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地方改革中“供给扩张型”行业与公司_股市测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测评 >> 文章正文

国信:地方改革中“供给扩张型”行业与公司

加入日期:2016-3-22 9:21:57

寻找 “新地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只是去产能,创造有效供给同样关键;不只是中央,区域性改革实践同样值得关注。选股新思路:寻找地方性改革中的“供给扩张型”行业与公司

自15年11月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高层在不同场合传达了改革的重要性,并纳入了十三五规划。市场也就“三去一降一补”五个改革任务对传统周期行业的影响进行了广泛讨论,特别是去产能对行业供需格局和失业问题的影响。我们在15年12月底就已经推荐与去产能相关联的煤炭、钢铁、有色等传统周期行业;在16年2月29日的研报《供给侧改革,不只是大象》中又提出可以关注印染、钛白粉、轮胎、不良资产管理等同样受益于供给侧改革的子行业。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但我们认为同样关键的举措是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转移,提高供给效率和创造新的有效供给,从而替代老化的过剩产能,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体系。另外,一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投资者首先关注的是从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层面去发掘投资机会,而很少有投资者从地方政府的区域性政策实践角度去理解供给侧改革,因此,我们将通过梳理浙江、贵州、广东、重庆等省市的改革措施,这些省市或有特色或比较系统地较早展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去试图寻找相关的“供给扩张型”行业与公司标的。

地方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因地制宜,各有侧重,扩大有效供给 浙江:整治“低小散”块状经济,百余特色小镇焕发活力。一方面,浙江省针对其特有的“低小散”块状经济加大整治,关停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推动行业兼并重组。另一方面,浙江省着重增加有效供给,通过建设产业特色小镇,培育七大新产业,创造新增投资需求。

贵州:聚焦“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三块长板。贵州省立足 “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医药养生、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文化旅游以及新型建筑建材等五大新兴产业,同时在扶贫攻坚、基础设施、医疗教育方面补齐短板。

广东:产业腾挪转移,补齐软硬基建设施短板。广东省通过将珠三角地区的加工贸易、传统优势产业及符合环保标准的其他产业腾挪转移至粤东西北地区,实现要素的优化配置。同时加大农村基建、三网建设、充电基建、交通网络、水利基建等软硬基建设施的供给。

重庆:大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特色资源产业。重庆将新增有效供给列为供给侧改革首个任务,重点从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发展特色资源产业入手。

传统大象和涨价之外,“供给扩张”的地方性改革衍生出的投资机会

通过对浙江、贵州、广东、重庆这4个省市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的梳理,我们从区域和行业两个维度筛选了上述省市内“供给扩张型”行业的相关标的,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新的选股思路,但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标的具体的投资逻辑和业绩前景等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浙江:通过特色小镇培育七大万亿级产业,重点关注区域内环保、休闲旅游、多元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以及医疗健康等“供给扩张型”行业。

贵州:从两条主线寻找供给扩张型行业,一是贵州的“长板领域”,主要为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行业;二是贵州的“短板领域”,主要为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行业。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区域内医疗健康、互联网金融、环保、电力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

广东:从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角度,建议关注广东省区域内环保、城市地下管网、充电设施、水利、教育等供给扩张型行业。

重庆:从十大战略新兴制造业、新兴服务业以及七大特色农业切入,建议重点关注区域内物联网、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大健康、调味品等供给扩张型行业。

【报告正文】

区域性供给侧改革的选股新思路 自15年11月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高层在不同场合传达了改革的重要性,并纳入了十三五规划。市场也就“三去一降一补”五个改革任务对传统周期行业的影响进行了广泛讨论,特别是去产能对行业供需格局和失业问题的影响。我们在15年12月底就已经推荐与去产能相关联的煤炭、钢铁、有色等传统周期行业;在16年2月29日的研报《供给侧改革,不只是大象》中又提出可以关注印染、钛白粉、轮胎、不良资产管理等同样受益于供给侧改革的子行业。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但我们认为同样关键的举措是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转移,提高供给效率和创造新的有效供给,从而替代老化的过剩产能,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体系。另外,一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投资者首先关注的是从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层面去发掘投资机会,而很少有投资者从地方政府的区域性政策实践角度去理解供给侧改革,因此,我们将通过梳理浙江、贵州、广东、重庆等省市的改革措施,这些省市或有特色或比较系统地较早展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去试图寻找相关的“供给扩张型”行业与公司标的。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只是去产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多重经济目标下的最优路径。我们在年度报告《猴年猴市》(2016.01.04)中分析了2016年的宏观政策面临的三重困境:

困境1:经济转型的目标使得传统的需求刺激路径不再可行;

困境2:汇率相对稳定的目标开始制约货币政策大幅放松的空间;

困境3:对就业底线和风险的防控使得无法完全照搬英美供给侧改革方式。

面对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多重目标,我们认为实施中国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多重经济目标下的最优路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仅是去产能,核心在于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转移,提高供给效率和创造新的有效供给。在2015年11月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被列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项主要任务,其中去产能首当其冲,并将着重在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严重的传统行业进行。但是去产能仅仅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部分,而且从英美经验看,去产能带来的供给收缩将带来经济短期阵痛。因此,我们认为除了通过去产能来减少无效供给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转移,提高供给效率和创造新的有效供给,以此替代老化的过剩产能,进而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体系。


  • 地方实验:因地制宜扩大有效供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将由各地地方政府来落实,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看,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中之重。我们通过梳理浙江、贵州、广东以及重庆等4个典型省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索,发现在去产能之外,通过生产要素合理转移,因地制宜扩大有效供给是这些省市的特色解决之道。

浙江:整治“低小散”块状经济,百余特色小镇焕发活力

重拳出击,整治“低小散”块状经济。浙江经济的活力主要来自民营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营企业数量占比超过67%。而从规模上看,小微型企业数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超过87%。从2014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看,纺织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是主要产业,产值占比超过25%。而这些行业又以小微企业为主。这些小微企业往往集聚在某个市或某个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块状经济”。

目前,浙江省有500多个产值超过亿元的块状经济,涉及175个行业。但由于主体都是小微型企业,以粗放式生产为主,忽视环保治理,在污染物排放、安全生产以及能耗指标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根据浙江省的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浙江省去产能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大对“低小散”块状行业的整治,通过对省内90个县全部企业进行综合评价,淘汰落后产能1000家,整治“低小散”企业10000家以上。

以印染行业为例,全国印染布超过60%的产量来自浙江省,而其中绍兴市的印染产能占全国总量在1/3以上,印染企业数量超过200家。2016年2月1日,绍兴市政府出台《加快印染产业提升促进生态环境优化工作方案》,一方面制定印染产业地方标准,加强环保监测,倒逼行业升级;另一方面整治落后产能,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力争到2020年培育5 家产值超50 亿元印染龙头骨干企业,到2017年新增1-2家印染上市企业。2月7日,绍兴柯桥的首批64家印染企业被实施停产整治,随后绍兴的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又有10家印染厂关停整治,其余130多家则要在5月1日前完成整改升级。

除了绍兴市,温州市也计划对200多家不锈钢深加工企业整合成10家企业,将100多家铸造企业整合成5家股份制企业。从浙江省各级市政府的行动看,2016年势必重拳出击整治“低小散”行业,行业内的龙头企业由于盈利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更强,更易在行业洗牌后“强者愈强”。


打造百个特色小镇,培育七大万亿新产业。在浙江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索中,除了腾笼换鸟淘汰“低小散”块状经济的过剩产能外,浙江省还通过打造百个特色小镇来培育新的有效供给。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浙江省就将通过培育特色小镇来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以及产业升级作为重点任务。2015年4月,浙江省政府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计划在2015-2017年内,重点培育100个特色小镇,在产业上聚焦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

根据规划,特色小镇定位于“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平台,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原则上3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并且均要达到3A级以上景区的标准。按此估算,百个特色小镇将带来5000亿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特色小镇主要有3种创建模式,第一种是企业主体,政府服务,主要是政府负责特色小镇的定位、规划、基础设施和审批服务,引进民营企业进行特色小镇的建设;第二种是政企合作,联动建设,主要是政府做好宏观方面规划,和大企业一起培育大产业;第三种是政府建设,市场招商,主要是政府成立国资公司,根据产业定位面向全国招商。

经初步统计,2015年前3季度,首批37个特色小镇新开工建设项目43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80亿元,平均每个小镇近13亿元,其中5个小镇投资额超过20亿元。截至2015年11月,首批37个特色小镇集聚了3300多家企业,引进1.3万多名人才。其中,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突出“旅游+工业”特色,2015年1-11月接待游客112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超过3500万元;龙泉青瓷小镇引来4位重量级工艺大师,设立了46个创作工作室。

特色小镇的建设不同于过去的工业园区建设,其独特之处在于在有限的空间里融合产业、旅游、文化以及社区功能,同时产业聚焦在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7大“新经济”产业。


贵州: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

实施“百企引进”和“千企改造”,培育新供给和退出旧产能双管齐下。贵州的传统产业集中在能源、化工、烟草、白酒等,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值占比为1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占比为13.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占比为6.8%,饮料和白酒制造产值占比为12.6%。这些传统产业对贵州GDP增长有巨大贡献,但也不可避免陷入了产能过剩、亟需转型的困境。

根据2016年2月29日贵州省政府公布的《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意见》,2016年,贵州省政府将在培育新供给和退出旧产能两个方面双管齐下:新供给方面,每年引进国内外500强企业20家以上,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2016年新增10000户以上的企业市场主体,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新增600户;旧产能方面,对煤炭、电力、烟酒、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建材、食品等传统产业的1000户企业实施技术改造,2016年完成技改投资700亿元,3-5年内关闭煤矿510处,压缩煤矿规模7000万吨左右,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0%、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率达到50%以上、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60%。


聚焦三块“长板”,打造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的“贵州特色”。从贵州省政府的工作报告以及近期出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在新增有效供给方面,贵州将聚焦在“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这三块长板,将更多的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转移至电子信息、医药养生、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文化旅游以及新型建筑建材等五大新兴产业,以此创造新的有效供给。

在大数据方面,除了加快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之外,贵州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将着重增加大数据产品和服务供给,特别是商用、民用以及政用方面的产品和服务,产业规模总量年均增长20%以上。从目前已有的成效看,贵州省大数据电子信息工商注册企业达到1.7万家,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园区25个,“十二五”期间,大数据信息产业年均增长37.7%,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64%。


在大旅游方面,贵州选择现代服务业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而山地旅游则是现代服务业的重点。贵州省山地旅游资源丰富,2005年-2014年旅游收入年均增长33%左右,2014年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83亿元,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2亿人次。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贵州省将从8个方面发展山地旅游,包括整合区域内优质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景区和特色线路、提升旅游商品品牌、强化市场秩序管理、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放开旅游市场准入、利用“智慧旅游云”整合信息等。围绕山地旅游,贵州省还将发展健康养生、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引领性服务业。


在大生态方面,贵州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将着重增加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主要包括提升空气与水质量、加强食品生产监管、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绿化工程以及改造城市地下管网、生态廊道以及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根据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目前贵州完成营造林2161万亩,治理石漠化8270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1万平方公里。

“长板”之外,补齐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这三块“短板”。2014年,贵州省贫困人口数为623万,占全国7017万贫困人口的9.6%,是几个重点扶贫省份中贫困人口数最多的省份。从经济学角度看,低收入者的消费收入弹性高于高收入者,因此扶贫不仅是民生问题,更有助于带来新的消费需求。根据改革方案,贵州将通过提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技能、民营企业精准扶贫以及万民专家服务等专项行动,解决现行标准下493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和130万易地扶贫。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贵州将从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农村能源供应等方面入手。交通运输体系方面主要是形成贵阳与周边省会城市2-3小时高铁交通圈,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通道建设。针对农村地区落后的交通和能源供应问题,贵州将从构建“三横一中心”的500千伏网架、加快农网改造步伐、实现乡镇天然气全覆盖等方面进行。

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方面,贵州从学校切入,通过建设1000所左右标准化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改扩建60所普通高中学校,建设6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10所优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引导10所左右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大学转型发展等措施,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从而提升劳动力素质。在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方面,贵州则是通过人才引进、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实施远程治疗等措施来补齐短板。

广东:产业腾挪转移,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

推动珠三角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加大粤东西北振兴力度。相较于北方一些以重化工产业为主的省份,广东在钢铁、煤炭、水泥等过剩行业方面去产能的压力并没有那么大。从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各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占比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占比为21.7%,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以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为代表的加工制造业曾经铸就了广东省经济的辉煌,但在经历几十年高速发展之后,广东省面临土地、劳动力、环境、自身产业结构等供给侧问题,增速放缓,亟需寻找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

因此,广东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去产能方面,除了淘汰落后产能和清理僵尸企业外,将重点放在珠三角地区产业的梯度转移。根据方案,广东省将在未来3年内促进珠三角地区要素成本较高、劳动密集但仍有市场需求的加工贸易、传统优势产业及符合环保标准的其他产业,加快向粤东西北地区梯度转移。在产业转移目标方面,广东省计划至2018年,推动珠三角地区1600个项目转移落户粤东西北地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完成工业增加值2800亿元。


堵不如疏,借“一带一路”东风,为富余产能找到新的需求市场。除了省内产业结构的腾挪转移,针对省内的过剩产能,广东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还将加大国际产能的合作,通过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通、能源、电信、公共服务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尤其是珠海—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等合作项目,将工程机械、电气设备、网络通信、海洋工程等广东省优势装备制品输出海外。此外,广东省计划在境外建设产业集聚基地和经贸合作园区,特别是马来西亚马六甲皇京港及临海工业园、伊朗格什姆自贸区、沙特吉赞经济城等合作项目,预计2016-2018年境外投资额达到400亿美元。

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通过增加有效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来拉动有效投资。除了省内产业的梯度转移和产能的海外输出,针对软硬基础设施的短板,广东省将重点在水电气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管网、城际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利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增加供给,至2018年底完成各项软硬基础设施投资1.15万亿元。根据方案,至2018年,在水电气路方面,完成农村配电网建设,城镇居民天然气气化率提高到35%以上;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方面,光纤入户率提高到75%;在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方面,建成集中式充换电站约500座;在城市地下管网方面,建成约350公里城市综合管廊;在城际交通方面,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2363公里,高快速铁路新增运营里程265公里,珠三角城际铁路新增运营里程350公里。除此之外,广东省还将重点构建新型人才供给体系,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计划每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至630万人次。


重庆: 增加有效供给首当其冲,发展十大战略新兴产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五大任务,增加有效供给位列首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重庆目前形成“1+4+X”的工作体系,包括1个总体方案,4个专项方案和若干个任务清单,总体方案中包括57项重点任务。梳理来看,重庆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聚焦五大任务,分别是增有效供给、去无效供给、减轻企业负担、强化风险管控、补经济社会短板,其中增加有效供给位列首位。而从具体任务看,重庆的新增有效供给将从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发展特色资源产业入手。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重庆作为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汽车和电子制造两大产业是其主要支柱产业,2014年,汽车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占比分别为20.1%和15.4%。电子制造作为重庆的传统优势产业,并没有显著受到产业效益下降的冲击,其优势主要在于改变沿海地区加工“原料在外”的方式,零部件、原材料大量本地化,建成860多个零部件厂,降低物流成本,使得电脑生产的70%的产值留在重庆,并通过离岸金融结算的方式将销售结算留在重庆。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发展特色资源产业。除了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来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外,增加新的有效供给重点在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发展特色资源产业。根据重庆市经信委的数据,2015年重庆市十大战略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664亿元,对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30%。战略新兴产业包括十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服务业。新兴制造业中包括电子核心基础部件、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高端交通装备、新能源及智能汽车、MDI及化工新材料、页岩气、生物医药、环保产业。新兴服务业中包括全牌照新兴金融服务业,软件设计等服务外包,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大健康及文化旅游服务业,设计、研发、咨询、法律等专业服务业,城市配送及冷链服务业,跨境电子商务及结算,保税商品展示及保税贸易,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总部贸易和转口贸易。此外,重庆还将重点发展七个百亿级的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链,包括柑橘、生态渔业、草食牲畜、茶叶、榨菜、中药材、调味品。


  • 大象和涨价之外,按图索骥寻找供给扩张行业 

我们自2015年12月底开始推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题投资机会,在第一阶段我们推荐了以钢铁、煤炭、有色等传统产能过剩行业为主的周期股;我们在2016年2月29日的报告《供给侧改革,不只是大象》中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需要局限在“大象行业”,可以积极关注一些同样受益于供给侧改革的行业,一方面可以关注同样产能过剩、高污染、而行业集中度低、政府整治决心较大的印染、钛白粉、轮胎、稀土等行业;另一方面供给侧改革实质推进下势必产生大量不良资产,可以关注不良资产管理业的投资机会。除了大象和涨价型行业,通过上文对浙江、贵州、广东、重庆这4个典型省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的梳理,我们认为投资者还可以从各地地方政府的改革探索中寻找供给扩张型行业的投资机会。我们结合区域和行业两个维度,梳理了浙江、贵州、广东、重庆4个区域内的“供给扩张型”行业和相关的A股标的,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新的选股思路,但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标的具体的投资逻辑和业绩前景等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浙江:一方面重拳出击整治“低小散”块状经济,传统行业龙头有望在行业洗牌中强者愈强,浙江传统产业中建议关注印染、染料等行业;另一方面,在增加有效供给方面,浙江通过特色小镇平台,重点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结合浙江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我们认为可以重点关注区域内环保、休闲旅游、多元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以及医疗健康等“供给扩张型”行业。


贵州:贵州区域内的“供给扩张型”行业可以从两条主线寻找,第一条是贵州的“长板领域”,主要为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行业;第二条是贵州的“短板领域”,主要为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行业。但贵州区域上市公司中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较少,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区域内医疗健康、互联网金融、环保、电力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


广东:广东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中,除了加大对传统产业的腾挪转移之外,将着力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主要包括农村基建、“三网”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交通网络、水利设施、环境污染治理、教育等方面,我们认为可以重点关注广东省区域内环保、城市地下管网、充电设施、水利、教育等供给扩张型行业。


重庆:重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重点突出新增有效供给,从十大战略新兴制造业、十大新兴服务业以及七大特色农业方面入手。十大战略新兴制造业包括电子核心基础部件、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高端交通装备、新能源及智能汽车、MDI及化工新材料、页岩气、生物医药、环保产业。十大战略新兴服务业包括金融、软件设计、大健康、文化旅游、城市配送及冷链、跨境电子商务等。七大特色农业包括柑橘、生态渔业、草食牲畜、茶叶、榨菜、中药材、调味品等。结合重庆地区的相关上市公司,我们建议重点关注物联网、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大健康、调味品等供给扩张型行业。

编辑: 来源:国信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