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只个股成为沪股通热门股近七成个股估值偏低机会大_热股推荐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热股推荐 >> 文章正文

24只个股成为沪股通热门股近七成个股估值偏低机会大

加入日期:2015-7-27 7:50:40

  ===本文导读===

  24只个股成为沪股通热门股 近七成个股估值偏低机会大

  外资撤离潮:真相?假象?  

  QFII席位二季度频频光顾B股 A股蓝筹银行遭减持  

  境外机构跑步进场 QFII大本营借大宗交易扫货58股

  ===全文阅读===

  24只个股成为沪股通热门股 近七成个股估值偏低机会大    

  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显示,综合上周沪股通每日前十大活跃股,可以看出,沪市上周有24只个股成为沪股通活跃股。上述沪股通个股累计买入额达34.83亿元,累计成交金额达74.88亿元,累计卖出金额达40.06亿元。其中,贵州茅台买入金额达6.12亿元,位居24只个股买入额的榜首,中国平安卖出金额和成交金额最多,达8.19亿元和13.27亿元。

  从24只沪股通的活跃股买入额来看,除贵州茅台外,排名靠前的10只个股分别为:中国平安(5.08亿元)、 中国石化(4.2亿元)、 亚泰集团(3.82亿元)、 小商品城(2亿元)、中国重工(1.69亿元)、 上海机场(1.52亿元)、工商银行(1.43亿元)、南方航空(1.38亿元)、中航动力(1.13亿元)、 上汽集团(0.97亿元).

  从上周的市场表现看,在这24只个股中,上周股价实现上涨的个股有10只,占比42%,分别为:中航动力(21.83%)、南方航空(15.22%)、中国国旅(13.57%)、中国重工(9.69%)、中国中铁(3.97%)、国电电力(3.38%)、小商品城(3.1%)、上海机场(0.92%)、海澜之家(0.62%)、中国平安(0.2%).

  从24只活跃股的所属行业看,银行和交通运输的个股数量最多,银行的3只个股分别为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交通运输行业的3只个股分别为南方航空上海机场大秦铁路

  从估值来看,在上述24只个股中,有16只个股的动态市盈率低于30倍,占比66.67%,分别包括:亚泰集团兴业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上汽集团大秦铁路中国平安青岛海尔宇通客车国电电力贵州茅台中信证券中国石化上海机场伊利股份海澜之家

  资金方面,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显示,上周共有8只个股呈大单资金净流入状态,这些个股大单资金净流入均超过1000万元,分别为:招商银行(8.99亿元)、贵州茅台(2.47亿元)、中国国旅(2.26亿元)、工商银行(2.07亿元)、海澜之家(1.33亿元)、中国石化(1.08亿元)、宇通客车(0.79亿元)、恒瑞医药(0.46亿元).

  由此可见,投资者选择沪股通时,个股行业的选择比较分散,但从估值看,投资者比较热衷低估值的股票。(来源:证券日报)

  外资撤离潮:真相?假象?

  7月21日,北上投资沪股的“沪股通”录得4.33亿元的净售出,当日剩余额度达134.33亿元。在7月至今的14个交易日内,累计11个交易日出现资金净流出,净沽出金额逾401亿元。

  随着美联储加息步伐的临近,新兴市场资本外流愈演愈烈。

  7月15日,美联储主席Janet Yellen再次向美国国会重申,美联储正步入今年上调美国利率的轨道上。然而,她并未透露首次加息的时间表,仅表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将在开会时最终确定加息时机。此外,她指出,为了平缓提升利率的幅度,美联储的加息宜早不宜迟。

  美国年内加息几乎已成“既定事实”,自今年第二季度起,大量国际逐利资本已纷纷逃离新兴市场,回流更具吸引力的美元资产。

  摩根大通分析师Nikolaos Panigirtzoglou在近日发表的报告中指出:“今年第二季度从新兴市场流出的资本达到1200亿美元,创下自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主要受到中国资本外流以及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

  上述报告指出,过去五个季度中国累计资本外流高达5200亿美元。这份报告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对此,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首席中国经济学家Julian Evans-Pritchard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些中国企业由于担忧美联储加息而选择偿还一些外币的债务并且增加外汇存款。事实上,这正是过去一年造成中国资本外流的主要原因。”

  他续称,一旦美联储正式启动加息,最终对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造成的资本外流压力或将小于预期。“然而,如果美联储加息的步伐比市场预期更快,可能资本外流的压力会有所增加。总体来看,未来中国资本外流的压力主要取决于中美市场利差、汇差以及中国央行的市场干预力度。”

  外资撤离中国股市

  随着6月中下旬的A股暴跌,国际投资者也在撤离中国股市。

  中国央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资产相比5月略有减少,主要由于股票资产大幅减少。其中,境外机构和个人6月份大幅减少股票资产673.76亿元,余额环比下跌近10%,但相对收益稳定的债券和贷款以及存款则小幅增加。

  同时,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境外人士累计持有人民币资产4.4万亿元,较5月减少约102.39亿元。此前两个月分别则增加1908.88亿元和357.79亿元。

  事实上,这股外资撤离潮仍在继续中。7月21日,北上投资沪股的“沪股通”仍录得4.33亿元的净售出,当日剩余额度达134.33亿元。在7月至今的14个交易日内,累计11个交易日出现资金净流出,净沽出金额逾401亿元。

  “由于A股最近的大起大落,海外投资者对内地股市有所担忧,但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还将维持稳定,下半年的走势主要取决于能否进入SDR,加入的机会约60%。”渣打银行高级利率策略师刘洁指出。

  7月2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1199元,上一日中间价为6.1197元。中间价连续四个交易日下跌并刷新六周低点。美元/人民币即期波动区间逐渐收窄报6.2096,周一收盘报6.2097.

  2015年以来,人民币在内外承压下,春节过后即期汇率一度逼近2%跌停位,使得套利者收益空间再度被挤压,引发市场对中国再度放宽人民币波动区间的猜测。

  时隔五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于今年10月再次评估是否将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目前人民币已经满足“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和在全球资本流动中的重要性”的标准,加入的主要障碍在于在国际金融交易中“可自由使用”。

  “人民币波动将进一步加剧,2015年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幅区间可能进一步扩大,从当前的2%扩至3%~4%,从而进一步证明中国对开放货币自由兑换的决心。”丹麦盛宝银行亚太区首席执行官Adam Reynolds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曾表示。

  央行被动干预?

  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今年第二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减少400亿美元,从3月底的3.73万亿美元降至3.69万亿美元,储备自2014年第三季度以来已连续4个季度下滑,然而此次降幅却创一年新低。

  不过,此前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出席华盛顿举行的中美第七次战略与经济对话新闻发布会上被问及有关问题时表示“中国资本外流现象并不突出。”

  楼继伟认为,虽然美联储加息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影响十分值得关注,但加息举动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将会十分有限,并且不会造成资本大规模撤离中国。

  然而,市场人士却认为,外汇储备减少主要是因为中国央行在进行市场干预,从而支撑人民币的汇率。这并未得到中国央行的官方证实,而且中国央行高层官员早在去年底就对外宣布,央行已基本退出常态化的外汇干预。

  “从我们的观察而言,近期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保持稳定,这可能是因为央行在进行买入人民币,沽出美元的干预行为。”刘洁表示。

  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人民币实际与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双双企稳反弹,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跌势。其中,当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上涨0.81%至130.08,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则上涨0.87%至125.96.

  星展银行财资市场部董事总经理王良亨指出,今年3月因美元汇价急速走强,中国央行顺势让中间价略贬至6.1615水平,但由于3月份美国联储局刻意宣示货币战主导权而令美元汇价回调,人民币中间价再度回升至6.12水平。

  “人民币中间价回升时,市场对人民币汇价的情绪却转淡,引致央行可能进行了被动性的干预,沽美元买人民币,导致外汇储备缩减。”他表示。此外,他指出,除央行干预外,中国外汇储备的下降与非美元货币贬值、藏汇于民,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等对外投资的推进均有直接关系,不应简单被认为资金“大逃亡”。(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QFII席位二季度频频光顾B股 A股蓝筹银行遭减持

  二季度,QFII对于A股的减持动作增多,QFII席位陆续对持有的银行股进行减持。分析认为,这或许是由于银行股上半年跑输大盘而QFII被迫做出的调整。

  创业板并不会成为QFII机构的投资趋势。长期而言,QFII依旧会选择蓝筹股进行投资。从目前情况预计,下半年市场趋势会非常艰难,银行股可能在三季度后继续受到QFII的追捧。

  作为A股市场的一个重要风向标,QFII的投资动向一直备受关注。二季度,QFII对于A股减持动作增多,而进入三季度,预计在预期不明的背景下,QFII或仍将回归对蓝筹的坚守。

  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外管局发放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新增投资额度33.31亿美元,QFII总额度增至755.42亿美元。

  与此同时,QFII股票开户数也在持续增加。中国结算公司的数据显示,QFII已连续41个月开立A股账户,仅5月份就新开12个A股账户,至此,QFII开立的A股账户总数达到876个。

  QFII席位多次

  大手笔交易B股

  一直以来,QFII都被认为是A股投资的风向标,今年一季度,QFII共计持有A股79.77亿股,市值达1478.5亿元。进入二季度,QFII也是动作频频。交易龙虎榜数据显示,海通证券国际部QFII席位15天上榜,共计交易19次,其中大化B股新城B股分别出现3次和4次。而在6月16日和17日两天,海通证券国际部先后三次买入大化B股69.15万元、105.71万元和36.56万元。6月3日,海通证券国际部买入70.90万元新城B股,而在随后的多个交易日连续卖出380.51万元、199.39万元和84.15万元。

  中信证券总部和东方证券东方资财席位上半年登上龙虎榜的次数并不多,分别为58次和24次,这两个席位都是蓝筹股的忠实拥护者,均未出现一次买卖创业板的动作。

  中金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和中金北京建国门外大街证券营业部则在二季度多次出现在龙虎榜,依旧贯彻了其大手笔的操作风格。龙虎榜显示,中金淮海中路营业部二季度买入最多的三只个股分别为长安汽车新和成瑞茂通 ,金额分别为1.43亿元、1.16亿元和1.02亿元。

  同时,QFII席位卖出动作也相当大手笔,数量超过买入金额,有8只个股卖出金额超过1亿元,美邦被卖出超过10亿元。

  中金北京建国门外大街营业部则在二季度多次买入深康佳B平潭发展 ,分别买入4.39亿元和3.78亿元。

  银行股对倒不受追捧

  增持少减持多

  QFII更加偏爱通过大宗交易市场进行A股买卖。统计显示,6月份上述5家QFII席位共计出手118次,合计交易金额63.66亿元,兴业银行最受青睐,6月16日被东方资财席位大笔买入8.0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6月2日、4日、16日、18日、23日、25日、29日中信证券总部和中金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先后9次交易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成交金额高达14.75亿元,占整个6月QFII大本营交易金额的23.17%。其中中信证券总部买入了8次。

  然而6月份,QFII大本营一改往日集中冲锋蓝筹股的架势,先后12次在东富龙上进行交易,交易金额总计5.97亿元。

  一家香港基金子公司副总对记者坦言,QFII一般是境外机构通过内地基金子公司作为投顾而投资A股,除了在合约中规定的风险外,投资趋势一般也随A股的变化而变化。创业板并不会成为QFII机构的投资趋势,长期而言,QFII依旧会选择蓝筹股进行投资。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在6月份的交易中出现了16次QFII席位对倒,交易标的包括银华交易型货币基金、老凤祥兴业银行格力电器海螺水泥大秦铁路宇通客车 、上海佳化、中国国旅等蓝筹品种。

  从一季报中可以看到,持有市值最高的前五名分别被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包揽,分别被QFII持有205.27亿元、157.18亿元、94.31亿元、78.97亿元和71.32亿元。数据显示,QFII对A股的减持力度要大于增持,57只个股出现减持,40余只增持。兴业银行更是遭到136.39亿元的大笔减持。

  从大宗平台也可以看到,6月份,虽然南京银行北京银行依然有QFII买入,但金额都在3000万元以下,浦发银行则是出现了641万元的资金流出。

  分析人士表示,QFII席位开始逐渐对早先持有的银行股进行减持或许是由于银行股上半年跑输大盘而迫使QFII做出调整。不过,从目前情况预计,下半年市场趋势会非常艰难,银行股可能在三季度后继续受到QFII的追捧。(来源:中国基金报)

  境外机构跑步进场 QFII大本营借大宗交易扫货58股

  境外机构投资者“跑步”进场

  “QFII大本营”借大宗交易扫货58只个股

  QFII资金在近年来一直非常活跃,持续流入A股,其在A股市场上的进出行为常常代表着市场投资冷热的风向。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来自中国结算的最新统计月报显示,6月份QFII新开23个A股账户,较5月份增长了近一倍。6月份新开的账户中,沪市12个,深市11个。此外,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新增QFII投资额度为33.31亿美元,截至6月29日,QFII总额度增至755.42亿美元。

  对此,分析人士表示,目前A股市场正处于震荡整理阶段,此轮调整是去杠杆与挤泡沫的正常过程,随着去杠杆进入尾声,系统性风险降低,蓝筹股投资价值已经凸显,而QFII资金也在通过大宗交易平台不断抄底A股。

  QFII看好A股的热情度反映在股市中,则可以看到他们不仅在二级市场中直接运用大量资金买卖,甚至在大宗交易平台上也是频频现身。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显示,6月份以来截至昨日,中信证券总部(非营业场所)、中金公司厦门莲岳路证券营业部、中金公司深圳福华一路证券营业部、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证券营业部、中金公司北京建国门外大街证券营业部、中金公司深圳福华一路证券营业部、中金公司北京建国门外大街证券营业部、申银万国证券国际部、瑞银证券上海花园石桥路证券营业部、海通证券国际部等10家证券营业成为QFII资金主要流入的证券营业,“QFII大本营”在此期间共计出手了93次,累计买入金额40.89亿元。

  具体来看,这10家“QFII大本营”6月份以来在大宗交易平台共计买入58只个股,其中买入东阳光科金额最高,为5.99亿元,另外,东富龙(48048.00万元)、恒源煤电(25488.00万元)、贵州茅台(19245.40万元)、金马股份(17990.00万元)、中信证券(17720.33万元)、兴业银行(14222.27万元)、中国平安(14184.69万元)、上海莱士(11968.00万元)、厦门钨业(11119.29万元)和广汽集团(10402.00万元)等个股买入金额均超亿元。

  从市场表现来看,在“QFII大本营”买入的58只个股中,6月份以来表现跑赢大盘(上证指数同期累计跌幅为17.10%)的个股有29只,其中,传化股份(98.24%)、广汽集团(38.31%)、中科英华(33.69%)、上海莱士(29.09%)、宜华木业(25.36%)、中国国旅(12.34%)、招商银行(4.19%)和浦发银行(4.15%)等8只个股期间实现逆市上涨。(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DF155)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