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迎来大利好!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发布_热点关注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创业板迎来大利好!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发布

加入日期:2016-8-8 23:24:27

投顾大师赛:3000点能否站稳? 补贴1482元跟狙击突破抓短线牛股

  刚刚,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规划主要明确“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重点专项规划,是我国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的行动指南。

  里面提出:未来五年,我国科技创新工作将紧紧围绕深入实施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有力支撑“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网络强国、海洋强国、航天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增添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要求,部署启动新的重大科技项目。面向2030年,再选择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力争有所突破。力争在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深海空间站、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种业自主创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智能电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大数据、智能制造和 kwid=stock_300024 kwname=skwl_keyword>机器人( style=display:none>行情 id=hq300024 class=hqspan>300024,买入)、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健康保障等重点方向率先突破。按照“成熟一项、启动一项”的原则,分批次有序启动实施。

  另外,规划要求,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包括发展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技术;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智能绿色服务制造技术;发展新材料技术;发展清洁高效能源技术;发展现代交通技术与装备;发展先进高效生物技术;发展现代食品制造技术;发展支撑商业模式创新的现代服务技术;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

  规划还指出,支持创新创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完善企业兼并重组机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并购融资。深化创业板市场改革,健全适合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的制度安排,扩大服务实体经济覆盖面。强化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融资、并购、交易等功能。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增强服务小微企业能力。打通各类资本市场,加强不同层次资本市场在促进创新创业融资上的有机衔接。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推进高收益债券及股债相结合的融资方式。发挥沪深交易所股权质押融资机制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企业主要通过非公开方式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项目收益债,募集资金用于加大创新投入。加快发展支持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绿色金融。

  2012年7月,十二五战略 id=TrsStock>新兴产业(爱基,净值,资讯)规划发布,引爆一波波澜壮阔的成长股投资热潮。今天,科技创新十三五规模的发布,能否引发成长股新的行情?

  业内资深人士认为,今年以来市场猛炒低估值绩优蓝筹股,而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新兴成长股遭到市场打压,表现不佳。今日国务院关于科技创新的十三五规划出台,有可能引发市场风格切换,新兴成长股有望重获市场青睐。而近期基金君采访的诸如华商基金副总经理刘宏、农银汇理基金投资总监付娟、以及原知名基金经理曹剑飞等均认为成长股下跌空间不大,借助十三五规划出台的东风,成长股投资有望站上新风口!

  话不多说,基金君梳理一堆跟科技创新、新兴产业主题相关的基金,献给你们么么哒。

  不过还是那句老话,投资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相关阅读

  聚焦“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五大看点

  国务院近日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号角后的第一个科技创新规划。

  新华社记者采访全程参与规划编制的科技部副部长李萌、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司长许倞、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部长吕薇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权威解读规划5大看点。

  看点1——大科技:从科技规划到科技创新规划

  与以往国家科技规划不同,本规划首次以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命名。

  李萌:“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决胜阶段。规划提出了12项指标,包括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5.3%提高到60%,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5.6%提高到20%。这是衡量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重要指标。

  规划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从培育充满活力的创新主体、系统布局高水平创新基地、打造高端引领的创新增长极、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网络、建立现代创新治理结构、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等六个方面,提出建设高效协同国家创新体系的要求。

  许倞:规划最显著的特征,是关注点不仅仅为科学技术研究本身的改革和发展,更加关乎国民经济主战场,关乎面向 id=TrsStock>科技前沿(爱基,净值,资讯),关乎面向重大需求。比如,过去科技规划很少提及科技金融,本次规划中不但提到科技金融还谈到双创,谈到如何支持发展各类风投、中介机构和服务机构。特别注重在新常态下发展 id=TrsStock>新经济(爱基,净值,资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

  看点2——高起点:从立足眼前到兼顾当前长远

  规划作了六项总体部署。前两项要求围绕构筑国家先发优势,加强兼顾当前和长远的重大战略布局;围绕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培育重要战略创新力量。

  李萌:我们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贯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思想,力争做一个高起点的规划。在深入实施重大专项的基础上,面向2030年部署了15个科技创新重大科技项目;围绕现代农业等十大领域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围绕生态环保等五大领域构建支撑民生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围绕深空、深海、深地、深蓝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技术体系。

  刘德培:规划高度关注颠覆性技术和基础研究。国家对颠覆性技术要有预判、预警和预置,以此保证在未来竞争中把握主动权和拥有竞争力。

  许倞:我国科技发展已经从长期跟踪进入领跑、并跑、跟跑“三跑并行”新阶段。因此,规划更加注重前沿性引领性,更加关注颠覆性技术对产业变革的影响。比如重大项目中,部署了量子通信量子计算、脑科学和类脑研究等超前技术。

  看点3——全链条:从“象牙塔”到创新全链条

  规划用大量篇幅阐述了如何发挥科技创新在新常态下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增添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李萌:规划彰显时代特点。不是“象牙塔”里面的规划,而是体现科技和经济结合、体现支撑国家由大到强转变的创新规划。它强调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重大科技项目、国家实验室、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作为重点任务。从上游的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到中游的技术创新,再到下游的技术推广和产业化,进行全链条设计。

  吕薇:创新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科研只是创新链条的一个环节。本次规划从创新全链条出发,体现了整体性协调性,突出了顶层设计,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

  看点4——新空间:从局部示范到多层次推进

  规划指出,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吕薇:规划亮点之一是突出区域创新。中国各个地区发展阶段、创新要素的分布和创新能力相差较大,不可能齐步走。

  规划提出拓展创新发展的新空间,强调打造区域创新发展高地和促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这是一个分四个层次的系统部署:首先北京、上海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其次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创新发展;三是建设带动性强的创新型省、市和区域创新中心;第四是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点。

  看点5——宽格局: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融入世界

  规划要求,全方位融入和布局全球创新网络,深入参与全球创新治理。

  李萌: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说明创新自信增强了。中国很多创新型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进步正深刻改变全球创新版图、全球产业分工和经济格局。

  薛澜: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创新体系都不能闭门造车。只有开放,才有促进创新资源的全方位流动和有效配置。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密切相关,走进去和引进来,对丰富创新生态起了重要作用。未来,中国将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吸引海外资源,探索试行技术移民;更多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在全球科技共同体中发挥应有作用。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