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将推沪伦通 外资再度抄底(附股)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证监会将推沪伦通 外资再度抄底(附股)

加入日期:2015-12-30 8:34:55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屠光绍:上海正会同证监会研究推出沪伦通
  融资客撤退外资抄底 年末到底跟谁炒
  沪股通资金炒A股四字诀:高抛低吸
  2015收官之战打响 险资大佬:好股票上涨不可阻挡
  部分私募认为系统性牛市行情难现 中期震荡概率提升
  上周证券保证金净流入3419亿元 创半年以来新高
  上周机构调研A股公司数增两成 汽车行业获青睐

  屠光绍:上海正会同证监会研究推出“沪伦通”
  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屠光绍29日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上海正会同中国证监会在“沪港通”的基础上,研究推出“沪伦通”。

  屠光绍表示,上海正会同中国证监会在“沪港通”的基础上,研究推出“沪伦通”。此外,将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加快推出战略新兴板;支持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证券交易所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继续支持上海黄金交易所加强国际业务板块后续建设;支持上海期货交易做好原油期货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支持上海清算所研究开发新的航运金融和大宗商品场外衍生品的清算服务;加快筹建上海保险交易所,争取早日开业。

  上海拟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帮助下,单独研究制定一张金融服务业负面清单,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机构扩大开放。同时,积极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探索采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精简审批事项,优化监管职能。(深.圳.商.报)
  

 

  融资客撤退外资抄底 年末到底跟谁炒?
  去年12月,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历史上首次突破1万亿大关,也由此成为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起点。

  2015年的投资者经历了年初大涨、年中急跌、8月“二次探底”和国庆大假后回暖,临近年末沪指再次在年线附近徘徊。从目前情况来看,融资者显然更加谨慎。12月28日(本周一),沪深两市融资资金净流出达到212.01亿元,创下11月30日以来单日最大净流出;融资余额也再次跌下1.2万亿元关口,落至1.189万亿元。

  另一方面,沪股通资金则连续两日出现净流入,特别是昨日(12月29日)净流入9亿元,显示出较强的短期“抄底”意愿。

  融资客撤出“大金融”
  具体而言,从12月24日开始,沪深两市就出现了融资买入热情下降的情况。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4日、25日和28日,连续三天两市融资买入金额低于900亿元。24日两市共发生融资买入861.16亿元,较前一日下降29.58%,但当天融资偿还为804.81亿元,因此总体来说融资余额仍为正增长56.35亿元。

  25日开始,融资者偿还意愿增加,当天共发生融资买入728.36亿元,较24日再次减少15.42%;融资偿还为732.38亿元,融资余额小幅减少4.02亿元。

  28日,尽管沪指下跌2.59%,但也吸引了部分投资者抄底进场。当天发生融资买入828.82亿元,较25日增加13.79%,但融资偿还却出现大幅增加,达到1040.82亿元,最终收盘时融资资金净流出212.01亿元。这一水平创下11月30日以来新高,且在今年以来单日融资资金净流出榜上排名第27位。

  值得一提的是,28日的融资资金净流出并非发生在少数几只个股上。在纳入统计的891只两融标的中,有多达754只出现融资资金净流出,占比高达84.62%。

  金融板块成为融资者撤退的重灾区。在当日融资资金流出榜上,前五名均由大金融板块占据。中信证券 、兴业证券以3.09亿元和2.77亿元净流出位列第一、第二,兴业银行以2.48亿元净流出排名第四。

  创投板块也遭遇注册制消息后的“见光死”,张江高科鲁信创投分别发生2.75亿元和2.33亿元净流出,排名第三和第五位。

  另一方面,投资者对复牌个股的青睐则是一如既往。28日中信国安在停牌半年之后终于复牌,并以微涨1分钱报收。当天中信国安发生3.47亿元融资净买入,列两市第一。但融资者却不小心踩了个地雷,昨日(29日)中信国安最终跌停,将28日追入的投资者套住。

  沪港通两日双向净买入
  相比融资资金的谨慎,沪股通资金似乎显示再度趁调整“抄底”的迹象,数据显示,沪股通12月28日结束此前4日的净流出,当日净流入0.35亿元,剩余额度为129.65亿元,额度余额占比99.73%;港股通12月28日使用额为5.45亿元,剩余额度为99.55亿元,额度余额占比94.81%。而在昨日反弹的行情中,沪港通再次双向净买入,沪股通净买入9.06亿元,当日额度剩余120.94亿元,余额占额度比为93%,显示出较强的买入意愿;港股通净买入4.72亿元,额度剩余100.28亿元,余额占额度比为96%。

  对于目前的沪指点位,多数市场人士仍然对年后行情报以谨慎乐观。联讯证券指出,年末银行资金流动性偏紧以及上周新股发行均令资金面承压,但上周指数小幅放量上行表明市场流动性相对宽裕。“适逢年末,沪深两市将迎来年报预披露时间窗口,可关注业绩预期增速较高、具有高送转概念的个股。”(每日经济新闻)

 

  沪股通资金炒A股四字诀:高抛低吸
  昨日沪指并没有延续此前一个交易日的颓势,尾盘出现拉升,涨幅0.85%。与此同时,昨日沪股通资金净流入超9亿,加上周一市场大跌时沪股通资金净流入0.35亿,这是进入12月以来沪股通账户首次出现连续净流入。值得注意的是,A股市场每次出现大跌时,沪股通资金就开始大举买入。

  一些投资者十分关注沪股通每日资金的流向,甚至以此来作为调整仓位的一个而重要指标。此次沪股通的连续流入又一次出现在沪指大幅调整之后,那么沪股通资金进出与A股市场涨跌之间有着哪些具体的联系呢?

  单从沪港通开通后沪指的总体表现来看,沪股通的确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但总体影响不是太大。虽然从沪港通开通的第一天起,沪指以2506点开盘,仅半年多时间,沪指势如破竹,2015年6月12日盘中触及5178点的年内高点,涨幅达108%。但从沪股通余额的使用来看,沪股通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火爆程度。

  在沪港通开通一年多的时间里,北向沪股通3000亿元的额度,目前已使用了1198.53亿元,占总额度的40%。每日130亿的额度仅在第一天用完过,即便在3、4月份的黄金时期,沪股通日均成交仅62.5亿和86.2亿,10月份日均成交更是下降到47.3亿,这对动辄万亿成交额的沪市实际的助推力度并不大。不过从具体的角度来看,沪股通账户的资金流向却往往影响着国内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实际上,通过对比沪股通单日资金流向和沪指的涨幅对比分析,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

  首先,沪股通资金存在着高抛低吸的特征。当沪指出现单日较大跌幅时,沪股通的资金呈现出正向净流入。如果沪指连续攀升,沪股通的资金则会出现小幅累计净流出。在沪港通交易的259个交易日里,沪指有35天跌幅超过2%,其中当日资金净流入的天数为19天,而次日资金净流入的天数更是达到了28天。而且跌幅越大,资金流入额度也越大。值得注意的是,沪股通资金连续净流入后,沪指均有一定程度的涨幅。

  例如,6月15日-7月3日沪指下跌了近三成,而沪股通资金却净买入188亿元。7月6日-23日上证出现了11.85%的反弹,然而沪股通却净流出近400亿。8月24日-26日沪指下跌高达16.55%,但在此期间沪股通净流入238亿。10月16日-11月17日,沪指上涨近8%,而沪股通账户却经历了连续21个交易日的净流出,累计净流出248.81亿。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发现,沪股通资金介入A股的策略就是大家熟知的“高抛低吸”,每逢市场出现大跌时买入,在市场连续反弹后又持续卖出。难怪一些投资者会通过沪股通资金流向来判断大盘未来的走势情况。

  其次,沪股通资金在股灾期间越跌越买。通过沪股通已用额度和沪指的对比图可以清楚地发现,在8月份的股市第二轮大跌之前,虽然在一些整数关口,外资会技术性地规避风险,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沪股通的已用额度是滞后于沪指涨跌表现的。在6月12日盘中触及5178点的年内高点后,大盘出现回调,此时沪股通的已用额度不降反升,一度超过1700亿。

  通过沪股通每日额度使用比例可以发现,在6月中旬,沪股通每日额度的使用率也出现了飙升,净买入额持续大幅高于净卖出额。换言之,借道沪股通的资金在6月中下旬和大多数投资者一样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在市场人心惶惶,不知何处是底的时候,外资开始大幅加仓。

  而在8月份的第二轮下跌后,沪股通已用额度和沪指走出了背离走势,这意味着沪指越跌,沪股通资金就越买,最终也等来了触底反弹。由此来看,借道沪股通的资金在股灾期间的操作并无令人惊艳之处,只是这些资金可能坚信市场会涨起来,所以并未出现恐慌性抛售,相反逢低不断买入,待最终反弹出现时,整体的损失可能并不是太大。(证.券.时.报.网)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