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车产业化进程将加快(附股)_市场传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市场传闻 >> 文章正文

燃料电池车产业化进程将加快(附股)

加入日期:2016-5-31 7:54:56

  2016亚洲氢能燃料电池技术与装备展览会今天在上海举行。此次参展产品包括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设备以及制氢设备与储存检测等,充分显示了氢能及燃料电池的最新技术,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设备的科研、生产和应用发展起到重要助推作用。

  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具有来源多样、洁净环保、可储存和可再生等特点。氢的来源丰富,不仅可以由其他能源来生产氢能,而且氢能可以高效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目前,氢能在交通、工业和建筑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氢能燃料电池技术被认为是利用氢能解决未来能源的途径之一。氢燃料电池的优点:一是高效能,其发电效率通常能达到32%至70%,与内燃机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相比,氢燃料电池最大行驶里程可以达到纯电动汽车的3倍;二是环保,燃料电的排气是水蒸气,对环境的影响可忽略不计。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化石燃料消耗量日益增长,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全球公认的清洁能源,氢能有望成为清洁燃料的替代品。

  从全球来看,海外车企巨头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车成为研发重点。丰田2014年底推出的一款氢燃料电池车在日本上市,并于去年在欧洲上市,本田的氢燃料电池车将于今年年底上市。另外,奔驰将于2017年推出首款环保氢燃料电池动力车型,预计氢燃料电池的储氢罐充满约用时3分钟,巡航里程可达483公里。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至少新增17款氢燃料电池车,为氢燃料电池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近几年,我国的新能源车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与纯电动车相比,去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量仅有10辆。与纯电动车不同的:首先是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门槛高,而我国的氢燃料电池技术不完善,产业化能力较弱;其次,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需要巨额投入,我国在燃料电池方面投入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较少,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政策方面,今年4月,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印发了《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并同时发布了《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行动路线图》,提出了15项重点创新任务,包括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先进储能技术创新等。《计划》明确了我国能源技术革命“两步走”的总体目标:2020年,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到2030年,我国能源产业进入世界能源技术强国行列。而《路线图》提出在先进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氢的制取储运及加氢站等方面开展研发。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提升以及扶持政策加码,未来氢燃料电池产业化步伐将加快。(中国证券网 张山)




  宇通客车:第三代燃料电池车领衔高科技阵容

  5月23日,在2016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及零部件展览会上,宇通客车以8款客车新品与核心零部件产品的超强阵容出场,宇通正式推出的第三代燃料电池客车ZK6125FCEVG2也登场亮相。

  在宇通的超强阵容中,除了第一主角燃料电池客车外,同台展出的还有5款其他新能源产品,包括纯电动客车中的代表性车型E8公交版、E10团体版、E12公交版;插电式产品中刚刚上市的8米插电式新品H8和10米插电式公交H10。宇通如此强大的新能源产品序列,可以为不同类型的新能源客户提供多种选择。

  记者观察到,在包括燃料电池车的6款新能源客车基础上,宇通展台还有一辆炫酷的通讯指挥车也较为抢眼。据宇通技术人员介绍,该款型号为ZK5130XZHAA的指挥车具备4G通信、对讲机通信、单兵图传、电视墙大画面显示、车内外声音播放、6人会议、发电机等功能属性,完全可满足军事、警务等任务需求,是宇通在专用车领域的又一突破性产品。

  此外,宇通自主研发的高端公商务客车T7也在此次车展登场。过去一年时间里,宇通T7通过服务上合总理会、全国两会、博鳌论坛等高端会议,产品的舒适性和稳定可靠性获得了用户的认可。

  与电动客车相比,燃料电池客车具有零排放、加氢时间短、续驶里程更长等优势,非常符合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甚至在性能、环保等方面远超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客车。作为行业龙头的宇通,始终以前瞻性的视野和务实的行动引领着行业发展。早在1999年,宇通就投入专业力量开展新能源技术研发。2009年即成功推出第一代燃料电池客车,在2010年德国汉诺威国际商用车展惊艳亮相,引发国际行业关注。2013年,宇通第二代燃料电池客车面世,整车采用低地板、轮边电机驱动和先进的下一代通讯总线技术,采用高压储氢方式,单次加氢续驶里程即可满足公交工况运营需求,整车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顺利获得行业内首个公告。

  在本次展会上,宇通正式亮相的第三代燃料电池客车,融合了行业新能源企业惟一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宇通睿控技术,突破了多项技术难点,实现了氢燃料加注时间仅需10分钟,测试工况下续航里程超过600公里,尤其是成本下降了50%,大大加快了我国燃料电池客车的市场化步伐。

  据记者注意到,包括燃料电池客车在内,宇通的新能源客车均采用最新升级的睿控3.0技术,该技术是宇通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一系列创新研发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宇通独有的创新技术。宇通新能源产品均采用动力电池管理技术,并配合保温、散热等功能的内外箱结构及综合热管理系统,有效将电池舱体温度控制在15℃~35℃,达到26℃左右的适宜工作状态,从根源上解决了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

  此外,宇通客车突破了高效动力系统技术,设计发明了五合一集成控制器,高压节点减少55%,体积减少63%,有效降低了故障率。实际运营的数据显示,得益于睿控3.0技术及“三电”核心技术的应用,宇通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可实现降耗42%以上,纯电动客车可实现5年全生命周期较传统车节约成本10%~65%。

  宇通的燃料电池客车技术不仅在国内称雄,也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2014年12月18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专家组及科技部GEF项目相关负责人一行莅临宇通考察“中国燃料电池汽车联合示范项目”,对宇通的燃料电池客车研发水平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代表了燃料电池客车的国际发展趋势。(中国工业报)




  福田欧辉拉开氢燃料电池电动客车运营序幕

  近日,福田欧辉揽获100辆氢燃料电池电动客车订单的新闻成为行业瞩目的焦点。由于在此之前全球范围内也没有出现过这么大批量的氢燃料电池客车订单,因此,福田这一批量订单,被称为是“实现氢燃料电池电动客车产业化、批量商业化开发运营”的标志性事件。一直处于研发示范运营阶段的氢燃料电池电动客车,为何能一下子就进入商业化运行阶段?看似“横空出世”的背后,其实是源自十年来三方优势技术的深度研发与合作。

  十年磨一剑,今朝露锋芒。2006年,福田汽车与清华大学、亿华通联合承接了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点项目中氢燃料电池电动客车的研发。其中,清华大学与亿华通主要负责研发氢燃料电池系统和车载供氢系统,福田汽车负责提供整车制造技术。

  这三家参与方,清华大学自是不必说,中国第一学府。福田汽车,国内商用车界的大咖,主流客车制造企业之一,尤其在新能源领域更是进入最早的一批企业之一。至于亿华通,主要致力于氢燃料动力系统的研发制造,是国内唯一一家有实际产品且示范运行过的氢燃料动力生产企业,其从2004年开始参与各种国家相关的科研项目,目前国内主要的氢燃料电池电动客车示范项目都是由其配套的。

  此后的故事便是风起云涌,成果也是不断推陈出新。经过两年时间,2008年4月,三方的研发成果在北京车展上亮相;同年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其开发的氢燃料电池电动客车圆满完成了2008北京奥运会男、女马拉松比赛的服务用车任务;2008年8月-2009年8月,为充分验证考核其性能,福田氢燃料电池电动客车在北京801路区间段完成了为期一年的示范运行。

  2013年,福田汽车再次携手亿华通共同研发氢燃料电池电动物流车;2014年,福田合作生产出5辆第二代12米氢燃料电池电动客车,解决了生产成本高、燃料电池寿命短等阻碍氢燃料电池电动客车发展的瓶颈,并具备了实现商业化运营的基础条件。现如今,福田汽车已成立欧辉、欧马可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生产基地,形成了氢燃料电池电动客车研发、制造、燃料供给等各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在各方条件孕育成熟的环境下,象征着走向市场化的100辆采购订单便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4

  作为此次大手笔订单的“金主”,有车新能源汽车租赁公司一直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长租、短租以及分时租赁业务的发展。此次,采购这100辆福田氢燃料电池电动客车,是有车新能源汽车在保证自身运营的同时,对氢燃料电池电动客车的一次深度示范运营尝试,为日后氢燃料电池电动客车广泛服务社会积累更多经验。据了解,有车新能源汽车购入的这批车定位于企业班车,将在北京海淀区永丰路一带投入运营。而之所以选择这个区域,是因为北京唯一的一家加氢站就建在永丰路上。

  5

  随着氢燃料电池电动客车推广运营的逐步推进,其在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将更趋于完善,成本也将持续降低,未来应用范围会进一步扩大,预计未来将投入北京公交线路,为更多市民提供出行服务。然而,国内在氢燃料电池电动客车领域虽然有了一定成绩,但其实还只能算是“刚刚上路”,其市场成熟度相比燃油客车,甚至混合动力客车、纯电动客车仍有很大差距,可以说还处于萌芽阶段,仍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市场的磨砺。

  但另一方面,氢燃料电池电动客车前景广阔,该细分产业早已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在政策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并进入这一领域。比如,国有大型能源企业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日前刚刚中标北京市科委关于“燃料电池汽车用氢能供应链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全面涉足氢燃料领域。

  未来,随着多家企业共同进行氢燃料电池电动技术的研究及来发应用,对推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上游的氢能供应链建设和运营的商业化进程,以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福田欧辉100台氢燃料电池电动客车的订单正式拉开了中国氢燃料电池电动客车上线运营的序幕。(太平洋汽车网)




  两大券商解析燃料电池行业投资前景

  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深度研究:政策为帆,“氢”心起航

  类别:行业研究 机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莉 日期:2016-05-30

  燃料电池是不经过燃烧,直接以电化学反应将氢气、天然气等燃料和氧化剂直接转化为电能的高效发电装置。燃料电池除了能效转换率高之外,最大的好处是氢燃料储量丰富、清洁环保、可再生。

  2014年,全球燃料电池市场销售总额同比增长69.23%,近两年来增速有加速趋势,主因来自于各国政府扶持及燃料电池汽车拉动。

  目前应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的主要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也叫氢燃料电池),它以纯氢为燃料,具备能量转换效率高、噪音低、无污染、寿命长、启动迅速、比功率大和输出功率可随时调整等性能。

  燃料电池汽车出货量刚上千辆,但未来前景乐观。Navigant认为燃料电池汽车有望在2015-2017年后出现爆发,并预计全球燃料电池汽车销量未来呈几何级增长,到2030年将超过200万辆;日本调查公司富士经济预测,2030年度燃料电池汽车全球市场规模将超过198万-199万辆,总金额将达4.75万亿日元,而2014年度全球市场规模约为11亿日元,未来市场潜力增长空间巨大。

  燃料电池新车型将在2016-2018年密集上市销售,边际向上。近一两年,丰田、本田、奔驰、通用、现代、福特、宝马等国际车厂纷纷推出燃料电池汽车计划,并发布商业化车型。国内上汽集团宇通客车福田汽车在燃料电池乘用车和客车有一定积累。

  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包括上游制氢和配套厂商、核心部件厂商、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厂商和下游整车厂商,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最核心。

  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主要包括燃料电池、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整车控制、辅助电源、储氢装置。其中,燃料电池最重要,约占动力系统总成本的三分之二,目前主流厂商是加拿大Ballard、日本丰田等,国内的大连新源动力和上海神力科技主攻质子交换膜氢燃料电池,三环集团具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技术。

  燃料电池由质子交换膜、电极(催化剂和扩散膜)和双极板等构成,这些核心部件构成燃料电池关键成本,主要被欧美和日本厂商垄断,技术壁垒和售价高,是导致燃料电池汽车售价高的主要原因。国内同济科技参股的中科同力专研于质子交换膜的研究生产。

  辅助电源也是混合驱动燃料电池汽车的重要组件,超级电容器龙头江海股份和镍氢电池龙头科力远有机会切入辅助电源领域。

  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逐步淡化,我们应注意到几个关键变化:

  1、售价:燃料电池汽车在成本优化和规模化销售带动下,售价将下降到消费者可接受心理区间,丰田Mirai是先行者。

  2、日常成本:每公里加氢成本低于燃油车加油,制氢方式不断优化。

  3、配套设施:加氢站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4、燃料电池汽车可能是传统车厂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5、政策和融资通道打开。如果未来政策向上改善,行业发展将加速。(中国证券网)




  燃料电池行业深度报告:燃料电池正迎来春天

  类别:行业研究 机构: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代鹏举 日期:2016-05-26

  投资要点

  全球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进程加快。1)丰田本田燃料电池汽车放量在即,有望迎来爆发期。2014年丰田、本田等多家厂商集中发布燃料电池汽车,使得燃料电池汽车备受关注,其中最引起轰动的是丰田发布的Mirai(未来)与本田发布的Clarity。丰田计划到2016年和2017年产能分别增至2000辆和3000辆,2020年前总销量达3万辆,本田为Clarity设定的2016年销售目标是200辆,同时本田公司与通用公司达成联合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的协议,共同规划下一代燃料电池车型。2)福田汽车斩获百辆燃料电池客车订单,开启国产化征程。2016年5月23日福田汽车接到北京新能源汽车租赁公司购买100辆欧辉燃料电池电动客车的订单,成为目前最大批量的氢燃料电池电动客车订单,预计2016年底交付60辆,明年底前交付40辆,福田公司成为全球第一家真正实现氢燃料电池客车产业化的企业,推进了国内氢燃料电动汽车市场化进程。

  燃料电池实现高效率和零排放,是新能源汽车的终极目标。锂电池是封闭的电化学系统,其活性物质贮存在电池内部,工作时无需加入燃料也无排出废物,与环境只有能量交换而没有物质交换,而燃料电池工作时,燃料和氧化剂由外部供给,因此系统的能量密度主要取决于储氢系统的储存量,燃料电池在能量密度上提高的空间广阔。燃料电池汽车效能比汽油车高44%,充电时间比锂电池电动汽车车大幅减少,真正实现高效率和零排放,是新能源汽车的终极目标。

  应用领域需求广阔,燃料电池望进入快速成长期。产业下游的终端应用主要包含三个领域分别为固定发电领域、交通运输领域和便携式领域,除了交通运输领域,固定发电领域应用推动燃料电池需求持续增长,主要包括分布式发电以及无间断电源。热电联产(CHP)发电方面,燃料电池纯发电效率45%,使用热电联产(CHP)发电效率可达85%,且排放清洁,噪音小,是新一代发电技术。家用燃料电池属于微型热电联产发电系统,可在发电的同时产生热水,家用燃料电池最大的优点是可直接使用燃气发电,因此可以直接接入燃气供应系统;分布式发电方面,美国安思卓公司推出产品根据风能、太阳能不连续性的特点,对富裕可再生能源进行智能化电解水制氢,在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问题同时生产氢气以解决燃料电池燃料供应问题,而且做到了二氧化碳零排放;无间断电源市场方面,由于数据中心耗电约占整个美国耗电总量的2%,且要求极其稳定的能源供给,而可靠性高、输出稳定的燃料电池在无间断电源市场发挥了优势。

  发展瓶颈有望突破,燃料电池将迎来春天。1)高密度储氢一直是氢能的利用和走向大规模生产应用的瓶颈,随着工艺不断改善,先进的技术和材料将助力氢能产业化。目前储氢技术主要有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化储氢和氢化物固态储氢三种,其中氢化物固态储氢是储氢技术发展趋势。2)日美加速布局加氢站,中国尚处萌芽阶段。全球加氢站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许多国家计划在未来扩建加氢站设施,因此未来全球公共加氢站数量还将持续增加。我国加氢站稀缺的主要原因是装备大多数依赖进口,导致成本居高不下,而目前国家科技部正支持第一个完全自主研发的70MPa加氢站,存储容量200公斤,随着国内自主研发站示范成功,以及下游燃料汽车发展的推动,加氢站难题有望得到有效解决。3)电池成本下降将极大地促进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根据英国碳信托咨询公司统计,当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小于36美元/千瓦时,燃料电池汽车方可和内燃机汽车竞争。美国能源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交通运输用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为53美元/千瓦,与2006年相比下降了57.3%,同时预估2020年的成本为40美元/千瓦,燃料电池系统成本不断降低的趋势将极大地促进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

  行业评级:推荐。目前日本汽车巨头丰田、本田燃料电池汽车放量在即,同时福田获得百辆燃料电池客车订单,开启燃料电池汽车国产化征程。相比锂电池,燃料电池真正实现零排放和高效率,凭借优异的特性成为新能源汽车的终极目标。我们认为随着燃料电池下游应用的持续放量,同时成本持续下降助力燃料电池迎来快速成长期,而上游氢气供应和质子交换膜材料有望优先受益。我们看好燃料电池行业的发展前景,给予行业“推荐”评级。我们重点推荐标的:氢气方面,华昌化工(002274)、富瑞特装(300228);金属电极方面,贵研铂业(600459);膜材料方面,三爱富(600636);上海神力科技和中科同力股东:同济科技(600846);新源动力股东:长城电工(600192)、南都电源(300068)、新大洲A(000571)。

  风险提示:燃料电池技术突破不及预期;加氢站普及不及预期;燃料电池市场推广不及预期;燃料电池汽车国产化进程的不确定性;相关公司业绩的不确定性风险。




编辑: 来源:华讯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