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开放8个月仍未“开张” 两大难题阻碍中资企业新加坡直接上市_热点关注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通道开放8个月仍未“开张” 两大难题阻碍中资企业新加坡直接上市

加入日期:2014-8-12 2:27:04

  本报记者 张涵 北京报道

  新加坡交易所是香港联交所之外首个设立中国境内企业直接上市渠道的海外交易所,而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该渠道建立8个多月来,目前仍未有一单成功上市的案例。

  2013年11月25日,新加坡交易所与中国证监会合作搭建直接上市框架,允许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业赴新加坡直接上市。新加坡交易所上市部主管黄良颖(Lawrence Wong)在日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专访时表示,从直接上市框架建立后,还没有境内企业运用这一通道在新加坡交易所成功上市。

  直接上市是指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公司作为上市主体,到境外交易所去发行新股、上市、融资。在去年11月中新签署直接上市框架前,仅有三家企业以直接上市方式登陆新加坡(称S股),绝大部分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通过境外注册公司控制境内公司的方式间接上市。报道显示,目前在新交所上市的中国企业共有140家,总市值超过了1500亿元人民币。

  新加坡王律师事务所(WongPartnership LLP)合伙人苗淼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直接上市框架并未有效解决此前阻碍直接上市的一些因素,包括股份全流通、审批等,而这些因素或继续成为企业未能运用直接上市通道的原因。

  尽管未通过直接上市渠道,中企在新加坡上市已在近期回暖。2014年8月6日,中锐地产国际公司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以反向收购的方式成功挂牌上市,成为近两年来新加坡主板上市的首家中国公司。

  “此前许多业务在中国的公司在新加坡上市都会选择红筹模式,而非S股模式,主要原因是红筹模式可以不用获得证监会的批准。”苗淼表示。

  然而,这一点在事实上并未在新的直接上市框架下发生改变。签署协议之前,S股的审批流程是首先要获得证监会的批文,而根据2013年11月签署的直接上市框架,拟上市公司需向证监会和新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证监会审核申请书,审批通过后将授予拟上市公司赴新加坡上市的行政许可,后经新交所审核通过后,再授予拟上市公司有条件的上市批准信。

  “从实践上来看,拿到证监会的审批比较困难和费时,而直接上市框架也并未就实践操作层面进行详细规定,”苗淼表示。

  此外,海外直接上市股份全流通问题也并未在直接上市框架中得到解决。根据规定,在新加坡直接上市的企业由于是在中国大陆注册,全流通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包括外汇管制问题,目前,仅有在新加坡公开发行的S股可以在新加坡上市流通。

  尽管如此,苗淼表示,直接上市框架仍有优势,该框架建立了直接的正式的沟通渠道,方便和加速新交所和中国证监会两者协调中国公司直接去新加坡上市的进程。

  去年年底,证监会明确表态愿与海外交易所和监管机构推动境内企业直接上市。德国金融监管局局长科尼希(Elke Konig)日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目前正在与证监会探讨境内企业赴德上市。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双方正在就上市公司透明度规定等操作规则进行探讨。

(责任编辑:HN022)

编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