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忠:通过制度、程序、监管让国企改革阳光化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刘明忠:通过制度、程序、监管让国企改革阳光化

加入日期:2015-3-12 5:21:51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新兴际华集团(行情601718,问诊)董事长刘明忠

  2014年7月15日,国资委宣布了首批“四项改革”试点企业名单,新兴际华集团名列其中。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和规范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参股”。

  在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即将出台之际,新兴际华的试点进行得如何?有哪些经验可以推广?哪些问题需要从试点中总结?上证报记者独家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新兴际华集团董事长刘明忠。

  着力“三个市场化”

  记者:新兴际华作为改革试点第一批企业,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刘明忠:我觉得目前发展混合经济,要真正做到在企业制度上建立完善治理结构,把隐蔽的权力公开化,集中的权力分散化。

  就新兴际华而言,我们已有两家上市公司,新兴铸管(行情000778,问诊)和际华集团,这两家上市公司占整个集团80%的资产和80%的容量。同时我们三级企业,120多家中有37家已实现了混合所有制经济。

  我觉得,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要加快其市场化的进程,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体制机制的市场化、人的市场化和资源的市场化。

  体制机制的市场化,要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做好法人治理机构,在机制上真正建成能上能下、能增能减的用人体系;人的市场化,要按照国际化模式来进行配对,多选择国际化的人才;资源的市场化,则是要在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创新等等层面实现国资、民资有机结合。

  记者:新兴际华如何发挥其“混合”优势?

  刘明忠:国企改革的核心命题,始终围绕着如何让国有企业能够进一步市场化。

  国企一方面有它的特点,因为毕竟是国有或者国有控股形式,就是国家的,全民的利益都在里面,这决定了国企有一定的特殊性。

  同时,国企又要进入市场。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对资源配置要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国企来讲,还要按照市场的规律来进行运营。

  我觉得,我国目前亟需解决大而不强的问题,把国资、民资有效相结合。例如,可以用吸引来的民资来解决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等问题,去真正抢占国际上市场、技术、服务、品牌这四个制高点,最终把行业做大,真正变为又大又强的企业,成为国际化的公司。

  在国企改革试点的实践中,我充分感觉要用好国资的优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优势互补,把工作做好。

  在阳光下行使权力

  记者:在国资改革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一股独大”、某些央企出现高层腐败、员工持股的分配不均。在国资改革的进程中,您觉得解决上述问题的抓手在哪儿?

  刘明忠:国企改了这么多年,还没改好,实际上它的难度很大。

  因为它破解的题目是世界性难题,一方面它是国有的,另一方面又要市场化,这中间究竟怎么衔接,其实西方人也没处理好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要破解的是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

  现在,我们比过去对国企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通过二三十年的国企改革,我们对一些问题看得也更精准了。

  我觉得“三中全会”关于国企改革的论述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即必须要完善制度,所以国企改革“1+N”顶层设计方案的出台生逢其时,与1994年的国资改革百家试点相比,将更理性处理当前面临的重点难题。

  在加强监管过程中,程序一定要合规矩,要在“制度、程序、监管”六字上下足工夫,才能把改革深入到位。

  在改革过程中,必须把过去董事长集中的权力分散、隐蔽的权力公开化,通过董事会授权,在阳光下充分运行,决不能让权力集中在一个部门、集中在个人的手里。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