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领域监管部门的声音总是很谨慎地在一些公开场合透露。然而,正所谓“魔鬼都在细节处”,监管层不时会透露一些信息。
证监会副主席姜洋6月12日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作主旨演讲时表示:“引导上市公司规范动作,老老实实做好主业,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回报投资者的力度,促进市场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这表示监管层向上市公司喊话,对上市公司经营和回报力度作出行政上的明确表态。
国内上市公司回馈投资者的精神和动作一直比较有限,对于吸引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吸引力比较弱。
上海交大上海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教授对凤凰财经记者表示,他非常支持这一理念,但若采取强制的行政要求,比较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特例,反而增大了监管的成本,增加了一些寻租机会;二是上市公司一定会采取措施规避成本、逃避监管,在这个博弈过程中可能会扭曲进而导致资源的错配。
“我们必须要意识到监管和市场是站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不是说监管说是什么,市场就会发生什么。市场成熟程度已经可以和监管层分庭抗礼。制定政策时须把市场发生的负反馈效应考虑到政策制定过程中。”朱宁说。
春华资本管理集团董事长胡祖六博士则更为直接地表示:“股息政策是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所决定的,不应该是任何监管当局的意志所决定的。”
胡祖六指出,政府为大股东的国有企业,出于扩大产能的需求,可能考虑增加分红的决议;但对非国有企业,监管层不应去发号施令。他还指出,投资者会根据自身需求与判断去选择投资怎样的公司,在意分红的可以不买分红低的公司股票,这通过市场操作就能够显现出来。
“监管当局最该做好与强制执行的,是信息披露”。胡祖六称。这在姜洋的讲话中也有提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就要进一步优化信息年和公司治理,要规范大股东行为,给投资者一个真实的上市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