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眼中的沪港通:两地机构存“分歧”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机构眼中的沪港通:两地机构存“分歧”

加入日期:2014-8-25 3:20:49

  沪港通正在驶入快车道,按照既定安排,沪港通最快将于10月开闸。多位业界人士均以“两个村子都少水喝”、“搞互通”的故事来形容沪港通的意义。

  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上,在场嘉宾的多番讨论,还形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趋势,在香港机构看来挑战很大,挑战大于机会,而内地机构则认为机遇特别大,机遇大于挑战。

  中银国际控股研究部主管程漫江认为,“沪港通”开通以后,怎么样平衡中资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在港的业务发展机会亦值得关注。目前而言,有股票托管功能的机构大多都是外资银行,而中资银行本身还没有这方面的资质和业务。所以未来“沪港通”开通以后,短期内不利于中资机构。

  资金流向:短期长期迥异

  针对沪港通可能带来的资金流向问题,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上,多数与会机构人士认为,沪港通开闸之后,国际投资者被长期压制的对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的需求,短期内可能出现较快的释放,预计初期大盘折价蓝筹股将受青睐,流入沪市的资金规模可能大于流向港股的资金。

  重阳投资总裁王庆亦认为,沪港通短期内可能出现净流入的现象。尽管中国经济体量很大,但是中国对国际投资者提供的可投资品种是有限的,沪港通打开了这样一个缺口,尤其是A股市场上有一些投资标的在境外市场没有,相对的稀缺性短期内也具有一定吸引力。

  一位在场券商策略分析师亦向《第一财经日报》肯定了上述观点,且进一步分析,沪港通的流向中,A股和H股的一些折价股票亦值得关注。

  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秦岭预计,可能国内的很多大盘蓝筹股的折价会受到追捧,因为香港还有一个资金成本洼地,他们资金成本低,我们这边高,所以向我们这边流的可能多。

  不过,王庆还表示,中长期来看,很难判断沪港通到底出现净流入还是净流出。从资金机会成本考虑,境内利率水平比境外高很多;从投资者参与积极性来讲,境外投资者可能更积极;从估值差异、套利空间讲,境内一些大型蓝筹股的折价可能对境外投资者以机构为主体的参与者会有吸引力。

  根据在场嘉宾的多番讨论,还形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趋势,即在香港机构看来挑战很大,挑战大于机会,而内地机构则认为机遇特别大,机遇大于挑战。

  就沪港通带来资金流动的实际影响方面,海通证券(行情,问诊)副总裁李迅雷认为,“短期来看,可能是香港的机构投资者对于A股市场兴趣更大;长期而言,港股估值更加便宜,可能随着港股对内地投资者投资范围扩大,以及人民币升值贬值预期增强,资金流向境外更多。”

  险资新出路

  随着新“国十条”的春风和多项政策利好,保险资金正成为机构投资者中越来越强大的一支队伍,沪港通开闸后,险资的表现亦更加引人关注。

  在秦岭眼中,“沪港通”有利于稳定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水平,对保险资金投资,具有更大的政策意义。这亦是保险资管业界人士首次对公众深度解读沪港通对于险资的影响。

  秦岭表示,“沪港通”为险资带来的机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沪港通”的政策是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一步。秦岭强调,“沪港通”的不限投资类别、额度、无排他性、无锁定期、通道和托管成本更低,为国际资本双向流动,创造了更便利的条件,也有利于提升保险资金跨市场配置灵活性。一旦“沪港通”额度有进一步放松,对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贡献将大大增强。

  根据秦岭的分析,第二个方面则是“沪港通”有利于推动中国证券市场制度改革。可以预期的是,“沪港通”制度红利有望净化A股证券市场环境,让价值投资重归于其应有的市场地位,让保险资金真正成为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受益者。

  第三个方面则是“沪港通”有利于增强保险资金全球化配置以及分散风险的能力。数据显示,2013年港股市场排名前三的资金来源地区分别是美国28.1%、英国25.6%、欧洲13.6%,合计占比67.3%,“沪港通”的额度初步定是2500亿元人民币,单一额度105亿元人民币,约占港股成交量20%,对市场影响显著。

  秦岭表示,预计“沪港通”开通以后,保险资金在两地估值差异挖掘,行业联动等领域有较大市场空间,有望改变投资单纯依赖股票市场波动的局面,“沪港通”本身带来的保险资金对外投资渠道,就是一个很好的分散风险机制。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