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4月获批后,“深港通”何时跟进令各方瞩目。
8月26日,在前海金融创新政策宣讲推介会上,深圳金融办官员表示,联通深交所与港交所的“深港通”正在研究推进。
虽然“深港通”至今没有报批,但可以确定,这一跨境投资安排的推出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根据传闻中的时间安排,“沪港通”将于今年10月开通,目前正在进行两地的联网测试。在“沪港通”正式通车、并良好运转之前,预计“深港通”将难有进一步动作。此前市场预期,“沪港通”有机会在一年内扩张至深圳市场,甚至不排除和海外交易所合作,开放更多大宗商品和固定收益产品市场。不过,这些措施实施起来将比“深港通”更具挑战性,相信在短期内不易成事。
不论是已经在做准备的“沪港通”,还是传闻中的“深港通”或者其他直通车,都是中国政府推动资本项目开放的试验性举措,以求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一点点撬开对于资本账户的管制。根据央行调统司2012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在IMF规定的资本账户管制的40个子项中,中国已经有14项为基本可兑换、22项为部分可兑换,仅有4项为不可兑换。目前中国对中长期性质的双向直接投资与贸易融资已经基本放开,但在证券投资、跨境借贷与衍生品交易等短期资本流动仍存在较为严格的管制。“沪/深港通”则是在证券投资方面作出的突破。
以这样的视角观察,“沪/深港通”的开通,最重要的意义并非联通了两地的资本市场(虽然这是资本最看重的),而是在有限制放开的情况下,探索出一套有效的监管办法来,避免短期资本大进大出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冲击。至于外界期望的,“沪/深港通”的开通将促进中国证监会和证券市场与国际接轨,这样的预期可能过于乐观。总额5500亿元(其中沪股通3000亿元,港股通2500亿元)的“沪港通”基本不太可能撬动24.4万亿市值的国内资本市场的改革。“沪/深港通”是系统性改革的一部分,而非相反的关系。
“沪/深港通”目前正在处于起步(草拟)阶段,在两地资本跃跃欲试的情况下,早期的火热应可预期。市场预计,两地5500亿元的交易额度在10月份(也就是开通当月)可能就会用完。值得注意的是,此项制度安排释放的改革红利将不止于资金的往来。证监会此前表示,将与香港证监会沟通业务监管及跨境执法问题,表明跨境监管问题已经进入了监管层的视野。在诸多市场提出来的问题中,两地的监管协同将成为核心要点。如何在差异化的市场中达成监管合作,不仅有利于“沪港通”的发展,对未来和其他市场的交流也将有裨益,比如中美当前纠结的跨境审计监管问题,随着中国市场的对外开放,有望逐步寻找到双方的契合点。
最终分析结论:
“沪/深港通”的推出是中国政府推动资本项目开放的试验性举措。对跨境资本以及市场的监管问题,将成为能否持续运行的关键。作为系统性改革的一部分,“沪/深港通”将释放出一定的改革红利。不过,也不宜将对这项渐进式改革的预期抬得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