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板块:核能核电概念
===本文导读===
高层强调发展核电等清洁能源 概念股望受益
李克强考察中核工程公司:发展核电头等大事是安全
中国核电首秀顺利测压大盘 双巨头会师引千亿级投资猜想
核电巨无霸登陆A股开盘秒停 核电概念股集体大跌原因待解
===全文阅读===
高层强调发展核电等清洁能源 概念股望受益
6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来到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工信部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在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李克强详细了解“华龙一号”等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创新成果。
他表示,核电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佼佼者,我们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发展包括核电在内的绿色清洁能源。他强调,发展核电的头等大事是安全,必须严格按照国际最高标准进行设计、验证、建设、运营,确保质量一流,绝对安全。
分析认为,李克强总理考察中国核电,并强调发展包括核电在内的绿色清洁能源。行业发展获高层力挺,相关概念股有望受益。A股市场上,可关注中国核电、丹甫股份、应流股份、纽威股份、江苏神通等。
李克强考察中核工程公司:发展核电头等大事是安全
6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来到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
在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李克强详细了解“华龙一号”等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创新成果。他说,核电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佼佼者,我们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发展包括核电在内的绿色清洁能源。他强调,发展核电的头等大事是安全,必须严格按照国际最高标准进行设计、验证、建设、运营,确保质量一流,绝对安全。
李克强通过视频连线向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和建设工地一线员工表示慰问。他勉励大家要抓住发展机遇,加快创新成果在示范运用中树品牌、建信誉,同时积极主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影响力,与相关国家优势互补,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李克强听取了推进“中国制造2025”、重大装备研制和标准制定、“互联网++制造”等情况介绍。他说,工业制造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发展升级的国之重器。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致力加快“再工业化”和工业化进程,我国经济要顶住下行压力,度过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接续期,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之路,顺应互联网+等新技术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强大支撑。
随后,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作了汇报,李克强对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所做的大量工作予以肯定。他说,中国制造在国家综合国力提升中功不可没,但要看到,我们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总体还处于中低端水平。新形势下,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不仅在一般消费品领域,更要在技术含量高的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领域勇于争先。一要打造创新驱动新优势,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释放从创意设计到生产制造的巨大创造潜能,推动更多企业由产品代工向品牌塑造跃升,促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二要打造智能发展新优势,抓住互联网跨界融合机遇,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3D打印技术、个性化定制等在制造业全产业链集成运用,推动制造模式变革。三要打造质量成本新优势,增强工业基础能力,攻克一批先进基础工艺,提高核心基础零部件的质量性能和关键基础材料的制备水平,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和劳动生产率。强化人才支撑,培育更多大国工匠。四要打造绿色制造新优势,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升工业效能和清洁生产水平。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主动对接相关国家需求,通过对外工程承包和投资等,带动中国装备协作配套“走出去”,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促进中国制造升级。
李克强强调,塑造中国制造的新优势,必须释放改革红利。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新技术、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加快成长打开更大空间,既要有助提升大型骨干企业竞争力,又要助推中小微企业破茧成蝶,让他们在制造业升级发展中大展身手并带动更多就业,服务和监管都要适应这个要求。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思路、组织结构、运营方式,提升综合竞争力,努力建设制造业强国。
马凯、杨晶、周小川参加上述活动。(来源:新华网)
中国核电首秀顺利测压大盘 双巨头会师引千亿级投资猜想
当6月10日早上9点,中国核电此次IPO的正式交易之钟在上交所的交易大厅准时响起之后不久,交易大厅大屏幕上那一串串迅速跳动的红色数字几乎在短短几分钟内,将中国核电拉升至“秒停”的涨停板之上。
6月10日收盘,依然挂单在4.88元这一新股上市首日最高涨幅价之上的买单还依然约为19.635亿股,仅这一封板金额便近百亿之巨。
“中国核电上市的连续涨停板,我们期望值是达到近十个。”6月10日午间,上海一家参与其网下认购的基金机构负责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
作为A股第一只纯核电上市企业的中国核电,此次挂牌上市一边为如火如荼的国内资本市场再添热点,同时其也为核电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而之前市场所担心的大盘股来袭对于大盘承压能力的考验,在6月10日当天也给出顺利过关,沪指仅以0.15%的微弱跌势完成当天交易,而令人颇感意外的则是在中国核电挂牌之前曾有优异表现的核电板块似乎“利好出尽”,在6月10日当天并未因中国核电上市的带动效应而走出一波行情,反而领跌大盘。
核电双巨头会师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这是公司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一个新起点、新动力。”6月10日,中核集团副总经理、中国核电副董事长俞培根在其上市致辞中表示,中国核电将牢牢把握这一宝贵机遇,力争早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领先核电企业。
中国核电的真正意义上的IPO之旅最早应追溯到2012年, 当年年底,赶在上一次IPO暂停关闸之前,中国核电的有关IPO申请成功向证监会报请并获得接受,但IPO之闸一关就是一年有余。而在提出申请三年之后的2015年5月,中国核电有关IPO的批文终于正式核准下发,并于同年6月初完成发行。
虽然之前中核集团董事长孙勤曾对外坦言,计划2014年年底前完成核电的上市融资。如今中国核电的上市稍晚于预期,但其在此核电行业正迎来重启之时完成其与资本市场的嫁接,也可谓恰逢其时。
显然2015年是核电重启的关键一年。
今年3月29日,红沿河核电厂二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是日本福岛核事故4年来我国首个新核准核电项目正式开工,标志着我国核电规模化建设正式重启。而4月15日,国务院核准建设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创新成果“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示范机组,则表明核电重启已全面提速。
“到2020年核电设备总投资近3800亿元,核电项目重启后,后续核电装机规划的调整以及项目核准及开工的节奏直接影响核电板块相关投资标的的选择以及空间判断。区别于市场,我们判断,2014年和2015年为已开工核电项目投入商业运营以及新开工项目数量的第一高峰期,十三五内陆核电的放开将打开成长空间且迎来第二高峰。”申银万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
而随着中国核电的正式挂牌交易,这也标志着中国的核电双巨头也都双双完成上市,最终会师于资本市场。
早在2014年年中,当中国核电还在A股门前苦苦排队,其竞争对手,即中国核电双巨头之一的中国广核集团旗下的中广核电力(01816.HK)却传出消息其即将先行一步,借道H股完成产业与资本的嫁接。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超过90%的核电站处于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这两大核电巨头的掌控之中,他们不约而同决定选择在2014年前后尽快将旗下核电资产打包推向资本市场。
2014年12月10日,中广核电力利用其H股的优势率先登陆资本市场。据公开资料显示,公开资料显示,中广核此次在H股发行88.2亿股,净集资额238亿港元。
“2014年和2015年两年,无论对于中核集团还是中广核集团而言,都是关键时期。”一位中核集团的负责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按照存量数据测算,要完成国家有关规划布局,未来五年内,中国需再开工建设40台核电机组,至少需投入6000亿元。而对于总计市场占有率超过90%的中核、中广核而言,必将是这一系列投资的主角。
“我们近年投资的资金需求在千亿以上。”上述中核集团的负责人士坦言,“核电站建设过程中,业主需先投入20%资本金,其余才能使用银行贷款。故只有IPO募资资金到位,后续的投资项目可立即展开。这百亿的资金才能成为撬动其余千亿投资的杠杆。”
除了发展投资需要,国资委的央企资产监管红线也成为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急于融资突围的主因之一。按国资委规定,央企的资产负债率如超过75%,必须对其投资行为进行严格监控,这两大核电集团的资产负债率都已接近75%,若不上市融资补充资产,其今明两年势必将超过国资委红线。
而近期即将登陆资本市场的核电企业还不仅仅只有这两家。
5月22日,证监会披露了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下称中核建)的拟上市申报材料。
八大板块的畅想
“说此次是中核集团整体上市并不准确,这只是整体上市的第一步。中核集团旗下目前经过重组整合后,共分有八大业务板块,而此次准备上市的资产属于其中一块。”在此次中国核电IPO发行之前,一位接近于中国核电大股东方—中核集团的知情人士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此表示。
早在在2012年,即此次中国核电IPO计划正式实施之时,中核集团便通过业务重组构建起八大业务板块体系,这在其内部称之为“6+2”板块规划,其中分别为核动力、核电、核燃料、天然铀、核环保工程、核技术应用、非核民品、新能源。
“相比较其他同类型竞争企业,中核集团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拥有从核燃料、核电装备到核电站的全产业链。”上述接近于中核集团的知情人士坦言,随着核电站项目不断落成,在经营过程中,核燃料成本占大头,而目前中国核燃料主要是中核集团掌握,且其拥有进出口独营的权利。
而除此之外,中核集团方面将军工与民用业务的成功分离,较好地实现了股份制多元化改造,有利于其改善自身负债状况和推进企业进一步高效良性发展,对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核电之所以备受市场追捧,除了其为近5年来最大的一只产业大盘股外,再加上核电行业的整体环境向好之外,其本身的资产质量和后续的想象空间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上述参与认购的基金机构负责人士解释道。
据公开资料显示,此次中国核电IPO发行时,其申购的冻结资金达1.69万亿元,创下此番IPO重启以来单只新股冻结资金之最。而在一个月前其过会之初,市场对其分析认为参与其申购的资金仅在4000-6000亿之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核电巨无霸登陆A股开盘秒停 核电概念股集体大跌原因待解
6月10日,中国核电在上交所成功挂牌上市,标志着中国核电成为A股第一家纯核电上市企业。发行价格为每股3.39元,报收于4.88元/股,上涨43.95%。
与近期发行的新股相同,中国核电开盘无悬念秒停。
中国核电表示,通过本次发行,公司将建立境内直接融资平台,优化资本结构,募投项目的投产将大幅提升公司的主营业务规模。
核电巨无霸登陆A股重新启航,中广核电力已于去年在港上市,中国核建日前也申报了上市资料,中电投和国家核电合并后相关资产借壳上市预期也十分强烈。
对此,分析师表示,我国核电资产证券化速度明显加快,核电发展有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核电概念股集体大跌。
业内人士认为,核电行业在今年将迎来开工潮,相关产业链公司受益于此毋庸置疑。
核电巨无霸重新启航
据中国核电先前披露,此次发行不超过38.91亿股股份,约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25%,募集资金约为133.76亿元,是A股市场近5年来规模最大的IPO交易。
中核集团副总经理、中国核电副董事长俞培根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核电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这是公司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一个新起点、新动力。”
据了解,中国核电经营范围涵盖核电项目的开发、投资、建设、运营与管理,核电运行安全技术研究及相关技术服务与咨询业务等领域,是国内投运核电和在建核电的主要投资方,拥有控股子公司14家,合营公司1家,参股公司1家;控股在役核电机组12台,装机容量977.3万千瓦;控股在建核电机组11台,装机容量1159.2万千瓦,计划自2015年起陆续投产,公司装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目前,中国核电控股核电装机容量份额为国内市场第一,总资产规模超过2300亿元,员工总数近10000人。
据了解,2014年,中国核电运行机组平均负荷因子超过90%,各项运行指标居于国内领先地位,两台运行机组WANO排名世界第一,六台机组位于世界优秀行列。2014年机组发电量527.7亿千瓦时、主营收入188亿元、利润总额61.6亿元。机组发电量、主营收入、利润总额连续三年稳步上升。
2015年被认为是核电发展的关键之年,中国核电上市可谓恰逢其时。
5月7日,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5号机组开工建设,业界对核电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按照《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至2015年底,中国已建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为5800万千瓦;至2020年底,中国已建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800万千瓦。若以每台机组容量为100万千瓦计算,预计2020年前,我国平均每年将有6台机组开工建设。
中国核电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过本次发行,公司将建立境内直接融资平台,优化资本结构,改善生产要素配置;募投项目的投产将大幅提升中国核电的主营业务规模,有助于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社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提高在国际国内的市场地位。
核电概念股集体大跌
需要一提的是,中国核电上市当天并没有如市场预期提振核电产业链相关概念股。相反,昨日,核电概念股集体大跌。
截至收盘,中国一重、上海电气、中核科技、吉电股份股价下跌超过8%,浙能电力、沃尔核材股价下跌幅度超过6%,浙富控股、兰石重装、上海电力股价跌超5%,申能股份、东方锆业、大唐发电股价下跌超过3%。
市场人士认为,核电概念股在此前已经闻风大涨,昨日股市震荡,没有上涨也无需过度解读。核电行业在今年将迎来开工潮,相关产业链公司受益于此毋庸置疑。
而随着核电的大发展,相关公司上市融资显得颇为迫切。
继中广核电力2014年12月份成功登陆H股后,核电企业上市的步伐在不断加速。前不久,证监会近期也公布了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公司拟上市的申报材料。
近日,中电投和国家核电也正式宣布合并成立国电投,并确定了新公司的领导层。
方正证券分析师周紫光表示,核电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开辟新项目需要投入大量资本金。竞争对手均已对接资本市场。相比于IPO,借壳上市特别是直接向旗下上市平台注入核电资产对于国电投来说,是实现核电资产上市较为便捷的方式。
随着核电企业上市融资后,除了支撑国内核电的大发展以外,核电“走出去”也将继续发力。
“我国核电资产证券化速度明显加快,核电发展有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有券商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DF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