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资源环境司负责人:土地审计发现三大问题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审计署资源环境司负责人:土地审计发现三大问题

加入日期:2015-6-28 18:41:49

  (今日关注·土地审计)摸底数·揭问题·促发展—记者就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审计结果专访审计署资源环境司负责人

  新华网北京6月28日电(记者董峻、王立彬)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28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201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报告中专门列明了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审计结果。对此,记者采访了审计署资源环境司主要负责人。

  摸清土地出让收支情况

  这位负责人说,此次审计的目标是“推动依法、有序、有效利用土地,确保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总体思路是摸底数、揭问题、促发展,重点内容主要包括:

  —摸清基本情况。包括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和耕地保护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成效情况,土地出让收支及结余情况,建设用地审批征收规模、投向情况,以及耕地保护情况等。

  —揭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土地出让收入、支出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设用地审批、征收、供应和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耕地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等。

  —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推动反腐倡廉建设。

  —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加强管理、完善机制体制制度的建议。

  审计署组织了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共2.4万多名审计人员,从2014年8月中旬开始,重点对29个省本级、200个市本级和709个县2008年至2013年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进行了审计,重点抽查了11.81万宗土地、10011个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同时利用有关部门的地理信息数据,分析了耕地管理情况。

  审计发现,2008年至2013年,抽查地区土地出让收入13.34万亿元,支出12.93万亿元,截至2013年底土地出让收入累计结余5908.96亿元;抽查地区批准建设用地207.57万公顷,截至2013年底尚未供应使用建设用地86.66万公顷。

  供地结构优化,耕地红线保住

  审计结果表明,土地出让收入在保障征地拆迁补偿等成本性支出的同时,为支持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抗击自然灾害等提供了大量资金,拉动了投资和消费,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2008年以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努力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快速增长,优化供地结构,满足了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用地需求,为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支撑,共出台严格土地管理、节约集约用地的相关制度900多项。

  从供地总量变化情况看,2013年抽查地区供地面积38.40万公顷,比2008年增长1倍,但年度供地增长率从2009年的38.61%下降到2013年的6.73%。从供地结构变化情况看,2013年抽查地区供地中,工矿仓储用地占29.58%,比2008年下降5.40个百分点;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用地占20.60%,比2008年增加7.76个百分点;住宅和商业服务用地占34.56%,比2008年提高了1.58个百分点。

  2008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和各省共出台耕地保护相关制度规定500多项,特别是2013年以来,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加快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加大土地违法违规执法检查力度,严格保护耕地。截至2013年底,29个省份耕地保有量比2012年底减少0.30万公顷,耕地面积下降的趋势有所缓和,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发现三大问题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从审计情况看,有关部门和地方在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建设用地审批征收供应和耕地保护等方面仍有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少征土地出让收入,通过收入空转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土地出让收入违规用于弥补行政经费、对外出借、修建楼堂馆所等;一些地方和单位少支付、编造虚假资料套取或骗取征地拆迁补偿资金;一些地方土地出让收支核算不规范,存在滞留财政专户或直接坐支的问题。

  —违规超计划或超规划审批、越权或拆分审批、少批多征或未批先征等批地征地;违规协议出让、虚假“招拍挂”或“毛地”出让等供地;违规以租代征、改变规划条件等用地。

  —地方自行规划建设城市新区,有的突破土地或城市规划,有的占用土地长期未用;有的地方违规审批设立开发区或自行扩大开发区范围;有的地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少于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确定的考核量,有的地区划定的基本农田质量较差,部分土地整治项目存在补充耕地虚增数量、质量不达标和挤占挪用整治资金等问题。

  这位负责人表示,本次审计发现的问题大多是2013年以前发生的,是多年累积形成的,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尚未完全到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地需求日益增多的背景下产生的,既有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不健全的原因,也有管理不到位、执法不严格、少数领导干部政绩观不科学、法治意识淡薄等原因。

  已纠正违法行为2.4万起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各部门、各地区按照国务院的部署,依法对审计发现问题开展整改工作,国土资源部根据审计结果查处了一批非法占用该耕地、闲置土地的典型案件。截至6月10日,有关部门和各地初步整改情况如下:

  各级地方政府采取挂牌督办、限时整改等措施,防止土地供应和使用过程中的慢作为和不作为,督促用地单位投资项目落地,加快项目开发建设进度,盘活闲置土地2.55万公顷,推动稳增长宏观政策措施的落实;盘活存量土地出让收入2643亿元,优先投入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和民生领域。

  各级地方政府加大土地执法检查,纠正土地领域违法行为2.4万起,维护土地市场秩序,进一步推进公开、透明;启动问责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已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2500多人。

  各级地方政府坚持标本兼治,从立长远、打基础的角度完善土地管理相关制度。目前,各地根据审计建议已制定和完善加强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方面相关制度2800项。

  各级地方政府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加快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积极纠正土地整治和占补平衡中存在的问题。

  这位负责人表示,除单独组织实施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审计外,审计署安排的所有审计项目都关注了土地相关情况,尤其在地方省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地方财政收支审计等项目中,将这部分内容作为审计的重点事项。今后,还将结合开展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继续加大对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建设用地审批征收供应和耕地保护等情况的审计监督。

  作者:董峻 王立彬

编辑: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