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以来,A股市场的持续反弹尤为醒目,而沪港通更是成为直接的催化剂。A股的牛市论也从未有过地喧嚣尘上。
在大盘200点涨幅过后,沪港通行情第二波进入胶着状态,沪市和香港股市的资金流通打通后,外资流入的预期仍是多方阵营支持继续反弹的重要支撑。
不过,没有基本面、政策面支持的牛市只能是空中楼阁。刚刚出炉的7月份货币数据给了市场一击,经济总需求依然不足,复苏势头出现放缓。降息又一次成为内资机构看多的新寄托。中银基金对第三季度经济谨慎乐观,宏观经济仍将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社会融资总量增速有望小幅反弹。
沪港通引发外资流入
根据深交所总裁李小加的表述,港交所希望沪港通定在10月的某个周一正式开闸。
8月11日,上交所已经启动全天候系统测试。证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内地、香港至少已分别有90家、215家券商申请参与沪港通试点。
上交所近期首次赴港宣传沪港通,交易所还在就沪港通的两地监管、税费、交易规则等细则方面进行修改,旨在增加运行效率,9月中旬细则将最终落地。
目前看来,香港市场的“裸卖空”在沪港通中不可实现,但沪港通股票能否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等投资者较为关注的问题也被留下了未来可能放开的口子。
值得注意的是,沪港通虽然被限制了额度,但是其额度实际为买卖差额净值概念,沪股通总额度为3000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30亿元人民币,130亿元人民币额度实为净流入上海市场资金量。这意味着,涉及买卖交易的总金额可以远大于规定净额度。
市场预期,在沪港通推出之初,因买入者多,额度将被充分利用,这对存在A/H股价差,低估值,上海有、香港无的一些沪港通相关标的带来了目前已经体现的第一波利好。
招商证券(行情,问诊)认为,市场还可以对该主题进一步演绎,例如再预期沪港通未来规模的扩大,其带来的赚钱效应有可能会带来外部资金的结构性流入,其带来的整个投资理念变化,包括其可能帮助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该主题的想象空间巨大。
在人民币国际化框架下,沪港通的顺利推出超出市场预期,其额度已经超过了RQFII的总额度,且受众更广、交易更便利。未来将取代QFII和RQFII,成为外资投资A股的新通道。
最近确实有许多来自相关的量化基金进入了A股市场。香港宽克投资总经理林嘉佑表示,近期一直在参与A股的期指交易,并且收益可观,而这波上涨中有许多量化基金已经收益翻番,目前他们还在把香港的资金向内地转移,等待新的机会。相对A股的对冲基金,在国际市场浸淫多年的香港投资人认为自己更有优势。
一位中资香港私募基金负责人判断,从海外流入A股市场的资金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因为沪港通直接刺激的相关板块的比价效应,不过这个价差在7月下旬A股连续的上涨中已经基本抹平了,现在吸引力已经不大,资金容量也有限。
在他看来,现在已进入第二个阶段:即7月底的连续上涨后,几根大阳线改变了市场的方向判断,A股牛市的呼声越来越大,8月以来很大一部分资金流入是受A股牛市可能确立而怕踏空的影响。所以反映在具体标的上,7月下旬是中石油、工商银行(行情,问诊)等大盘股的大幅上涨,到8月份上涨趋势减弱,但随后一些外资机构迅速买入了一些分级基金的进取份额。
在200点反弹中,A股成交量明显放大。7月中旬以来,美国和欧洲股市大幅掉头向下,与A股开始上涨的时间点相吻合。申银万国报告指出,7月最后一周,外资加速涌入A股和中概股21.4亿美元,当周流入量创2008年4月以来的新高。“我们也在近期买入A股,而此批进入A股的外资主力都是我们这样同时具有操作A股和H股经验的假外资、实内资的中小机构,不过在中环都慢慢被大陆人占领的情况下,我们这些中小机构的资金加起来规模也不小。”上述香港私募表示,很多老牌大型外资机构的香港负责人是外国人,对A股的理解还不够,嗅觉和反应也偏慢,还有很多内部风控限制,目前真正的大型外资机构还没有进入A股。
牛市还需更多支持
此轮行情行至目前,主要得益于基本面、政策面和资金面的完美结合。沪港通只是为外资流入提供了一个通道和契机。A股的资金面开始走向宽松、政策向好等基本面因素是他们选择在此时进入A股的更重要的原因。
这一切还需要更多支撑。
7月份信贷和社会融资数据完全出乎市场预料,其中信贷创下2009年11月以来的最差,社会融资规模创下2008年10月以来的最差。宏观经济的复苏在6月份出现小高点后出现回落迹象。
瑞银证券分析,虽然7月出口强劲增长,但内需乏力,主要受累于疲弱的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7月信贷和财政的支持力度有所减弱,预计在去年高基数的影响下三季度宏观经济同比增速略微放缓至7.3%,四季度GDP同比增速会放缓至7%-7.1%,2015年会放缓至6.8%。
对于7月份金融数据,央行解释,回落与基数效应、今年6月份“冲高”较多以及数据本身的季节性波动等有关,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仍处在合理区间,货币政策“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并未改变。
但紧接着,8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落实降低实业融资成本的金融“新国十条”,并对每一条意见指定了部委专项落实,政府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可见迫切。
虽然决策高层屡次强调经济转型“新常态”,不过市场显然并不淡定,低于预期的宏观数据依然会让市场颤一颤。不过“人心思涨”,许多内资基金经理开始期待“降息”的到来。A股指数在小幅调整后再度义无反顾地反弹,因为市场普遍预期,经济若如此继续下行,货币放松的方向不会改变。
即将迈入“金九银十”,也正是考验房地产市场去库存能力的关键时期,宏观经济依然难言乐观。也有担忧认为,降息会延缓房地产市场调整;相对股市而言,降息更直接利好债市。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面向好是与沪港通预期引发的资金流入构成利好互动的重要基础。上述香港私募基金其实相对谨慎,仅买入了一些分级基金进取份额,仍以关注港股中的成长股为主。未来那些大型外资机构是否也能接受中国经济“新常态”并重新估值,真正进入A股才是沪港通行情第二波能否延续的关键增量资金。
招商证券也指出,需要谨防沪港通正式开通后的证伪风险:市场可能会发现沪股通使用额度大幅低于预期或者少于港股通,或者QFII减仓转换用沪港通渠道等。
对于内资代表机构之一,中银基金认为,国内经济增速有所企稳,但需求疲弱、产能过剩、融资受限等根本性问题尚难解决,而在国务院强调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用调结构的办法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背景下,依然看好结构化的投资策略。今年以来中银行业优选、中银优秀企业、中银消费主题、中银中小盘等股票投资方向基金均取得了8%以上的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