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平稳运行迎来一周岁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沪港通平稳运行迎来一周岁

加入日期:2015-11-17 8:40:43

  11月17日,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以下简称沪港通)迎来1周岁生日。

  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沪港通扩大两地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也有利于巩固上海和香港两个金融中心的地位。沪港通既方便内地投资者直接使用人民币投资香港市场,也增加了境外人民币资金的投资渠道,便利人民币在两地的有序流动。沪港通的运行,还为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的启动,以及深港通早日问世,乃至研究沪伦通等A股与更多境外市场互联互通的可行性积累了经验。

  沪港通试点初期,跨境投资额度实行总量管理,设置每日额度并实行实时监控。其中,沪股通总额度为3000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30亿元人民币;港股通总额度为2500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05亿元人民币,双方可根据试点情况对投资额度进行调整。在沪港通问世前,机构普遍预计资金流向将呈“北热南冷”,外资投资A股的热情较高。回顾过去一年,尽管A股数月“疯牛”行情带来过赚钱效应,但沪股通的热度总体低于预期。截至上月底,沪股通额度共使用约1420亿元,占总额的47%,成交总额约为14750亿元,最高单日成交为今年7月6日的234亿元;港股通额度共使用约890亿元,占总额的36%,成交总额约为7210亿港元,最高单日成交为今年4月9日的261亿港元。 沪股通热度不及开通前的市场预期,还表现为近几个月资金多次净流出。截至11月16日,沪股通连续20个交易日处于资金净流出状态。这是沪股通开通以来最长的资金净流出周期,外资借道累计撤出资金超过245亿元。截至11月13日,沪股通剩余1792.48亿元额度,额度使用率降至约40%。

  A股10月以来行情回暖,上证指数累计反弹20%以上,不少市场人士再度为牛市摇旗呐喊,沪股通却在近日表现为资金持续净流出。这既与外资对美联储12月加息预期升温的提前反应有关,也显示其对A股估值风险的判断与内地投资者存在差异。面对A股短短一个半月来上涨二成以上,以及估值水平明显高于港股,外资对投资风险控制的要求提升。实际上,透过沪股通过去一年的冷热及成交热门股,不难发现外资更加注重基本面,看重市场发展的趋势,而不是热衷于题材概念的炒作。

  对于沪港通是否达到开通预期,不能简单以额度使用及股指强弱进行评价。在开通前,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强调,沪港通的价值可能需要两三年或者更长时间才能得到验证。近日,李小加又撰文指出,沪港通已经成功通车一周年,在两地业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在过去一年中运作平稳、交易结算机制不断完善。他表示,沪港通成交量并非关注重点,尤其是在开通初期,运营的平稳和安全才是更为关注的指标。在这两项指标上,沪港通给市场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即使是在今年夏天内地和国际股市暴涨暴跌期间,沪港通这座大桥依然结实稳固,成功经受住了风雨的考验。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一大创新,沪港通以最小的制度成本,换取了最大的市场成效。

  沪港通的开通,让人们看到了A股与成熟市场在市场制度、交易规则、投资者保护、投资理念等多方面的差距。经历今年6月至8月的暴跌,投资者更加认识到推动A股市场走向成熟及走向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对A股市场来说,沪港通不仅架起了两地交易互联互通的桥梁,而且倒逼自身与境外成熟市场的接轨,促进解决一些体制机制性问题。各方的关注点,应该从沪港通及其他互联互通机制对市场的短期提振效应,转为其促进A股市场融入全球资本市场的作用,进一步夯实市场发展的基础。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