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军工:航天产业有望迎来新增长点推荐6股_行业研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研究 >> 文章正文

国防军工:航天产业有望迎来新增长点推荐6股

加入日期:2016-10-28 9:26:20 【顶尖财经网】



分享到:



  我国两大航天集团相继成立商业火箭公司:

  2016 年 2 月,我国首家商业火箭公司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隶属于航天科工集团,致力于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商业航天发射服务,未来业务范围还将拓展到卫星应用、飞船发射、深空探测等领域。2016 年 10 月,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隶属于航天科技集团,已具备提供卫星发射、在轨交付与使用、卫星商业运营一体化服务能力,未来还将适时推出“太空星网、太空专车、太空顺风车、太空班车”等多类型发射服务。

  观点:

  1. 航天产业上下游持续受益。

  据美国航天基金会发布的《 2015 年航天报告》统计,目前全球航天经济总量约 3300 亿美元,商业航天产业占比高达 76%,市场规模巨大。伴随航天两大集团相继成立商业火箭公司负责商业航天专业化运作,火箭发射成本及履约周期有望持续降低,商业卫星发射量有望逐步增加,火箭、 卫星制造与发射、卫星应用等航天产业链上下游持续受益。

  2. 围绕商业航天资本运作或加速。

  不同于以往国家投资型航天型号任务,商业航天迫切需要资金支持进行研发、生产及相关商业活动运营。中国长征火箭公司已明确表示将逐步注入资产引入战略投资者,并预计于 2020 年在主板上市。伴随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围绕其相关资本运作或逐步加速,整体上市或资产注入相关上市公司平台或为其融资的重要渠道。

  3. 航天产业国际化经营步伐有望加快。

  相比卫星研制,以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火箭研制发射成本长期居高不下。航天科工火箭公司通过星箭一体化设计等方式研制“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控制成本,长征火箭公司则通过星箭接口标准化、火箭提前备产、批次生产等手段压缩成本。伴随火箭研制发射成本降低,我国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望加强,在国家“一带一路”等走出去战略牵引下,航天产业国际化经营步伐有望加快。

  结论:

  伴随航天两大集团相继成立商业火箭公司,我国商业火箭发射成本有望逐步降低,国内商业卫星发射量有望持续增加;伴随火箭发射成本降低,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加强,国际化经营步伐有望加快,航天产业总任务量有望稳步增长,产业链上下游持续受益,建议关注产品供应商航天电子航天电器振华科技。 相比国家投资型航天型号任务,市场型商业航天融资迫切,围绕相关上市公司平台的资本运作或逐步频繁,建议关注航天工程(科技一院)、 航天机电(科技八院)、 航天晨光(科工四院).

  风险提示:

  商业航天发展不及预期。

  个股点睛>>>

  航天电子:军用无人机产品快速增长,中报业绩好于预期

  中报业绩好于市场预期

  公司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32 亿元,同比增长25.1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1 亿元,同比增长22.85%;基本每股收益为0.097 元/股,同比增长22.78%。其中,航天军用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9.87 亿元,同比增长21.71%;民用产品营业收入为2.4 亿元,同比增长64.46%。

  公司上半年业绩持续向好,一方面,公司着力抓好重大创新项目实施和“十三五”创新项目立项工作,国家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核高基”、二代二期导航等重大专项项目和有关用户单位的预研项目进展顺利;另一方面,公司无人机及有关军品收入增长较快,使得公司上半年收入和利润水平超出市场预期。

  有望成为军工企业整体上市“第一股”

  公司作为我国军工资产证券化和事业制科研院所改制的试点单位,有望成为我国军工企业中首个实现整体上市的公司。航天九院2015 年营业收入为160亿元左右,已有110 亿元左右的收入进入到上市公司;净利润为8.4 亿元左右,已有4.02 亿元净利润进入到上市公司。随着未来科研院所的改制,这些优质资产进入到上市公司后,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在本次资产交割完成后,公司2015 年的备考营业收入从56.09 亿元上升到110.65 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也从2.39 亿元上升到4.02 亿元,有效地增厚了公司的业绩。另外,公司作为航天科技集团事业制转企业制试点单位,以及发改委的混改试点单位,有望最先完成整体上市的目标。这将为我国军工事业制单位改革提供极强的示范效应,并且航天科技集团为在十三五期间完成45%的资产证券化率目标,不排除将九院之外的资产置入上市公司体内的可能,这也将给公司后续的资产证券化提供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十三五期间,我国太空发射任务密集,预计发射长征火箭110 次,年均达到20 次左右,发射密度提高一倍,公司作为我国火箭的配套单位,业绩也将随着火箭的发射而增长;同时,公司军用无人机和智能制导炸弹两个系统级产品也将成为公司利润新的增长点。再加上仍旧在上市公司体外的研究所资产,我们预计到十三五末,公司营业收入有望达到33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近20%;净利润将达到16 亿元。

  因此,我们继续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在不考虑此次资产注入的情况下,预计公司2016-18 年将分别实现EPS 为:0.32 元/股、0.37 元/股和0.44元/股;考虑到本次资产注入已经交割完成,预计公司2016-18 年备考EPS分别为:0.40 元/股、0.55 元/股和0.66 元/股。(渤海证券)

  航天工程:长五首飞开启运载火箭新篇章

  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一院)称, 为满足未来任务需求,我国将研制箭体直径达 10米、起飞质量达 3000吨的重型运载火箭,其结构尺寸和起飞质量均将突破我国现有运载火箭能力水平。

  投资要点:长五首飞补齐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八长九开启重型运载火箭研究阶段2: 小型运载火箭长征 11 号和中型运载火箭长征 7 号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正式开启应用阶段。 目前, 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 5 号预计在今年 11 月份首飞,其意义在于运载能力的大幅提升——近地轨道达到 25 吨级以及地球同步转运轨道达到 14 吨,长 5 将达到世界主流的运载火箭能力水平。 至此,由航天一院主研制的长征 5,7,11 号分别代表着我国新一代大、中、小型运载火箭, 并将逐步承担航天发射任务。此外,为了实现我国载人登月,火星探测等任务,还需要更大的运载火箭, 重型运载火箭对于提升空间活动能力,加快空间应用开发的步伐都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航天党群工作部部长贾可表示, 目前中国航天已经在策划长征 8 号运载火箭, 还正在研究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背靠航天一院,资产注入预期强烈: 航天科技集团计划到“十三五”末,资产证券化率达到 45%( 15 年底仅为 15%). 航天一院作为承担我国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究、设计、试制、试验和生产的最强单位, 具备强劲的盈利能力, 集团官网曾表示,预估 2015 年营收 427 亿元,利润总额 27.1 亿元。除了在军用业务领域,航天一院在节能环保、新能源与新材料、 高端智能装备等民用领域均有强大实力, 显示出一院结合自身产品和技术的特点,初步探索了一条具有航天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道路, 其中航天工程的主营业务——煤气化,便是院所在军民融合领域的典型案例。航天工程以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为核心,形成了煤化工领域从技术咨询、工程设计、 关键设备销售到工程总承包的全套产业能力。 此外, 航天一院表示到“十三五” 末期, 实现营收 1000 亿元,利润总额 60 亿元4, 我们认为, 一院的营收是航天科技集团在十三五期间达到 45%资产证券化的关键环节, 航天工程作为一院唯一上市平台, 资产注入预期巨大。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16-2018 年净利润分别为 3.39/3.79/4.13 亿元, EPS 分别为0.82/0.92/1.00 元,现价对应 PE 分别为 38/34/31 倍, 首次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运载火箭研发进度低于预期。(东吴证券)

编辑: 来源: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改正!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顶尖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文不作为投资的依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发布本文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顶尖财经网赞同或者否定本文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