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7-12-19 3:30:50讯:
这几年我国资本市场有很大发展,新时期新变化对加强诚信建设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修订《证券期货市场诚信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是必要的和及时的。综合起来看,我认为,这次修订涉及内容广、主体全、规定清晰、操作性强,并且在四个方面有重大突破,值得肯定。
一、强化了诚信精神与文化建设
管理办法自2012年发布,经过2014年的修订和本次的修订,日臻完善。在本次修订中,建立主要市场主体的诚信积分制度,明确将查阅诚信档案作为做出行政处罚、实施市场禁入、采取监督管理措施以及开展监督检查等日常监管工作的必要环节,在聘任高管人员、从业人员以及受托从事证券服务业务方面要求查询相关对方的诚信档案,并将其诚信状况作为是否予以聘任、接受委托、确定收费标准的依据。在资本市场监管与市场交易中,进一步明确和强调了诚信与诚信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将诚信精神与诚信文化深植于资本市场的运行中。
吴氏信用理论认为,诚信度即信用主体获得社会信任的基础资本,表现为信用主体的基本诚信素质,涉及信用主体的道德文化理念、精神素养、信用意愿与能力及行为结果,体现的是信用主体的价值取向。诚信管理应该建立一系列能够记录与表达信用主体诚信意愿与结果的制度约束体系。修订后的管理办法在诚信建设与诚信监管机制、诚信承诺制度、诚信会员制度、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管理等方面都做了拓展,对未来解决资本市场上的诚信问题提供了规章制度支撑与管理操作依据,对培育资本市场诚信文化、形成良好的诚信环境与秩序、约束失信行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诚信管理内容与范围更加全面
修订后的管理办法将证券期货市场投资者、新三板挂牌公司、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及运营机构、基金服务机构、为证券期货业务提供存管和托管业务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证券期货传播媒介机构等纳入诚信信息主体范围。把主板、创业板、“新三板”、私募基金、区域股权、资产支持证券、债券、期货等市场与领域及融资融券、债券质押回购、约定购回等融资、交易活动都囊括其中,实现了新领域、新活动、新主体的全覆盖。
在金融日益全球化、国际化的今天,投资者的目标不仅在本国的证券工具上,而且往往考虑在国际间分散投资风险,在整个国际资本市场上形成最佳投资组合。而当今资本市场金融创新日新月异,令人眼花缭乱,使投资决策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投资者越来越依赖并需要综合考虑整个市场的信用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信用体系,实现资本市场新领域、新活动、新主体的诚信监管“全覆盖”,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整体信用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立足和发展。
三、实现了从理念到行为的“硬约束”
本次修订扩充了诚信信息覆盖的主体范围和信息内容范围,实行资本市场诚信监管“全覆盖”,建立起诚信承诺、诚信积分管理、诚信档案查询、重大违法失信信息“黑名单”公示、行政许可“绿色通道”、市场主体之间诚信状况互查等制度性的“硬约束”,既强化市场交易活动中的自我诚信约束,又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诚信约束。
原有的管理办法在监管主体、监管措施以及一些具体规定方面比较分散,标准化和一体化程度不高,有些还不是很协调,“硬约束”不够具体和有力。修订后的管理办法统一和规范了资本市场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通过统一建立诚信档案、实施标准化的诚信积分、公示重大违法失信信息等,规范资本市场监管体系的有效运行。
“硬约束”应该更加全面,主要包括三维信用,即基础素质的诚信度、社会活动的合规度、经济活动的践约度。
四、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得益彰
信用问题归根结底是社会问题。要拥有信用资本就要建立良好的社会信任关系,要遵守由公众监督的社会规则、由政府监督的监管规则、交易方监督的契约规则。遵守信用是社会运行的最基本规则之一。信用环境与信用秩序是社会公众最关心的公共问题之一。
中国资本市场的结构与发展阶段和国外成熟的市场不同。中国的资本市场是新兴加转轨的市场,监管部门除担负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职能外,还担负着规范和推动市场发展的职能。加快推进资本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是大势所趋,深刻认识信用资本的实质,建设完善信用监管制度,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政府的作用不可替代。管理办法的修订有利于规范和推进资本市场信用建设,是政府部门履行信用监管职能、推动市场发展的积极作为和有益探索。
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正在全面深入推进,各大重点领域的信用建设硕果累累,城市信用治理取得显著成效,诚信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已成为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证券期货市场诚信监督管理办法》的修订表明我国资本市场管理进入到以信用为核心的新时代。
(原标题:证监会新修订市场诚信监督办法取得四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