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型通缩对中国 经济有利有弊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输入型通缩对中国 经济有利有弊

加入日期:2015-10-16 2:57:06

  纵览9月份外贸和价格数据,突出的一点是输入型通货紧缩压力仍将持续相当一段时期。而这一点将对国内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当前的通货紧缩压力是明显的。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1.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5.9%。至此,PPI已经连续下降43个月。PPI下降,主要来自生产资料价格下降,9月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7.7%,影响PPI下降约5.8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下降0.3%,影响PPI下降约0.1个百分点。进一步考察各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原料能源等价格的下降更为明显:采掘工业价格下降21.2%,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11.4%,加工工业价格下降4.8%。

  商品价格出现这种走势,重要原因(即使不是最主要原因)在于进口货物价格下行。中国早已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数一数二的进口大国,多种初级产品进口量位居世界第一,进口价格的变动不可避免要影响到国内价格走势。在国际市场上,大宗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下行,自2014年7月以来,代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美国商品调查局CRB指数大幅下跌,其中原油价格从2014年的每桶100美元左右跌至目前的每桶不足50美元,铁矿砂进口价格从2014年的每吨130美元跌至目前的每吨60美元左右。同时,CRB指数在今年二季度短暂回升后,三季度继续下跌,9月份同比跌幅超过15%。结果是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总体价格跌幅为11.6%,跌幅比上半年加深0.7个百分点。

  审视更长时间跨度,我国通货紧缩的输入型特征更加明显。这一轮初级产品熊市始于2012年。根据IMF《世界经济展望》,当年全世界以美元计价的国际贸易非石油初级产品价格下跌10.0%,石油价格上涨1.0%,制成品价格上涨0.6%。我国国内PPI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下降。

  鉴于初级产品行情周期变动有其规律,通常是10年左右牛市之后跟随10-15年熊市,我们可以预测,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疲软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相应的,我国的输入型通货紧缩压力将长期持续存在。而且,随着部分传统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的组装、加工环节转移至其它后发低收入国家,目前还主要表现在原材料、能源领域的输入型通货紧缩压力还将逐步在制成品领域体现出来。

  输入型通货紧缩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利弊皆有。其好处是明显改善我国贸易条件和国际贸易效益,这是中国作为头号制造业大国在全球经济萧条时期的相对优势所在。前三季度,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下跌11.6%,出口价格总体下跌1.2%,由此测算,前三季度我国贸易价格条件指数为111.8,亦即我国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可以多换回11.8%的进口商品。同时,这也扩大了我们“稳增长”的操作空间。但与此同时,主要产生于原料工业部门的输入型通货紧缩压力也可能使国内相关产业陷入困境,矿产资源产地的经济也会受到较大冲击。同时,我国对初级产品生产大国的出口也会蒙受一定损失。(编辑 欧阳觅剑)

  作者:梅新育

编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