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增减持数据百家争鸣
投资决策指引效果待考证
■一 帆
在三季报刚刚结束的一周时间里,上市公司大股东、高管增减持动向成为多家媒体关注的焦点。由于数据统计来源的不同,统计结果和结论也出现相应的差距。但是,之所以这一增减持动向为媒体同行持续关注,不仅表达出这一数据代表的新闻价值,也是为投资者的猎奇心理做了代言,类似的还有诸如社保基金持仓变化、证金公司资金动向,基金重仓股增减变化等等,相当部分投资者寄望依此做出跟风增减仓的决策或决策参考,以求获得更高收益。
抛开主体差异,就增减持动向整体而言,这一数据到底能说明什么呢?
单纯地说,增减持应当是大股东、高管、举牌方等主体的自主行为。分析其动机,对增持可以有多种理解,一是可能看好公司未来发展,比如保险资金频频在二级市场出手;二是可能因为履行承诺,比如去年年中时间段,多家公司承诺增持不减持,至今仍有处于履诺期的;三是可能基于并购重组需要;四是可能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五是其他原因,比如去年证金公司等入市增持。
相应地,减持也有很多理由,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董监高人员被认为是最熟悉和了解上市公司基本面情况,最了解自家公司所属行业方向的一个群体,这一群体减持自家股票往往被理解为公司前景不妙,但也有一些其他情形,比如外部并购重组,解决自身资金问题,甚至改善生活质量。
此外,增减持自家股票还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一项具体手法。所谓市值管理是指公司建立一种长效组织机制,效力于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并通过与资本市场保持准确、及时的信息交互传导,维持各关联方之间关系的相对动态平衡。这是将企业经营发展、资本市场运作、利益相关方管理三方面管理相结合的战略管理模式。
早在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度提到“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随后,证监会制定并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为上市公司提供新的市值管理工具,便于上市公司更好地开展市值管理工作。笔者所了解的公司也多为此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
不过,市值管理并不仅仅是维护股价。上市公司内在的诸如公司治理、经营管理、投资者关系等更应该是市值管理的重点所在。
话说回来,上市公司大股东、高管增减持动向未必能够担当得起投资指引。除了增减持动态报道,有关大股东、高管增持被套、减持踏空的报道也屡见不鲜,甚至还有媒体做出了排行榜。作为投资者,除了接收各种信息,更要学会在公开市场信息中及时分辨出这些信息所表达的意义,以及这些信息的有效性,不盲目跟风,以便做出对自己最正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