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20日沪股通净买入额创出2015年新高之后,昨日(2月3日),沪股通净买入额超越1月20日,再创2015年新高。
昨日,沪股通买入额36.8亿元,卖出额9.8亿元,净买入额为27亿元。此外,昨日沪股通使用额度同样创出2015年的新高,达49.58亿元,这一数据达到单日最大使用额度的39%。
沪股通整体净买入再创新高,其中必有代表性个股“撑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昨日中信证券(600030,收盘价28.40元)遭港资“扫货”,净买入额高达10.36亿元,这一净买入额占到该股1月以来净买入额的54.70%。
沪股通净买入不是“章鱼哥”
如果经常留意沪股通每日净买入情况的投资者,或许会留意该数据与第二天沪指涨跌的关联。那么,两者之间到底有无关系?
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选取了2015年1月沪指涨跌幅较明显的日期进行分析。沪指在1月15日上涨3.54%、1月19日下跌7.7%、1月21日上涨4.74%,上述三个交易日之前的一天,沪股通净买入额分别为5.94亿元、1.27亿元和21.45亿元;上述三个交易日当天沪股通净买入数据为7.05亿元、-3.43亿元和19.25亿。
此外,1月有20个交易日,沪股通每日平均净买入额为5.65亿元。记者注意到,沪股通每日净买入额高于1月日均净买入额的情况有9个交易日,9个交易日中沪指4天上涨,9个交易日的次日,沪指也仅上涨5天;沪股通每日净买入额低于1月日均净买入额的情况有11个交易日,在11个交易日中,当天沪指下跌的情况出现4次,次日下跌的情况出现5次。由此可见,沪股通净买入额数与沪指的关联度并不大。
对于以上情况,有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沪股通净买入额目前看尚不宜作为沪指涨跌的参考指标。”他还表示,通过沪股通净买入沪市A股的资金,只是买入A股资金的一部分,且占比有限。
沪股通使用额度近50亿元
虽然数据说明沪股通净买入与沪指涨跌关联不大,但沪股通资金对个股所产生的影响仍不可小觑。因此,沪股通资金的一举一动仍然受到普遍关注。
记者注意到,昨日一开盘,沪股通使用额度即稳步上涨,午间收盘时,额度已使用10亿人民币。下午开盘后使用额度加速上涨,14时40分,沪股通使用额度已达25亿人民币。收盘前20分钟,使用额度则再次加速上涨,截至收盘,沪股通额度为49.58亿人民币。
此次额度的大量使用与前几次有所不同。1月29日和2月2日,沪股通额度放大均集中在尾盘时,全天其他时段额度使用量很小,甚至呈净卖出状态。而昨日沪股通使用额度一开盘就稳步上升,显示港资全天大量而稳定地流入沪市。
那么,上述情况是否意味着香港地区及海外资金开始布局沪市A股了?安信国际研究部董事韩致立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港资并非昨日才开始大规模进入沪市,上周就已出现苗头,反映出香港地区及海外资金春节前积极建仓A股。
中信证券昨净买入10.4亿元
提到沪港通,每日成交活跃股无疑是最受关注的项目之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昨日的沪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中,中信证券成为明星,不光成交额3倍于第二名,净买入额更达到10.36亿元之巨。昨日中信证券在前一日跌3.37%的背景下,大涨5.5%。
值得注意的是,2月2日海通证券(600837,收盘价20.63元)通过沪股通获得2亿元净买入,昨日(2月3日)即大涨6.12%。
那么,沪股通净买入与券商股第二日涨跌有无关联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至少从中信证券的情况看,同样是关联不大。1月至今,中信证券14次现身沪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榜单,累计获得净买入18.94亿元。除昨日外,中信证券13次现身沪股通时,有9次获得净买入,但第二个交易日中信证券上涨的情况只有4次。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昨日中信证券一天的沪股通净买入额即占到该股1月至今净买入额的54.70%,如此大力度的资金流入,或将对股价构成一定的支撑。
此外,昨日通过沪股通获得净买入的股票分别是中国平安(601318,收盘价69.07元)、航天电子(600879,收盘价16.83元)、招商银行(600036,收盘价14.57元)、伊利股份(600887,收盘价27.20元)、中国石化(600028,收盘价6.01元)、中国银行(601988,收盘价4.28元)、青岛海尔(600690,收盘价20.23元)和大秦铁路(601006,收盘价10.41元)。上述个股在沪股通分别获得净买入2.92亿元、2.47亿元、1.54亿元、1.21亿元、1.16亿元、1亿元、0.5亿元和0.4亿元。
昨日沪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中唯一出现净卖出的是中国太保(601601,收盘价33.99元),遭净卖出0.24亿元。
(责任编辑:DF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