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去产能进程加速4股底部崛起_热股推荐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热股推荐 >> 文章正文

钢铁行业去产能进程加速4股底部崛起

加入日期:2016-6-27 10:21:17

  点击查看>>>钢铁板块行情一览

  钢企巨无霸将现:武钢宝钢确定重组 带动去产能进程

  26日,上市公司武钢股份宝钢股份发布公告表示,二者正筹划战略重组事宜,并于27日起同时停牌。

  公告称,武钢集团与宝钢集团接到各自控股股东通知,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目前重组方案尚未确定,方案确定后尚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且鉴于该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于公告第二日起停牌,并于五个交易日后公告相关事项的进展情况。

  同日,宝钢集团旗下的*ST韶钢、*ST八钢宝信软件宝钢包装也纷纷公告,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拟筹划战略重组事宜不涉及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亦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

  一位宝钢内部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确认了此事,他表示,实际上从今年年初,国资委就分别和宝钢、武钢就合并事宜进行沟通,主要是希望通过合并能够形成新的产业巨头,并形成长江以南最大的钢铁集团,发挥更大的竞争优势,原计划9月份重组,现在步伐有所加快。

  事实上,早在一年前,原宝钢股份总经理马国强执掌武钢集团以来,两大钢铁集团重组合并的传闻从未间断过。

  中钢协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从体量规模上看,宝钢和武钢都体量巨大。根据世界钢铁协会(WSA)于5月下旬发布的《世界钢铁统计数据 2016》,宝钢以2015年年产粗钢3493.8万吨位列全球十大钢企第5名。2015年,武钢以粗钢产量2577.6万吨位列中国十大钢企第6位。按照产量计算,新的企业将至少具备6000万吨的年粗钢生产能力,变成中国第1、世界第2的超级巨无霸,行业集中度也将得到提高。

  上述人士认为,若重组后,可初步看到未来中国钢铁的产业布局,沿江沿海“战略高地”已经形成。且二者重组后,不仅可以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还可以带动去产能的进程,并有助于解决部分高端产品存在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问题。

  上述人士称,如果两艘中国钢铁旗舰合二为一,并进一步形成联合舰队,其对中国钢铁业新纪元的开启值得期待。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有内部人士分析指出,武钢、宝钢早年进行的兼并重组项目还没消化完,包袱还很沉重,而钢铁行业的首要任务是去产能。短期内,钢铁行业这种大型兼并重组可能不会发生。(来源:经济参考报)

  【个股研报】

  钢铁板块4只概念股价值解析

  首钢股份:当下业绩低迷,但资产质量大幅改善曙光已现

  类别:公司 研究机构: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衡昆 日期:2016-05-03

  当下业绩低迷:2015年年报披露公司报告期内实现收入178.43亿元,净亏损11.37亿元,扣非后净亏损11.5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5.61%、1914.42%和682.51%。2016年1季度实现收入34.34亿元,净亏损4.82亿元,扣非后净亏损5.2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3.15%、52.32%和63.49%。

  资产质量大幅改善曙光已现:公司于2015年8月和9月分别披露了《资产置换报告书》和《非公开发行预案》。资产置换部分京唐钢铁将注入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拟募集不超过110亿元主要投向京唐钢铁二期、收购曹建投和后续PPP项目和归还银行贷款。目前,资产置换已完成资产交割。

  投资建议:首钢股份的母公司首钢总公司在国内钢铁行业的地位仅次于宝钢、武钢和鞍钢等三大央企。从资产规模和资产质量来看,由于首钢总公司地处北京,有些方面甚至超过了上述央企。公司是首钢总公司唯一的A股上市公司平台,并且公司资产在总公司中的占比较低,未来潜在上升空间很大。随着京唐公司的注入,规模显著扩大,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协同降本空间显现,资产质量大幅提升。若非公开发行完成,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公司2016年到2018年实现收入368.59亿元、357.51亿元和384.65亿元,净利润4.21亿元、1.40亿元和7.23亿元。首次给予增持-A评级,6个月目标价5.0元。

  *ST韶钢:钢材毛利上升,1季度实现减亏

  类别:公司 研究机构: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鹤涛 日期:2016-05-06

  报告要点。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2016年1季度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15亿元,同比下降9.56%;实现营业成本23.63亿元,同比下降14.4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2.31亿元,去年同期为-4.31亿元;1季度实现EPS-0.10元,去年同期为-0.18元,2015年4季度为-0.34元。

  事件评论。

  钢材毛利上升,1季度业绩减亏:1季度钢材市场迎来回暖行情,但较去年同期仍处于相对低位区间,广州地区螺纹钢价格同比下跌17.78%,线材价格同比下跌17.85%,虽然季度估算产量同比上升11.05%,同比而言价格端影响大于产销量,因此营业收入同比仍是下降趋势,降幅达9.56%,但降幅小于营业成本,致使毛利率同比改善,增加5.86个百分点,毛利润同比增厚1.55亿,致使1季度业绩同比减亏。此外,公司精简机构等措施致使三项费用同比减少0.71亿元,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业绩改善程度。最终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2.31亿元,去年同期为-4.31亿元,同比减亏2.00亿。

  环比来看,广州地区螺纹钢价格环比上涨1.95%,线材价格环比上涨2.76%,但公司季度估算产量环比下降12.95%,量跌价升中销量端影响更大,导致营业收入环比下降12.05%,不过营业成本环比降幅依旧更大,降幅达24.99%,直接导致销售端毛利率环比大幅增加17.61个百分点,毛利润同比增厚4.70亿,带动业绩环比大幅减亏,盈利环比增加5.81亿。

  非钢资产注入,转型前景可期:公司目前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初步意向为出售公司全部钢铁业务资产收购宝钢集团下属的非钢铁业务资产。大股东宝钢集团的非钢资产无论是电商,还是金融资产,抑或是其他资产,它们的注入都可以促进公司主营业务的转型升级,在钢铁行业长期低迷的背景之下,这对公司未来发展都称得上是一个新机遇

  预计公司2016、2017年EPS分别为0.02元、0.10元,维持“增持”评级。

  鞍钢股份:博弈后市,6月冷热双升

  类别:公司 研究机构: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鹤涛 日期:2016-05-12

  6月出厂价集体上调,博弈后市争先机:此前两天宝钢、武钢均不同程度地上调了6月热轧、冷轧主要产品出厂价,而公司亦紧随其后,上调了大部分产品的6月出厂价。宝钢、武钢的调价在先,公司类似政策出台在后,原因也无二异:1)公司与宝钢、武钢一样,皆为业界板材龙头,同样具有调价滞后性,因此在前期市场反弹行情中,公司调价相对滞后致使盈利空间并未充分释放,此次调价通过补涨方式来追溯前期盈利;2)后市即使价差扩大影响销量,公司亦可以补差价形式稳定下游,即此次调价具有控制先机来博弈后市之意味;3)公司热轧、冷轧产品订单近期应较为饱和,即使调价推高价差,终端用户需求量短期内也不会出现大规模下降,此时与宝钢、武钢形成调价联动,时机正好,同时对市场行情有一定提振作用,指示性意义不言而喻。

  即使近期供需格局走弱,钢厂前期复产决定也已生成落地,复产进程的推进带来供给端释放,2016年4月下旬重点钢铁企业粗钢日产171.93万吨,比上期增加3.14万吨,增长1.86%,最新Mysteel调研163家钢厂高炉开工率79.42%较前期增0.55%,产能利用率84.22%环比增0.36%;需求端,雨季来临叠加货币政策转向,或将拖缓下游地产、基建的增速。此外,近期钢厂、贸易环节的库存均有所回升,5月全国建筑材成交量相较于3、4月份也有显著收缩,这些迹象或印证供需面的发转正在发生,钢厂上调出厂价态势或将不可持续。

  预计公司2016、2017年EPS分别为0.02元和0.09元,维持“增持”评级。

  本钢板材:板材行情低迷致全年大幅转亏,1季度实现微利

  类别:公司 研究机构: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鹤涛 日期:2016-05-03

  报告要点。

  事件描述。

  本钢板材发布2015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2.54亿元,同比下降29.38%;营业成本298.12亿元,同比下降22.5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2.94亿元,去年同期为2.33亿元;2015年实现EPS为-1.05元。

  4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90亿元,同比下降29.71%;实现营业成本109.24亿元,同比上升1.1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34.57亿元,同去年同期为0.31亿;4季度实现EPS-1.10元,去年同期为0.01元。

  公司同时发布2016年1季度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64亿元,同比下降35.61%;实现营业成本53.90亿元,同比下降37.7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0.41亿元,对应EPS为0.013元。

  事件评论。

  收入成本倒挂,全年业绩大幅转亏:2015年钢价持续单边下行,综合指数全年均价同比下跌28.48%,板材价格指数在供需格局恶化压力之下,均价同比降幅相对更大,为29.90%,因此公司作为板材龙头企业,价格端无疑受到大行情冲击而大幅下降,同时销量端也难以独善其身,全年销售量同比减少5.94%,因此,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9.38%,而营业成本的相对降幅较小,出现了收入成本倒挂现象,毛利率变为负值,同比大幅减少8.99个百分点,从而毛利润同比增亏34.91亿,确立全年业绩亏损基调。同时,财务费用因人民币贬值导致的汇兑损失增加而同比上升48.24%,三项费用共计同比增加2.36亿,而存货跌价损失激增导致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亏4.85亿,进一步加剧了全年亏损程度。此外,递延所得税资产为比期初增加253.69%,导致当期所得税费用大幅下降,同比减少4.79亿,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业绩下滑幅度,最终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2.94亿元,同比大幅转亏。

  4季度毛利率大幅下滑致巨亏,1季度成功扭亏:4季度板材价格延续跌势,同比下跌36.22%,环比下跌9.32%,公司毛利率仅为-38.45%,创阶段性新低,毛利润同环比分别增亏34.61亿与40.67亿,同时,公司对前期挂牌销售结算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的产品进行集中价格补偿,也是加剧4季度公司亏损的重要原因,此外,年末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同环比增亏4.57亿与4.42亿,进一步加剧4季度亏损程度,最终亏损34.57亿。1季度板材季度均价环比上升11.84%,受益于反弹行情,毛利润环比增加38.08亿,同比差额缩窄至1.46亿,最终公司1季度盈利0.41亿,环比提升,同比基本持平。

  预计公司2016、2017年EPS分别为0.06元、0.13元,维持“增持”评级。(来源:中国证券网)

(责任编辑:DF064)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