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股市该怎么干?财经大IP讲了这些投资干货 2017年A股不得不说的秘密
在2017年的首个交易日, A股节后首秀表现不俗,沪深两市迎来开门红。两市今日(1月3日)高开高走,盘面上出现了久违的个股普涨。与此相比,2017年的首个交易日,商品期货市场以大涨开局,却以大部分飘绿收盘。
目前,距离春节前仅剩17个交易日,在“开门红包”如约而至之后,后市反弹能否持续,投资者有可能拿到“春节红包”吗?
主板创业板走势分化
大飞机概念集体爆发
2017年第一个交易日,随着节后部分资金回流,大盘走出中阳行情,沪深两市实现2017年开门红。上证综指截至收盘报3135.92点,涨1.04%,重返10日均线之上,成交1599亿元;深成指报10262.8点,涨0.84%,成交1995亿元。不过,与主板相比,创业板指收报1963.26点,仅上涨0.06%,成交500亿元,收出小阴十字星。
两市共有2335家个股上涨,444家下跌,其中涨停个股有45家,跌停个股有2家。除了苹果概念及全息概念微跌外,各大板块全线上涨,可以说3日权重股与题材股共舞,共同带动市场步步走高。
权重股方面,金融板块表现活跃,成为引领大盘开门红的重要推手,尤其是保险板块,总体涨幅为2.69%,中国人寿(行情601628,买入)更是领衔大涨4.82%。券商股方面,中原证券(行情601375,买入)上市首日涨44%,激发市场人气,国元证券(行情000728,买入)、国金证券(行情600109,买入)也涨逾2%。银行股中,中信银行(行情601998,买入)大涨5.30%,宁波银行(行情002142,买入)涨逾4.57%,南京银行(行情601009,买入)、贵阳银行(行情601997,买入)的涨幅也超过3%。此外,航空、船舶、家电、汽车等行业板块的涨幅也居于前列。
题材股方面,大飞机概念集体爆发。航天晨光(行情600501,买入)涨停,航天科技(行情000901,买入)、航天动力(行情600343,买入)、航天电子(行情600879,买入)、洪都航空(行情600316,买入)、中航光电(行情002179,买入)、中航飞机(行情000768,买入)、航天通信(行情600677,买入)、贵航股份(行情600523,买入)等概念股纷纷大涨。其他题材股方面,次新股、土地流转、水域改革、高端装备等概念板块也表现抢目。苹果概念、全息概念两个板块表现最弱。
反弹空间未定
仍需关注量能变化
尽管多家机构认为,2017年首个交易日实现开门红,对于全年的行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对于大盘的反弹空间,多数表示谨慎乐观,对量能的担忧是最主要的因素。
昨天尽管大盘略为放量,但仍存在一个隐忧,就是沪市成交金额仅为1599亿元,仅比元旦前最后一天放大5.4%,而深市成交额只放大了4.2%,这可明显看出上攻动能不足,快速拉升的难度较大。
和信投顾认为,对于2017年A股的走势,量能指标将是格外关键的因素,如果今年总体量能萎缩不及2016年,则市场机会将主要体现在结构性品种表现上,而品种风险的出现也将格外明显。
广州万隆认为,量能决定反弹持续性。经过周二的中阳拉升后,沪指即将面临上方3140点到3150点的强压力位,如果继续无量拉升的话不仅加大了突破的难度,还极有可能招致空头的反扑,因此能否继续温和放量是决定反弹持续性的关键。如果后继量能不能进一步补齐,二八跷跷板效应有可能会再次制约市场整体反弹节奏。
而对于创业板冲高回落的走势,广州万隆认为存在部分主力资金逢反抽出逃的迹象。和信投顾也表示,总体来看2017年首日交易的开门红利于短期市场反弹,但主板与创业板的背离走势,预示着A股市场结构化风险与机会共振,从操作策略来看,建议短线投资者适量进行低吸高抛策略运作,稳健投资者则需密切观察量能指标与人气指标、基本面信号的变化。
另一方面,距离春节前仅剩17个交易日,投资者拿到“春节红包”的概念有多大呢?中证认为,元旦过后,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偿付压力缓解,流动性紧张的缓解有望在1月第一周得到缓解,这也是3日反弹的主因。回顾历史,除了政策收紧的年份,A股多数有春节行情,只是在节奏上早晚的差异,建议关注“涨价+改革”两条主线。
A股开门红挡不住资金流出
A股虽然迎来开门红,但全天主力资金净流出4.11亿元,其中,沪深300主力资金净流入15.06亿元,中小板净流出15.53亿元,创业板净流出18.62亿元。行业资金流向数据显示,非银金融、国防军工、等行业资金净流入最多,分别为9.60亿元、7.17亿元、5.50亿元;、传媒、房地产等行业资金净流出最多,分别为4.59亿元、4.07亿元、3.95亿元。
从个股尾盘资金流向数据看,有72股尾盘净流入资金超过千万元,京东方A(行情000725,买入)、贵广网络(行情600996,买入)、中国重工(行情601989,买入)等个股尾盘资金净流入金额最多,分别高达1.42亿元、7104.81万元、6613.64万元;中国建筑(行情601668,买入)、鑫科材料(行情600255,买入)、南华仪器(行情300417,买入)等个股尾盘资金净流出金额最多。
沪深港通延续沪冷深热的格局,沪股通资金继续撤出。港交所披露数据显示,沪港通南向额度剩余95.07亿元,流入9.93亿元。深港通南向额度剩余102.24亿元,流入2.76亿元。
从沪深港通标的个股来看,无论A股还是港股标的,上涨个股数量均高于下跌家数。受沪股通资金持续流出影响,3日沪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中,股价上涨达8只,只有贵州茅台(行情600519,买入)和中国人寿为净买入,其余均被资金抛弃。
深股通方面,十大成交活跃股中,6只个股上涨,其中居首的云南白药(行情000538,买入)披露混改方案,虽然股价下跌3.26%,仍然获得北上资金追捧,净流入2.01亿元。格力电器(行情000651,买入),美的集团(行情000333,买入),海康威视(行情002415,买入)等前期成交热门股继续占据成交量前十位置。蓝色光标(行情300058,买入)和东阿阿胶(行情000423,买入)首次进入深股通成交量前十,分别获得资金净流入2726.96万元和1900.45万元。
(深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
港股通(沪)方面,披露引入8家战略投资者共300亿元资金的恒大地产,借壳步伐提速。3日恒大地产继去年11月后,事隔1个半月再次进入成交量前十,但资金却是净流出404.45万元,估计是消息放出后资金兑现盈利。成交量居首的建设银行(行情601939,买入),遭遇1.47亿元净流出。
港股通(深)方面,成交量前十个股中,除中信银行出现348.46万元资金净流出外,均获南下资金青睐,其中丰盛控股、比亚迪(行情002594,买入)股份位居成交量前两名,净流入资金均在3500万元以上。
商品牛市迎“中场休息”
在A股普涨的同时,2017年的首个交易日,商品期货市场以大涨开局,却以大部分飘绿收盘。显然,商品市场正在警惕短期加剧的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需求下滑。
“今年第一个交易日,螺纹期货最高最低点相差了159元。高开低走反弹,然后再自残式破位跳水。真没有想到第一天就这么难做了。”唐山国丰钢铁公司期货部负责人周耀臣如此感慨道。
2017年的首个交易日,大宗商品多数下挫,黑色系领跌,午后跌幅明显扩大。截至收盘,焦煤跌4.78%、甲醇跌3.96%、PP跌3.83%、焦炭跌3.74%、铁矿石跌3.7%、PVC跌3.14%,沥青、塑料、动力煤、螺纹、玻璃跌幅超2%,菜粕、大豆、豆粕、沪铝、白糖、郑油跌幅超1%。涨幅较大大的品种仅有两个,沪锡涨2.3%、橡胶涨1.05%。
其实,和周耀臣一样想法的交易者还不少。方正中期研究院王骏预计,今年1月份受中国传统春节临近影响,长假前后资金离场会导致2017年1月的期货市场成交量和成交额将低于2016年12月的水平,将出现连续两个月的萎缩。
统计显示,黑色系是12月份萎缩幅度最大的板块,其中,动力煤、焦炭和焦煤期货成交量分别下滑74.73%、63.88%和59.27%;消费淡季和全国房地产市场低迷成为主因,因此能源板块品种成交量的大幅萎缩对12月整体期货市场成交下滑有重大影响。
“如果行情震荡加剧,资金会继续出走。”王骏说,刚刚过去的12月份,成交量和成交金额环比分别下降23.83%和19.41%可以说是熄火式下滑。不仅仅是煤钢焦等黑色系下滑明显,菜籽粕、菜籽油、豆粕、玉米淀粉、棕榈油、豆油、鸡蛋和玉米期货成交量环比大幅下滑,分别萎缩为39.45%、33.44%、31.00%、28.90%、28.87%、23.14%、19.39%和14.67%。
“商品多头要对自己的乐观预期做些必要的修正,省得失望。”一德期货首席经济学家郭士英认为,工业投资的拉动和增长需进一步消化全面过剩才有希望,“三去一降一补”基调下,供给侧改革将深入“去在产产能”,总体应是收缩效应。流动性退潮、人民币贬值、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及系统性危机潜在威胁,会大幅降低实体投资信心。
混沌天成期货研究院院长叶燕武认为,黑色系在2017年的需求将出现微降。不过供给侧改革和环保压力下,钢材供应整体仍将偏紧,明年上半年,很难看到供应端有较大增量。但铁矿石增产将没有悬念,而且将集中压力到下半年。
叶燕武认为,面对商品市场的结构性行情,油脂可能会成为资金配置的重点。全球植物油库存消费比逐年降低,供需偏紧日益凸显,而且农产品(行情000061,买入)中的油脂类将会成为对冲通胀中资产配置非常重要的标的,并且其安全边际非常高。未来的油脂可能是一个逐步抬高的过程,适合大资金的长期布局。
A股进入方向选择的关键年份
新年首个交易日(1月3日),两市双双收红,尽管仅具象征意义,但依然不失为一个好彩头。同一日,12月财新制造业PMI数据表现好于预期和前值,也算是2016年不错的收尾。
若对去年的A股进行盘点,大致包括熔断、王石、宝能、许家印、董明珠、IPO加速、打新等关键词,看似热闹非凡,投资者却未明显受益。展望2017年,如何更有尊严的参与A股投资并获得预期收益则是主要的考量因素,不能让投资者赚钱的市场不是好市场。
研究机构及一众市场人士已经闻风而动,对2017年的A股市场进行了全方位的预测,试图通过这样的预测窥得先机,不妨梳理一下。
1 第一,2017年的投资机会将明显多于2016年。
持有此类观点的机构认为,2017年的A股机会将不再局限于险资举牌、控制权转让及打新,可能会多点开花。例如国企改革的实质性推进、经济复苏带来的整体博弈性机会等,大指数不一定就此走牛,但选股难度会适当降低。
其实,多数研究机构均在每年的年初声称当年投资机会会多于往年,而在年末回顾盘点的时候却发现,很多预测都发生了较大的偏差,甚至是方向性的错误。A股的多变性决定了所有的预测以及该预测所基于的模型会随时发生变化,客观上令预测变得越来越难,直至沦落为算命。
结合A股2016年的全年走势及其他金融子市场的表现不难看出,相当一部分资金处于闲置和昏睡状态,在2017年,这些资金能否苏醒并大面积参与以A股为主的金融市场,是值得期待的。
2 第二,监管从严从紧会提升黑天鹅事件的频次。
监管本身不以制造黑天鹅事件为目的,二者并无因果关系,但鉴于A股市场的特殊性,往往一轮从严从紧的监管过后,某个领域就会出现黑天鹅事件。
目前市场对刘氏监管风格已从初期的不适应到逐渐适应中,全面从严监管,加大处罚力度,是2017年的监管大方向。回顾2016年,监管层对险资重拳出击,多维度联合绞杀险资凌厉的投资风格,已在市场上深度发酵。新的一年,这样的雷霆监管是不可避免的,并且理论上会出现在任何可见领域,如打新是否存在操纵和内幕交易,控制权转让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抽屉交易,再融资是否存在变相套取现金等。
此处的逻辑是,市场对某些顽疾其实一直深恶痛绝,但容易陷入其中以致于成为参与者之一,侥幸心理较为严重,一旦监管升级,就容易酿成突发事件。
3 第三、改革预期会引领全年。
2017年,中央层面会召开重大会议,相关议题会主导中国经济未来数年的走向,到目前为止,部分议题已趋于明朗,这将成为A股市场选择方向的重要参考指标。一旦人事、政策等重大议题落地,投资方向将趋于明朗,过往数年的财税金融政策将更为合理的延续。
实际上,过往一年围绕改革已展开了不少动作,如国企改革、供给侧改革等,相信2017年力度会更大,延伸性的改革动作会更多,从而为A股创造机会。
总之,大多数研究倾向于认为,2017年的机会相对更容易把握。还有一个逻辑则是,2016年的A股承继了2015年的股灾,负重前行,而经过2016年一年的消化后,2017年的A股负担较小,也容易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