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离我们越来越近了。随着沪港通配套政策文件和业务规则相继发布,以及两地测试的进行,沪港两地互联互通将步入实施阶段。
受沪港通的影响,7月以来沪深两市走出一波反弹行情。这波反弹最突出的特点是,遭遇了多年郁闷的大盘蓝筹股出现集体躁动。大盘蓝筹股的“异动”与上涨,被市场解读为“牛来了”的先兆。
沪港通实施带来的多方面积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由于沪股通标的500只股票包括A+H类公司、上证180与上证380指数成分股,意味着境外资金通过沪股通投资沪市只能购买上述股票,由于上述股票中包含众多大型蓝筹股,境外资金又奉行价值投资的理念,因此这些个股可能会受到追捧,不仅会活跃沪市的交投,在稳定沪市指数,甚至带动沪市大盘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事实上,沪港通在为沪市吸引境外资金的同时,作为中介的沪港两地券商同样是受益者。根据监管部门披露的数据,截至7月18日,内地与香港分别有90家、215家券商申请参与沪港通试点,分别占各自市场拥有经纪业务资格会员总数的91%和43%。这么多券商欲参与沪港通的试点,无疑是为了分食沪港通的蛋糕。只要沪港通实施,两地券商将从中获利,这也为内地券商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除了券商以外,嗅觉异常灵敏的基金同样能从沪港通中分一杯羹。沪港通试点消息公布后,某些基金已经意识到其中的商机。针对沪港通本身的特点,诸多基金公司开始着手研究发行沪港通的相关产品。
当年“港股直通车”受到市场的关注,其实是源于内地资金投资港股存在极大的需求,而港股通则成为这股投资需求的释放通道。沪港通的实施,境内外投资者、两地券商、国内基金公司等都有可能从中获取利益。
来自中国证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QFII及RQFII持股市值为3149亿元。而沪股通的额度就高达3000亿元,如果这些资金都投入A股,相当于境外资金持股市值将近增加了一倍。但在沪港通实施初期,到底会有多少境外资金买入标的股票,显然还是未知数。
就像当年把QFII“请进来”与把QDII“送出去”一样,沪股通在为沪市迎来增量资金的同时,港股通也会吸引境内资金走出去,而这有可能导致A股出现“失血”。对于A股市场而言,沪股通额度比港股通额度多500亿元只是表面现象,关键在于资金的投资意愿。如果沪市因此吸引了更多资金的加盟,那明显是“利多”,反之则是“利空”。
另一方面,香港市场虽然比A股市场成熟,但由于其再融资门槛比A股低,而且大股东玩法多,香港市场亦是充满了“地雷”。比如其合股+供股多如牛毛(供股是一种再融资行为),像中国农产品曾于2003年10月、2010年9月及2011年6月先后三次进行股份10合1,2011年在合股后又来了个1供30。如果投资者在2003年10月前持股4万股又没有参与供股的话,那么现在的持股数仅剩余1股,香港市场的风险由此可见一斑。此外,由于两地市场的定位不同,投资理念存在差异,如果把A股市场那一套搬到香港市场根本行不通。因此,对于内地投资者来讲,香港市场并非“天堂”,而是隐藏着不少“地雷”,熟悉其游戏规则,防范市场风险显然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