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行业齐发力跨境并购持续升温_热点关注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新老”行业齐发力跨境并购持续升温

加入日期:2016-9-30 4:05:13

国庆有惊喜!平安开户大礼包限时送 鉴股:江苏索普有看头大同煤业潜力大

  联络互动(行情002280,买入)拟以17.7亿元现金收购美国第二大电商网站Newegg.Inc,再次引发市场对上市公司出境并购的关注。今年以来,出境并购持续高位,前三季度出境并购金额已超过去年全年的一倍多。其中,信息技术与化工等“新老”行业纷纷发力。

  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172起出境并购,涉及金额合计达6692.72亿元,而全年为3250.37亿元;超过90%的案例由A股上市公司发起。

  低估值、协同效应等因素成为上市公司布局全球资产的主要动因。不过,大量的现金收购带来的财务负担以及标的资产的业绩均对相关公司形成考验。

  民营企业渐成主力

  “今年以来,出境并购热度高企,这一点我们感觉非常明显。”DealGlobe易界网业务拓展总监李佳超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易界组建了一个拥有丰富投资并购经验的团队,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服务。

  统计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结果。根据Wind统计数据,今年以来,172起出境并购涉及金额达6692.72亿元,而全年为3250.37亿元。此外,据李佳超透露,有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出境并购采用并购基金的方式,其这些内容上市公司并不一定公告,因此真实的出境并购金额应该比上述数据要高出不少。

  研究机构MerGErmarket最新发布的《中国内地及香港2016年度上半年季度并购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共宣布239起中国企业境投资交易,创下1311亿美元交易总值的纪录,相比较去年上半年的545亿美元同比增长141%。

  “出境并购热潮应该还会继续三到五年。”李佳超表示,出境并购的企业群体中,民营A股上市公司逐渐成为主力。自2003年开始,国有企业一直是出境并购的主力,80%-90%的出境并购主体为国企。但这两年来民营企业明显增多,且主要是A股上市公司。“就单个项目来说,民企并购金额通常为几亿美元到十几亿美元之间,而国企并购的金额普遍较大。”李佳超称,由于出境并购主要采用现金支付,国企更方便拿到银行授信,其出境并购也是政策鼓励的能源、农产品(行情000061,买入)等战略方向。

  分行业看,在金额和并购案例数两个维度上,信息技术公司是出境并购的主力。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行业有26起出境并购,累计金额为949.42亿元。交易金额最大的当属腾讯6月21日宣布,将收购Supercell约84.3%股权,总对价分三期支付,预计交易价格约为86亿美元。这也是中国互联网(爱基,净值,资讯公司目前最大规模的跨境收购案。

  事实上,互联网领域一直不缺乏大型海外并购案例。7月底,由巨人集团领衔的中国财团宣布,以44亿美元收购以色列棋牌游戏公司Playtika;昆仑万维(行情300418,买入)2月15日公告,拟和奇虎三六零软件(北京)有限公司、金砖丝路基金管理(深圳)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买方团,收购消费互联网及移动广告公司Opera Software ASA的100%股权。

  在化工领域,中国化工与沙隆达今年的巨额并购案引人关注。Wind统计数据显示,化工行业今年以来共有14起出境并购,金额达3061.4亿元。其中,金额最大的是中国化工以430亿美元现金收购瑞士农业化学巨头先正达(Syngenta)。今年1月,中国化工还宣布收购德国橡塑化机制造商克劳斯玛菲集团,不过并未公布金额。此外,9月14日,沙隆达A(行情000553,买入)发布重组预案,拟作价185.67亿元收购间接控股股东中国农化持有的全球第七大农药生产商ADAMA(安道麦)100%股权。

  “新老”行业齐出海

  对于中国企业出境并购热的原因,“海外收购标的估值大多不超过10倍。”北京嘉富诚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锦桥表示,海外标的估值与国内相比通常更低,同时不少企业为规避发展风险,需要在全球进行资产配置。

  李佳超指出,外延式并购是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高估值并购面的业绩压力也更大。近年来并购市场热度不减,较为优质的国内并购标的估值也被推得很高,为此不少企业转而把目光瞄向海外。

  统计发现,今年以来,横向整合以及多元化发展成为海外并购的目标。以化工行业为例,中国化工、沙隆达A的并购均为横向整合。同时,不少公司并购则是为了多元化经营。Wind统计数据显示,在化工行业14起出境收购中,其中12起由上市公司发起,收购资产遍布医药、半导体、贸易公司、园艺、纺织品等领域。

  李佳超认为,煤炭、钢铁、化工等行业处在转型升级(爱基,净值,资讯的“阵痛期”,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需要通过大规模资源整合。而新兴行业多由技术驱动,为弥补技术差距,需要全球寻求新技术。因此,“新、老”行业都有加强海外并购的动力。

  不过,不少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标的业绩情况让人担忧。以联络互动为例,公司此次拟控股的Newegg.Inc今年上半年亏损3874.51万元。“与国际买家相比,中国企业出境并购经验还不够,争夺优质标的方面稍显弱势。”李佳超介绍,目前A股公司海外并购主要集中在两头,一方面出于技术储备需要,类似天使投资人,投资新技术,对短期不过分看重业绩。但需要足够的能力看清行业以及标的未来发展情况。另一类则是并购成熟企业,主要是为了并表,短期就能使业绩好看。而真正处于爆发前期的公司很难拿到。

  后续整合是关键

  面对中国买家,不少海外标的出于业务发展也愿意“嫁过来”。以联络互动为例,公司拟收购的Newegg主要聚焦IT产品、CE产品和家用电器,预计在中国市场业务将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据了解,Newegg曾在中国开展业务,但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所以有意寻找中国股东以加强这方面的业务。

  郑锦桥介绍,嘉富诚正在帮助A股一家上市公司收购海外公司股权。收购标目前处于亏损状态,该公司的产品以前只在北美市场销售,如果被A股公司收购,有望打开中国市场,盈利状况将好转。

  海外并购并非一帆风顺。根据BCG的研究,中国企业仅有32%的海外并购项目进行顺畅。9月7日,商赢环球(行情600146,买入)公告,终止收购Joyful Ocean Enterprises Limited (BVI)的100%股权,原因是拟筹划的重组项目需耗费公司及相关中介大量的时间及精力。

  买来了海外资产整合也是关键。根据《2016年企业海外财务风险管理报告》,中企海外并购有效率仅有1/3。普华永道指出,失败的关键原因在于整合后的管控定位不清晰、管控手段不适用和管控执行不到位等。难以保持目标企业业务稳定运行,无法将被收购的目标企业融合到收购方集团中。

  “部分企业出境并购主要由钱主导,后续整合考虑不够。”李佳超指出,在出境收购成为趋势的情况下,上市公司跨境并购须厘清战略,选好标的,同时对于后续整合要有足够的准备。

  境内并购市场降温

  与火热的海外并购相比,境内并购有所降温。Wind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共有2451起境内并购,金额为14362.99亿元,同比下降41.12%。这也是近三年来境内并购金额同比首次下降。

  高估值成为重要制约因素。川财证券统计显示,2016年以来,在公开的478次交易中,上市公司并购标的PE中位数为25.79倍,比海外并购通常10倍的PE高出不少。

  高估值频现

  9月29日,鼎立股份(行情600614,买入)、海印股份(行情000861,买入)、鲍斯股份(行情300441,买入)等多家公司公布收购事宜。其中,以鼎立股份3.06亿元现金收购宝通天宇51%股权,估值为29.46倍。

  宝通天宇主要从事射频及微波组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射频微波产品、软件无线电及数字通信产品和电源产品三大类,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地空通信、卫星导航和空管电子等领域。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76万元,实现净利润1713.5万元。

  金融、科技是今年A股公司并购的热点领域。从交易笔数看,信息技术领先其他板块,共计335次交易,占比32.12%。从交易金额看,金融领域并购共计3073亿元,占比35.90%。

  川财证券分析师指出,2016年以来,在上市公司并购交易中,金融、可选消费和信息技术并购标的对应的PE分别为32.11倍、29.08倍和26.84倍。

  蕴藏高风险

  目前,A股上市公司并购的估值方案普遍采用收益法,要求被并购表标股东进行业绩承诺。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并购重组市场的快速成长和业绩承诺的不断膨胀,大量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出现空心化迹象。并购重组形成的大额商誉,对部分上市公司已形成“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因业绩承诺未兑现造成的计提减值风险不断显现。

  川财证券分析师指出,上市公司参与并购交易,不外乎几个原因:传统业务面临困境,通过收购新行业的公司寻求转型;收购上下游业务,通过外延式扩张做大规模、做强综合实力;看重被收购公司某方面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如果估值不合理,加上消化不良,可能将上市公司拉下水,造成经营困境。

  在此背景下,高溢价收购以失败收场频现。以禾盛新材(行情002290,买入)为例,公司跨界收购金英马股权,金英马由于未能完成业绩承诺且业绩承诺对手方没有能力履行补偿,导致禾盛新材对金英马的长期股权投资大额计提减值准备,公司2014年全年业绩同比由盈转亏;鹿港文化(行情601599,买入)计划今年再收购天意影视剩余49%股权,因后者上半年净利润不足500万元,未达到承诺数的10%,导致交易最终“流产”。

  这也成为监管层关注的重点。今年以来,交易所发出多份并购重组问询函和年报事后审核函,分别将高估值、高承诺作为重点监管方向。

  境内并购市场降温

  与火热的海外并购相比,境内并购有所降温。Wind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共有2451起境内并购,金额为14362.99亿元,同比下降41.12%。这也是近三年来境内并购金额同比首次下降。

  高估值成为重要制约因素。川财证券统计显示,2016年以来,在公开的478次交易中,上市公司并购标的PE中位数为25.79倍,比海外并购通常10倍的PE高出不少。

  高估值频现

  9月29日,鼎立股份海印股份、鲍斯股份等多家公司公布收购事宜。其中,以鼎立股份3.06亿元现金收购宝通天宇51%股权,估值为29.46倍。

  宝通天宇主要从事射频及微波组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射频微波产品、软件无线电及数字通信产品和电源产品三大类,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地空通信、卫星导航和空管电子等领域。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76万元,实现净利润1713.5万元。

  金融、科技是今年A股公司并购的热点领域。从交易笔数看,信息技术领先其他板块,共计335次交易,占比32.12%。从交易金额看,金融领域并购共计3073亿元,占比35.90%。

  川财证券分析师指出,2016年以来,在上市公司并购交易中,金融、可选消费和信息技术并购标的对应的PE分别为32.11倍、29.08倍和26.84倍。

  蕴藏高风险

  目前,A股上市公司并购的估值方案普遍采用收益法,要求被并购表标股东进行业绩承诺。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并购重组市场的快速成长和业绩承诺的不断膨胀,大量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出现空心化迹象。并购重组形成的大额商誉,对部分上市公司已形成“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因业绩承诺未兑现造成的计提减值风险不断显现。

  川财证券分析师指出,上市公司参与并购交易,不外乎几个原因:传统业务面临困境,通过收购新行业的公司寻求转型;收购上下游业务,通过外延式扩张做大规模、做强综合实力;看重被收购公司某方面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如果估值不合理,加上消化不良,可能将上市公司拉下水,造成经营困境。

  在此背景下,高溢价收购以失败收场频现。以禾盛新材为例,公司跨界收购金英马股权,金英马由于未能完成业绩承诺且业绩承诺对手方没有能力履行补偿,导致禾盛新材对金英马的长期股权投资大额计提减值准备,公司2014年全年业绩同比由盈转亏;鹿港文化计划今年再收购天意影视剩余49%股权,因后者上半年净利润不足500万元,未达到承诺数的10%,导致交易最终“流产”。

  这也成为监管层关注的重点。今年以来,交易所发出多份并购重组问询函和年报事后审核函,分别将高估值、高承诺作为重点监管方向。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