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来势汹汹,银行早已不是沉睡的巨人。在努力打造自身的互联网渠道,创新产品和提升客户体验的同时,金融业迈出了跨界的步伐。
日前,华夏银行(行情,问诊)与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署互联网金融框架合作协议,合作内容覆盖了移动支付、互联网理财销售、互联网融资、普惠金融等诸多方面。而此前,浦发银行(行情,问诊)、光大银行(行情,问诊)、渤海银行也分别与几大通信运营商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华夏银行副行长黄金老表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以及商业模式创新需求的驱动,金融业与通信业的强强联合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
抢滩移动支付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最新数据显示,全球通过手机进行的支付交易总额将达到3250亿美元,预计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38%,移动支付用户数量有望在2015年达到3.84亿。来自Juniper Research的研究报告显示,伴随着实体商品销售的远程采购和NFC(近场通信)交易的带动,全球移动支付交易规模预计将在未来5年增长近4倍,支付金额将超过1.3万亿美元。
正是看中了移动支付的广阔前景,银行与通信企业之间的合作,涉足最多的便是移动支付领域。
在手机近场支付方面,浦发银行与中国移动于2011年9月合作推出了首款手机近场支付产品“中国移动浦发银行借贷合一联名卡”。该联名卡具有“快速授信”、“便捷充值”、“快捷支付”等创新功能。在手机远程支付方面,双方也屡出新招。2012年12月,浦发银行与中国移动共同推出了“手机汇款”业务。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田思雨认为,在中国移动支付领域中,运营商在移动用户上占有优势,金融机构及银行则在商户支付终端系统方面较为擅长,两者深度合作,可以在共赢的基础上真正推动中国移动支付领域的发展。
发展普惠金融
在浦发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丁蔚看来,传统金融服务受制于银行网点的服务半径,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都是有限的。通过互联网触角,摆脱地域限制,能够将金融服务延伸到互联网所覆盖到的地区,使更多大众群体能够共享便捷的金融服务,即所谓的“普惠金融”。
浦发银行与中国移动将在双方营业厅开展渠道合作,包括互置自助设备、业务代理以及WiFi服务等。目前,浦发银行近6000台的24小时自助服务设备已实现中国移动话费代缴代扣、充值和查询业务功能,并借助中国移动的通信服务优势,逐步实现浦发银行营业网点的WiFi覆盖,为厅堂客户提供访问移动互联网的便民服务。
在渤海银行与中国电信集团的合作中,普惠金融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双方将通过共享资源,为客户提供手机支付、话费充值、生活缴费、在线商城、掌上理财、娱乐在线、商务旅行等线上线下服务,促进客户服务网络和服务内容的扩展;通过围绕客户需求开展增值业务合作,为用户提供积分互换、流量减免、信用购机、特惠商户、易信公众账号、免费WIFI等便民惠民的优质服务,促进便民惠民的客户增值服务体系的搭建。”渤海银行网络银行部总经理汪国强告诉记者。
促进银行传统业务转型升级
事实上,与通信企业的跨界融合只是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举措之一。互联网企业的强势出击,使银行传统业务受到巨大挑战,多家银行积极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在经营理念、组织架构、管理流程、运营模式等领域进行全面调整和深度整合,推动传统业务转型升级。
网络银行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其低成本和方便快捷,更重要的是,它本身正是与未来经济相适应的“新金融”模式,是网络社会的信用、支付与服务枢纽。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渤海银行在去年底将电子银行部更名为网络银行部,这种变化扩大了原来电子银行部的内涵,并将银行服务和产品互联网化作为重点工作,全力推进网络银行战略。
“我们对网络银行所依赖的信息技术资源进行了重新整合,在加强市场策划、产品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基础上,整合业务与科技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开展产品研发。这种资源的整合,提高了产品研发效率,提升了产品对市场需求的响应程度,产品和服务的连续性、指向性得到了增强,产品和服务的效益和价值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汪国强对记者表示。
华夏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部总经理卢小群认为,平台经济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市场领域出现了平台化的趋势,经济学家们也在不断研究平台经济下的商业模式,国内平台为王已经成为共识。在银行向互联网拥抱的过程中,银行从原来主要关注资金流,发展成更多关注信息流。平台金融的业务模式,通过支付融资系统将银行的金融服务潜入企业日常经营的全过程,实现企业经营信息、交易信息、结算资金、信贷资金的整合与实时交互,服务平台客户及其上下游和周边的小微企业。
截至2013年底,华夏银行探索平台金融目前已经对接230个平台客户,服务的小微企业已经达到8887户,平均用款期限50天左右。“把银行目前最核心的产品都通过互联网来实现,银行可以缓解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推动通过互联网实现随借随还,解决银行的成本。”卢小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