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折价在7月最后两周收窄,最新在93%附近,但A股仍处于折价状态
我们曾提到,A/H股的价差归因于5个主要原因:1)流动性溢价,2)AH两地市场信息和投资风格不对称,3)两地对宏观经济数据的敏感度,4)资金成本及5)公司/股东行为不同。沪港通宣布后(4月10日),A/H折价曾一度小幅缩小,但随后5月,全球资金持续流入香港市场(宏观基本面改善,香港市场更敏感),推高港股,A/H价差再次被拉大。7月最后两周,沪港通预期在国内升温,引发A股上涨,A/H折价缩小,最新在93%附近。
我们编制A/H分行业折溢价指数,用于比较各行业A/H折溢价变化情况
我们编制A/H折溢价分行业指数,选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作为样本,计算两地公司折溢价,并以市值大小为权重,得到分行业A/H折溢价变化情况。7月21日至今,A/H折溢价收窄最多发生在公用事业(如大唐发电,华能国际等),和能源行业(中国神华等)。但值得一提是,在可选消费,医疗等领域,最近A股对港股溢价却在拉大,并不如A/H折溢价指数(总体)所显示那样折价在缩小,虽然A股已经处于溢价水平。
国内投资者仍继续偏好“新经济”,有选择地追逐A/H折价公司
我们认为4月沪港通刚宣布后,国内市场单纯追逐AH折价大的公司,如金融行业,价差缩小4%,而7月最后两周价差缩小才近2%(正文中我们详细对比各行业近期AH价差变化及估值)。其二,A股投资者仍继续看好“新经济”领域(源于AH两地投资风格不对称,资金成本不同等原因),以自己的思路选择沪港通开闸,海外投资者可能喜好的品种,导致A股已较贵的“新经济”行业变得更贵。我们认为直到沪港通真正开闸引来新资金,A股市场越来越开放,价差或进一步缩小,真正意义上的“AH价差弥合”才可能发生。
投资建议:短期乐观,看好沪港通受益股及“新经济”
我们测算,现在为止海外资金流入最大规模在500亿人民币(由于QFII缺乏实时数据,通过QFII新额度推算其建仓额,及调仓最大值)。相比2012年12月末,为那次流入资金规模一半(当时RQFII及QFII集中建仓(包括部分调仓),估算流入规模在900亿人民币左右)。我们重申短期对市场乐观的看法,喜欢6类沪港通相关受益标的(详见我们7月24日的报告《沪港通,我们看好的50个标的》),金融、电力等领域的折价较大的,这些板块仍有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此外,我们看好创业板中代表“新经济”,中等市值股票,如新能源,环保等,但不看好主题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