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背景和市场情绪看回调进程
从宏观背景变化看市场回调进程:积极信号还未出现。最近一周市场继续调整,主要原因是市场处于业绩空窗期,资金面变化和年底机构交易行为给市场带来扰动。我们把本轮调整定性为市场“进二退一”的回撤,类似于2016年4月到6月、2016年12月到2017年1月、2017年4月到5月,均是市场累积一定涨幅后出现阶段性回调。回顾前三次市场结束调整的原因发现,都有宏观面出现了微妙变化。2016年4月到6月市场结束调整,源于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后美国加息预期大幅下降,国外货币政策再次转向宽松;2016年12月到2017年1月市场结束调整,源于2017年初新增社融总量创新高,经济基本面数据出现改善;2017年4月到5月市场结束调整,源于金融环境阶段性转向温和,10年期国债利率从5月高点3.70%逐渐降至6月底的3.5%。因此,对于11月以来的本轮市场调整,未来投资者仍需跟踪利率和政策面变化。从利率角度来看,目前10年期国债利率在3.9%到4.0%的区间内盘整,一年期AA级企业债收益率仍在创新高,从11月初的5%持续升至目前的5.47%。政策方面,投资者可以关注年底前相关会议传出的信息,同时美国加息靴子也有望落地。
从情绪指标看市场回调进程:时间和空间还不太充分。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比过去三次市场调整,在2016年4月到6月、2016年12月到2017年1月、2017年4月到5月三个调整阶段,如果按指数最高点和最低点来衡量调整的时间和空间,这三次市场调整的时间周期基本在1个半月左右,上证综指跌幅在8%到10%之间,万得全A跌幅在11%到12%之间。目前本轮市场调整,从上证综指最高点回落算起才半个月左右,从个股陆续开始下跌的10月底算起也才1个月,而目前上证综指、万得全A最大调整幅度分别为4%、5%。显然,对比之前的三次调整,本轮市场调整的时间和空间还不够。
此外,从成交量和换手率等情绪指标来看,前三次调整阶段市场成交量和换手率都萎缩至前期高点的30%到40%。目前市场情绪指标已经大幅回落,但离低点还有距离。
以史为鉴,震荡后市场结构出现微变
参考前三次市场调整之后的行情表现,结构上均出现了微妙变化。回顾2016年4月到6月、2016年12月到2017年1月、2017年4月到5月三次市场回调前后的行业表现,在2016年4月到6月市场调整之前,有色、化工、汽车、建材、煤炭等板块涨幅居前,而之后6月底到11月底的市场再次上涨阶段,建筑、煤炭、建材、家电、保险等板块表现较好,相较之前建筑、家电、保险是新崛起的板块;在2016年12月到2017年1月市场调整之前,建筑、煤炭、钢铁、建材、家电等板块涨幅居前,而之后1月底到4月初的市场上涨阶段,建材、建筑、家电、电子、食品饮料等板块表现较好,相较之前电子、食品饮料是新崛起的板块;在2017年4月到5月市场调整之前,建材、建筑、家电、电子、食品饮料等板块涨幅居前,而之后6月到10月底的市场上涨阶段,保险、食品饮料、电子、家电、煤炭等板块表现较好,相较之前保险、煤炭、有色板块是新崛起的板块。
调整后新崛起的板块特征:盈利水平持续改善、政策催化、机构持仓偏低。分析2016年初以来三次市场调整后新崛起的板块特征,主要有三点:盈利水平持续改善、存在政策催化因素、机构持仓偏低。2016年4月到6月市场调整之后建筑、家电、保险板块崛起,这三个板块2016年第二季度的基金持仓占比都处于历史低位,行业基本面也都出现了明显改善。其中,建筑板块受益于险资举牌,且2016年三季报显示建筑行业央企海外订单出现高增长,家电行业净利润增速从2016年第二季度的15%回升至2016年第四季度的32%,保险板块净利润增速从2016第二季度的-28%持续回升至2017年第三季度的33%;2016年12月到2017年1月市场调整之后电子和白酒板块崛起源于盈利水平大幅改善。其中,电子行业净利润增速从2016年的27%大幅增长至2017年第一季度的51%,白酒板块净利润增速从2016年的11%持续提升至2017年第三季度的42%;2017年4月到5月市场调整之后保险、煤炭、有色金属板块崛起也源于盈利水平大幅改善。其中,保险板块净利润增速从2017年第二季度的11%进一步提升至2017年第三季度的33%,煤炭、有色板块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品价格上涨,行业净利润增速提高,煤炭、有色行业2017年第三季度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55%、101%。
短期市场需要耐心等待
短期耐心等待,中期市场乐观。对于短期市场,投资者仍应保持耐心,继续等待。展望2018年,对中期市场可以继续乐观,市场有望进入慢牛初期,核心逻辑是企业盈利水平继续改善、机构资金持续加速入市。
配置方面,着眼2018年,看好金融、先进制造、新兴消费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