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 关键是什么?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 关键是什么?

加入日期:2014-6-8 10:03:37

  新华网北京6月8日电(记者华晔迪、罗宇凡)金融是经济的血脉。然而,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人们经常能看到的情形却是:有的地方资金汹涌,有的地方却河道干涸,比如,通向大企业的融资血脉较为畅通,而流向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毛细血管相对匮乏;资金过多流向高收益投机性领域,而一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行业却遭遇金融资源被挤占供血不足等。

  显然,在金融资源到实体经济之间,存在金融血脉未能有效打通情况。“血脉”不通,即便放松货币闸门,不仅对化解实体经济融资困局效果不彰,反而会加剧融资失衡现象,助推资产泡沫膨胀。怎么办?有关方面给出的答案是:“要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各条血脉”。在周五国新办发布会上,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不仅要打通干渠,而且还要打通支渠、毛渠,使社会资金能够顺畅地流入到有需求的企业当中。

  “保持总量增长同时保持结构优化。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点向国家重点建设、基础建设、新兴产业、保障房建设以及向小微企业、三农给予重点倾斜。同时,对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没有市场、效益不好、重复建设企业实行信贷限制政策。”王兆星说。

  过去几年,资金源源不断流入房地产与地方融资平台,前者给出更高回报率,后者有政府信用担保呈现无风险特征,大量资金通过影子银行系统流入这些领域。另外,在一些地方政府支持下,资金流入产能过剩行业,企业难以获得起码投资回报,必须依靠不断融资来维持生存,沦为“僵尸企业”,获得大量信贷资源却无助经济增长。

  更令人忧心的是,一些企业即便出现较为严重信用危机,甚至资不抵债,依然能在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斡旋下“大而不倒”。该暴露的风险不暴露,该倒闭的企业不倒闭,该退出的产能不退出,这样的现实,自然令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实际贷款中倚重政府主导大项目,或偏向大企业、国有企业、房地产等。而能够对经济增长做出实际贡献的一些行业却难以得到充分融资服务,即便获得影子银行或地下金融融资,也面临极高融资成本。

  由此看来,融资中的结构性问题,其根源还在于实体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问题,而这些问题,恐怕不是单靠金融部门能够解决。要解决融资结构问题,“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各条血脉”,还必须对实体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有声音建议,应主动爆破实体经济风险,比如终止对“僵尸企业”的融资支持,收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通道,承受资产价格下跌、坏账增多、企业倒闭以及经济进一步减速。而更为妥当的做法可能是,维持融资供应但控制其速度,避免企业倒闭潮与债务危机,同时切实展开结构性改革。

  这无论对于政策制定者还是金融监管都提出很高要求。“一方面要支持实体经济,同时又要防范风险,当前又处于经济下行、结构调整,要去产能、去杠杆这样一个时期,所以金融风险也会有所暴露、有所上升。”王兆星坦言,如何把握平衡和协调支持实体经济和维护金融安全,是监管当局面临的不小挑战。

  大的原则是明确的。“下一步更多的应该进行深化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当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实践证明,市场有所能,有所不能,所以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进一步落实已经出台措施,同时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功能,激活微观主体动力,进一步改善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服务。”王兆星说。

  作者:华晔迪 罗宇凡

编辑: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