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上海12月24日 - 年关将至,加之短期又逢新一轮IPO申购扰动,中国央行公开市场本周净投放加量至300亿元人民币,以安抚年末资金面;不过除了一定程度的结构性供需矛盾外,当前整体流动性状况尚可,短期央行以MLF(中期借贷便利)与逆回购等工具提供支持已足够。
分析人士并表示,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看,明年宽松方向不会改变,降准降息空间仍存,不过未来政策出台频率可能较今年有所放缓。
不过在年内会否再有政策出台方面,市场预期则存在一定分歧。有分析人士称,为进一步强化政策托底,年内再次降准甚至降息的可能性犹存;另有观点认为,因年末有较大规模财政存款投放,一定程度替代降准作用,短期再出招必要性不大,未来政策仍会相机抉择。
招商银行(600036)同业金融总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预计,年底前仍有降准或降息可能,“反正得动一个吧,利率不往下压不行,利息负担就不得了,降息还是会有效果的,但是需要传导时间,(明年一年定存基准利率)我看0.75-1.00%。”
央行公开市场今日进行了400亿元七天期逆回购操作,周二操作量则为300亿元,中标利率均仍持稳在2.25%。本周公开市场净投放300亿元,上周则净投放100亿。
南京银行(601009,股吧)(601009)金融市场部研究员郭伟则表示,上周央行开展MLF,也是提前应对年底的资金需求增加,从跨节资金的成交情况来看,年底平稳度过应无太大难度;而目前市场对于明年货币政策的宽松方向预期也是较为一致的。
中国央行上周五对13家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1,000亿元,期限六个月,利率持平于10月的3.25%。
她谈到,下一步相较于降息,还是降准的可能性更大一点,此前人民币再次经历了一波贬值,可能又有部分资金流出,需要进行补充;不过即便是这样,目前的流动性状况也没有到要马上降准的程度,“还是相机抉择吧。”
日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稳健的货币政策则要灵活适度,降低融资成本。
明年宽松政策方向不改,节奏或放缓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看,明年货币政策维持宽松方向应无悬念,一方面社会融资成本需要进一步引导向下;而为了实施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货币环境的整体宽松也属必要,否则国债增量发行以及地方债大规模置换都无法顺利进行下去。
刘东亮谈到,四季度后市场对于中国是否需要继续降息的争论升温,这种争论主要源于两点:一是基准利率对融资成本的影响趋于弱化,降息无用论抬头;二是中国央行在货币政策报告中暗示,基准利率调整应更多关注CPI而非PPI,以目前CPI水平而言,降息空间已不大。
“但我们认为货币政策继续宽松,特别是继续降息的迫切性并没有降低。”他说,突然停止降息会加大经济下行压力,货币政策调整应有预见性。
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目标并未完全实现,仍需基准利率的持续引导。此外,通胀前景不会对降息构成限制,且多数国家在经济下行期间都执行过负利率;而且降息也有利于营造地方债置换的良好环境,并有利于引导人民币贬值进而刺激出口。
中信证券(600030,股吧)(600030)债券研究团队指出,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看,供给侧改革的措施落地,减税增赤的财政政策发力的政策组合非常明确;而降低融资成本仍然是一以贯之的重要任务,工作会议提及要金融部门“为实体经济让利”,明年不对称降息可能性仍然存在,但结构性货币政策优于总量性货币政策。
中金公司固收团队认为,明年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但对经济只是托底作用,难以明显拉升;过剩产能将缓慢出清,并对经济和通胀形成一定负面影响。为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和结构性改革目标,货币政策继续放松来引导融资成本下降,尤其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行。
中国央行上次降准降息是在10月24日,当时下调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至1.5%;并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德国商业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周浩则指出,年内应不会再降准降息了。一方面流动性仍较宽松,而且年底前财政存款投放,实际上也等于起到了投放流动性的作用;此外11月部分经济数据有所改善,政策也可能需要观望一下。
“我觉得明年一季度,春节前后(再次降准)的概率比较大。明年降准可能是一个季度一次的频率,降息我觉得还是会有些限制,毕竟美国加息了。”他称。
中国11月工业、投资和消费数据均胜预期,成为当月经济运行的一抹亮色,显示中国经济边际改善略有企稳。不过,鉴于房地产投资一路下行且产能过剩仍难消化,弱势格局暂难改观,仍需要供需两端发力予以支持。
在暂停近两个月后,央行于2015年1月22日恢复公开市场操作,不过方向由正转为逆。除春节长假前一天停做一次外,逆回购操作一直持续到4月16日,而之后央行年内第二度降准,逆回购再次暂停;此后在6月25日,央行为稳定半年末的短期流动性,再度重启逆回购。
除SLO(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常备借贷便利(SLF)外,中国央行在2014年三季度还创设并开展了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对象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大规模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
此外,去年4月央行创设抵押补充贷款(PSL),根据棚改贷款进度,去年和今年前11个月分别提供PSL资金3,831亿元和6,980.89亿元,并将PSL利率渐次由4.50%下调至目前的2.75%,10月央行并将PSL的对象在此前国开行基础上新增农发行和进出口银行,主要用于支持三家政策性银行发放棚改贷款等。(完)
(责任编辑:刘晓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