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安
日本的消费者物价水平在过去的一年里从增长率为负的水平逐步回升,目前已经达到1.3%以上,和美国的物价水平发生了逆转。在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这种逆转过去只发生过两次,1997-1998年以及2007-2008年全球性资源泡沫。
这个具有象征性的逆转让安倍经济学的支持者们,乐观的认为黑田领导的日本央行[微博]在2013年4月初公布的所谓的QQE政策效果明显,今年内有可能超过1.5%,因此其提出的2%的通胀目标也指日可待。如果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也如意的话,安倍经济学必然会迎来功德圆满的谢幕。
但是日本目前的通胀主要源于日元贬值,这可以从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构成要素的趋势里看出端倪,此次物价上扬主要来源于社会商品的价格上升:从2013年3月的负1.4%回升到目前的2.5%前后。而同期包括美英德法在内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却延续了近年来一贯的回落趋势,目前增速均在1.5%以下。特别是日本一贯用来做标杆的美国,从去年开始一直在0上下波动(有时为负)。这种区别的代表项目主要是汽油等能源的价格水平(美国跌8%,日本涨7%),以及电脑,手机(美国跌8%,日本涨7%-14%不等)等电子制品的价格水平的巨大反差造成的,无需多言,这些商品都是代表该国居民的日常生活成本的。
而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另一个构成大项:服务项目的物价涨幅水平又如何呢?近年来美国基本平稳的保持在2%-2.5%的区间,过去的一年来日本仅仅从0附近提升到0.5%,而且这个上扬的最大原因是公共服务(上涨了1.8%),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有着巨大的差距。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日本的内需并不强劲,不少业主既期望借消费增税提高销售价格以消化成本,又非常担心单价上扬后销售收入出现停滞的问题。毕竟这个情况也表示该等业态的从业人员收入水平实际上很难有实质性的增长,那么愿意掏钱买更高价格服务的群体会来自何方呢?
实际上,这个服务项目物价水平的差距才是日本多年来在现象上表现为通缩经济的最大原因。具有讽刺性意味的是,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化),日本很可能在明年或者后年迎来经济学上的“完全雇佣”的局面。在日本社会普遍不愿接受移民的情况下,劳动市场将面临供求平衡的一次转折,可以预期劳动力会相对短缺,不少乐观的观点认为这会导致劳动者实际收入水平的上扬,因而有助于日本形成较为稳定的通胀预期,摆脱长年来的通缩思维。然而这种结构变化并非日本经济实力(特别是无法刺激潜在成长力)真正的提升,仅仅是一种收缩性均衡,实在难以令人对日本经济的前景更加乐观。
总之,在海外看起来还依旧非常温和的通胀对日本民众和日本经济而言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值得欢呼雀跃,这次美日通胀率逆转也并不具有积极的含义。因为这完全是日元贬值的结果,和日本经济真实地自律性复苏还有着很大的距离。今年4月日本开始提升消费税率,在名义工资增幅有限的情况下,这种通胀很可能压抑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提升空间,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没有去年那种势头的话,资产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现实里日本经济依然依赖外需,特别是欧美和中国经济的再次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