管理黄金储备
1965年-1969年 大通曼哈顿银行
1969年-1975年 财政部副财长,负责货币事务
1975年-1979年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
1979年-1987年 美联储主席
1987年-1996年 纽约沃尔芬森公司主席
1996年-2009年 沃尔克联盟主席
2009年-2011年 奥巴马总统经济复兴咨询委员会主席,期间提出加强金融监管的“沃尔克规则”
2011年2月至今 政策咨询、全球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