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窗口发布:散户机构情绪内地香港两重天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沪港通窗口发布:散户机构情绪内地香港两重天

加入日期:2014-9-15 10:45:50

  部分基金公司在沪港通推出之前,为一些偏好港股的投资群体推出ETF产品,如今沪港通准备上线,那这类ETF的命运如何,是被清盘,还是被合并,还是转型?

  沪港通准备工作已有5个月。

  市场不同相关方均向理财周报记者反映,沪港通业务正在有条不紊地准备当中。

  沪港通系统进入市场演习阶段,第一次市场演习反映出“上海行情刷新频率不稳定”问题;同时,上交所亦对多家券商准备工作进行验收,验收通过者将成为首批“尝鲜”券商。

  券商多名人士表示,投资者教育工作为当下主要环节,系统与制度框架已在“待命”状态,但培训客户接受与适应新的交易规则并非易事。

  而结构不同的交易市场,使得两地投资者对沪港通业务态度迥异,港股散户热情不及A股股民,内地机构投资者不及香港机构踊跃。

  全网测试排障,一码通催化

  8月30日、31日,“沪港通”迎来了首轮市场演习,仿真内容为交易申报、成交返回、行情、过户等相应的登记结算业务。

  “测试结束后组织了一场沪港通会议,上交所后台管理负责人发言,称系统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在行情里沪股通部分,上海行情提供免费移挡,刷新频率设计成隔3秒或隔5秒刷新一次,但在测试时,刷新间隔不均匀,有时候刷新延后一秒,有时两秒。”一名接近沪港通设计的知情人士告诉理财周报(http://www.lczb.net)记者。

  “基本上测试都较顺利。因为每次测试前都会有相关的讨论,讨论时大家已经达成了一些共识,并且在测试前已经过了一遍,所以真正测试时出现的问题并不是特别多。”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据了解,8月23日、24日,港交所进行首次沪港通的连接测试,针对香港及上海两地市场间的北向及南向交易。即集中于券商的下单程序,有关的买卖指令会由港交所传送到上交所,确保港交所能接收券商发出的讯号,为第一次市场演习做准备。港媒称,共96名交易所参与者及7名非交易所参与者参加了该次测试。

  第二次市场演习时间为9月13日。据证监会9月12日新闻发布会表示,此次测试将重点对系统压力测试场景、系统故障切换场景进行测试,验证各方技术系统的实施处理性能、容量配置和故障恢复能力。

  而在9月第一周,上交所、中国结算等启动了港股通首轮现场检查,主要内容为业务方案及相关制度、投资者教育准备工作、信息技术平台、结算方案、财务核算、合规和风控等。有媒体报道称,检查顺利通过者,有望成为首批港股通业务试点券商。

  对此,上述知情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证实:“目前上交所要求,要验收券商对沪港通的准备工作,验收通过就可以参加沪港通。验收的标准目前没有公布,主要是看券商系统的准备、人员的培训、投资者教育这些方面的工作,现场上交所还会对券商进行问询。”

  “券商试点的概念已经在淡化了,”其补充道,“此前上交所曾经要推出一批会员单位,可以优先参加沪港通,但大家都不清楚优先会员的条件,实际上交所也没有非常苛刻的要求。但现在上交所验收券商工作的态度非常认真,计划每周都要检查一些券商。”

  “最关键的事情是,10月份一码通上线,意味着一人多户。对上交所来说,沪港通放开多少家券商试点意义不大,只要有券商参与沪港通即可,即使只有一家,因为这项工作实质上是可以搬运账户,”该知情人士解释,“谁提前进入沪港通,谁就能赚大发,所以券商对沪港通不敢怠慢,怕以后损失客户,因为一旦损失,后果非常严重。”

  对于沪港通“落地”的日子则众说纷纭,市场传言称最快10月13日开闸。证监会在9月12日称,“目前,沪港通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但具体开通时点尚未最终确定。”

  “目前时间没定下来,10月13日是一名来自中国结算公司的人宣布的,他说的是测试的时间。”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其向记者解释,“沪港通开通的日子不是仅仅两个交易所商量就行了,还要取决于两地证监会的确认、征询两地政府的意见,可能会涉及到两地的金融合作、经济气氛等等,所以一直没有定下来。”

  内地跃跃欲试,香港散户无兴趣

  “现在很多机构组织沪港通培训会,普及港股投资规则,有很多股民参加,我接触到一些股民,大家集中去问香港交易规则方面的细节问题,感觉他们对港股比较感兴趣。”上海一名营业部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据了解,现有制度规定港股通合格投资者的证券和资金账户,合计不少于50万元人民币,该规定至今没有做出调整。

  据业内人士反映,内地投资者对港股的态度总体而言跃跃欲试,最大障碍来源于H股交易规则的适应。他们相信通过多次培训,股民的认知障碍与操作障碍会被消除。

  深圳一名基金经理谈及沪港通时表示,投资者对沪港通应做出理性判断,不能盲目跟风。“其实我们现在每天都在参加各种各样的沪港通培训,但我个人对这个事情还是比较冷静。如果没有通过理性分析,而随大众参与沪港通投资,那么亏钱的概率会比较大。”

  他向理财周报记者分享了个人看法,“以9月11日的成交量来看,港股的成交量只有A股的1/6,有可能会拉平估值;如果拉平,双方可能会向中间拉平,这需要投资者去算,不能猜。投资者如果要做沪港通,需要算双方的力量对比,但是哪边向哪边靠齐很难说。所谓套利就是投资者把一边贵的股票卖掉来买便宜的,但是套利的过程中就是卖高买低,可能到最终价差会被消除,但是怎么消除这是一个问题。”

  而对于内地机构投资者,前述知情人士向记者总结其观察,“圈子里有很多人关心沪港通,通过接触机构人士后,我感觉机构对沪港通的热情是小于散户的,主要缘于一些问题悬而未解决。”

  其向记者打比方,“目前基金按照投资区域来划分,一类投资国内的A股,一类投资国外的QDII,现在还没有一类基金可以同时投资境外和境内股票。如果基金公司要推出一款产品,借助港股通同时覆盖A股和港股,那么社会就需要定义新的基金类别,这是由证监会基金部来确认的。”

  “据我了解,证监会基金部门已经在起草这方面的文件,允许公募和私募参与沪港通。”

  “接下来会有更多的问题出现,但都比较容易解决。譬如港股和A股交收不一样,A股实行T+1,港股为T+2。如果机构去投资,那么A股T+1资金到账之后还能不能投港股;或者机构卖掉港股后在T+2内能不能转投A股。”

  其补充道,“还有一个机构会遇到的问题是,机构在QDII和港股通之间会如何选择,他们将从成本、效率、额度进行考量。QDII有境内、境外两个托管,托管费一定是高的;但沪港通就没有,成本会更低。此外,投资者申购赎回,通过沪港通的效率会提高。相反在额度方面,沪港通刚推出,对机构而言会有额度限制,如果额度抢不到怎么办,是不是可以QDII额度和沪港通额度混着用。”

  而以上仅仅是主动管理型产品会遇到的问题,被动型亦会面临操作难题。

  “部分基金公司在沪港通推出之前,为一些偏好港股的投资群体推出ETF产品,当时推出是因为投资者不能直接购买港股,所以基金契约规定不能实物申赎,只能现金替代。如今沪港通准备上线,投资者可以直接购买港股,那这类ETF的命运如何,是被清盘,还是被合并,还是转型?”而香港投资者对沪港通又有着不同的看法,一名香港资深投资者张先生(化名),以亲身经历向理财周报记者描述了不同群体的投资心态。

  “香港本土大型机构投资者对沪港通是很感兴趣的,例如高盛、摩根系、花旗、UBS等,因为他们有很多套利渠道。并且香港市场以机构为主,机构投资者若对沪股感兴趣,其实可以决定未来沪股的走势了。”

  “但我身边的香港私募并不感兴趣,问题在于A股交易机制。我认识的私募朋友绝大多数是做对冲,这就必然要求两地的交易是T+0,但目前A股做不到,如此不方便,使得沪港通对香港私募的吸引力下降。据我了解,香港私募的对冲工具并不像内地单一,这些对冲工具可以衍生至纽约市场,甚至新加坡市场,很多产品可以通过境外市场进行对冲。此外,大型机构是做中长期的持有,而私募多为短炒,他们的交易风格与对沪港通的态度有很大关系。”

  上述香港资深投资者表示,香港的私募规模较小,相当于内地的中户或者大户级别,只有几十万至几百万港币的盘子。“他们很多人喜欢炒即日仙,就是非常短时间内买入或者卖出,所以香港散户非常不习惯内地交易制度。”

  或成内地券商经纪业务新“蛋糕”

  上述上海营业部人士表示,“我们在全力推进,按着上交所的节奏进行工作。”

  据了解,该券商已成立一级部门衍生品部,专门负责沪港通、个股期权等创新类业务。

  “投资者教育工作有很多事要做。除了资金账户要有50万的硬性条件外,上交所还有适当性的要求,例如诚信记录、知识水平,券商对投资者做完评定后,符合条件的投资者还要进行知识问卷考核,考核通过后则进行培训,通过层层筛选出来的这一群投资者,仅仅是可能的沪港通业务潜在对象。”该营业部人士介绍称。

  其表示,目前投顾人员在加强沪港通业务素养,做到“能解释交易规则、能推荐港股、能指导系统操作”的人才。

  该人士对沪港通业务非常看好,“我担心交易限额可能会一下子爆满,不太够用。”根据规定,沪股通投资总额度为3000亿元、每日投资额度130亿元;港股通投资总额度为2500亿元、每日投资额度105亿元。

  据了解,有券商早在年中对营业部客户进行摸底,从而进行有效投资者教育培训;而东北部分券商打算在9月底完成6000户的客户培育。

  有市场人士分析,沪港通业务有望成为另外一块经纪业务“蛋糕”。

  一名沪港通分析师表示,A股市场股民换手率和交易活跃度远高于港股,对券商经纪业务收入本身就是利好。

  而对于两地交易时间、交易机制上存在差异可能会带来的套利机会,有券商考虑在香港或A股两地市场开发或使用衍生品工具;甚至开发软件来帮助投资者套利。

  在多名券商人士看来,沪港通业务最重要的是带来后续发展空间。有券商人士称,50万资金账户标准未来有可能下调,会有更多的投资者参与进来。除交易量外,合格投资者的增长、佣金费率的提升、配套投行业务、衍生品业务的拓展如融资融券服务也将对券商经纪业务产生积极影响。

  但上述香港资深投资者并不这么看,“香港是全球最大的权证交易中心,有很严格的做市商制度,内地这块经验不足,内地的衍生产品对香港投资者吸引力是比较低的。譬如香港权证是与股票一同在交易所进行交易,同一个系统就可以了,内地就不可以。”

  该人士认为内地投资多项金融产品要在不同账户、不同系统、不同交易单位之间进行操作,极为不方便。

  有券商人士解释,目前证券公司为沪港通投资者开立的沪市A股账户本质为普通的沪市A股账户,在此基础上,券商根据监管要求对交易品种进行限制,短期无法正常交易A股股票,只能用于港股买卖。

  据了解,一码通将在国庆上线,届时投资者只需要凭借身份证号,即可登录多个账户。沪港通投资者当即实现“一人多户”。

  (理财周报记者李沪生、李洁雪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