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绿靴资本记者 罗诺 北京报道
沪港通的脚步已经随着国庆长假的到来而愈发临近。
9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试点办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港股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指引》也赶在了9月的这最后一个周末之前落地。
“沪港通不应该单纯视为证监会引入增量资金的一种新手段。”8月末,申银万国在其一份深度研究报告的开头最醒目处便如此写道,“更是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的手段。”
对于A股多数投资者而言,对于50万资金开户的门槛可能依然望尘莫及,但暂时缺失对港股投资的通道的他们却依然可以享受在沪港通开放后,海外资本的流入对A股市场部分行业和个股的追捧之下所带来的投资溢价。
或正因为如此,海外投资者来A股买什么的,他们着眼于中国的长期看法主要关注点又在哪里?而有关资金最为担忧的投资预期又在哪里呢?这些问题在某种层面上更值得A股的广大投资者所关注。
海外资金沪港通掘金维度
“在资本项目管制下,港股成为海外投资者间接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替代途径。沪港通将开启两地互通时代,全球资金有了直接投资A股的便利途径。”日前,在兴业证券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中,其从大中华股票的全球一体化配置角度出发,以海外主动型中国基金的资产组合分析为线索,结合A股与离岸市场的互补性,其认为“大中华股票的全球一体化配置”适合海外投资者的A股投资机会。
“以沪港通为起点,未来A股和港股作为中国故事的代表,将不再割裂,而成为全球资金投资中国的一体化配置。从海外主动型中国基金的重仓股来看,A股在汽车、保险、乳制品、建筑等行业龙头有望受益于投资组合换仓升级效应。”兴业证券将这一投资组合的换仓升级列为了海外资金投资A股的第一掘金维度。
而分享中国转型,并从中捕捉成长机会则被兴业证券视为维度之二。
“沪港通启动后,全球投资者能够更有效率地在A股中捕捉中国的成长机会。选股可围绕着行业增速快、行业空间大且受益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转型的产业来布局,尤其是一些富于中国特色且离岸市场稀缺性的标的。”兴业证券在上述报告中认为A股的医药、环保、新能源、电子、消费服务(传媒、旅游)行业龙头对于海外资金而言也同样具有配置价值。
而作为近年来A股市场的重点之一的“改革红利,重估国企蓝筹”的话题,则更是海外投资者将重点的关注。
兴业证券认为,资本市场开放,以沪港通为契机,海外投资者从全球配置的角度进行定价,将改变当前A股市场对于国企蓝筹股的偏低估值,公用事业、日常消费、金融、交运等行业的龙头有望迎来估值修复的机会,而另一方面,体制改革,特别是受益于国企改革的军工、高铁、电力设备、金属新材料等。
而申银万国则认为在这一“有望给A股带来明显增量资金”的沪港通政策之下,这些涌入的海外资金将重点依照“AH股价差”、“投资偏好”、“独特性板块”等几方逻辑思路进行对A股的投资选股。
“可以做多A股相对H股高折价的个股,通过融券卖空A股相对H股高溢价的品种。”上海一家私募投资负责人士向绿靴资本记者坦言,对于沪港通开通初期而言,AH股之间的溢价差将或许是先头资本最直接的投资方式,“按照这样的思路,A股投资者可以适当关注那些相对于H股产生还有折价空间的A股股票。”
但值得注意的是,自从沪港通计划于4月中旬起开始宣布启动以来,AH股溢价的空间就已经随着沪港通时限的不断推进而收窄。
据高华证券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对于沪港两地上市股票的A 股溢价均值已从4月中旬的48%收窄至目前的30%。
据记者粗略统计,A+H股两地同时上市的股票中,对于A股而言,折价率较高的为海螺水泥(600585.SH)、万科A(000002.SZ)、鞍钢股份(000898.SZ)等,其相对于其H股的股价折价率皆还存有20%的空间。而溢价最高的则为浙江世宝(0002703.SZ),其A股相对于H股溢价竟超过200%。
研究目前市场中QFII的投资偏好习惯,也能对摸清即将通过沪港通进场经常海外资金对于板块和个股机会的投资方向起到重要的作用。
“海外QFII的配置具有明显的偏好性,他们更倾向于配置中国的银行、家电、汽车等耐用消费品行业,我们建议关注QFII的重仓股中的沪股通标的。”申银万国在上述深度研究报告中称。
此外,申万认为A股中比较多的军工、白酒和中药股可能因为其独特性将成为投资者感兴趣的对象。
“在沪港通业务刚开通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海外资金抢筹的局面。”上述私募投资负责人士认为,这可能带来一些交易性机会,而作为由标的成分股组成的180ETF和380ETF可能迎来短期投资机会。
房地产成隐忧
据绿靴资本记者通过数家对海外资金机构的摸底后获悉,实际上在排除沪港通的短期交易性机会之后,海外投资者更着眼于对A股市场的中长期投资,其对于2015-2016年两年的中国经济增长目标以及上市企业的盈利情况更多于对短期内有关板块的交易性机会的关注。
而其中,有关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则是目前海外资金对于影响中国国内经济增速最为担忧的一环。
截至2014年8月28日,115家上市房企晒出了中期“成绩单”,随着国内房企的财务状况的逐步公开,房企的“窘境”也跃然纸上。
虽然上半年房企营收总体依然呈上升趋势,但净利润不升反降,行业呈现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更让人担忧的,是上市房企的真实负债率水平的全面高企,已经接近峰值。
而2014年以来,“钱荒”的中国开发商在海外贷款市场的举债规模创下近十年新高,为2005年最高水平。
房地产商集体对国内房地产市场保持悲观态度,楼市下行风险正在一步步被“坐实”。
显然,据有关数据显示,房地产投资在国内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据了25%的比重。
“如果它继续快速下滑,可能会把整个投资增速拖下来,并导致经济增速快速下滑。这可能是短期内国内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风险。” 上海博道投资高级合伙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指出。
作者:罗诺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