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回暖,2016 年钢价触底反弹。 2016 全年钢材产品加权价格上涨 74.5%。 下游需求方面总体表现较好是全年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其中,地产销售火热刺激投资,房地产全年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上升 6.9%; 货币政策边际效用减弱,稳增长下基础设施建设仍是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同比上升 15.71%;汽车行业表现亮眼,全年产量同比上升14.00%;另外机械和家电的需求也较好。供给端,粗钢产量小幅上升,由于 2015 年的行业寒冬,致使 2016 年年初粗钢产量下降严重,产生供需错配,随着钢价上涨,产量逐步释放,粗钢产量累计同比于 9 月转正,全年累计同比上升 1.2%。原燃料疯狂上涨,焦炭铁矿石轮番登台。山西焦炭涨幅超过 256%,主焦精煤超过 136%;唐山铁精粉 66%涨幅约 83%,PB 粉矿 61.5%上涨 95%。一方面,煤炭去产能去产量效果更快,导致一度出现供给不足局面,另一方面,由于焦炭供应紧张,钢厂提高矿石入炉品位以降低焦比,对进口高品位铁矿石需求增加,而港口库存相对不足,造成后期高品位矿价的上涨。 2016 年去产能超额完成, 中频炉开始出清。 今年钢铁去产能 10 月底提前完成国家 4500万吨的目标,全年去产能约 9000 万吨,是目标的 200%。年末去“中频炉”持续发酵,中央高度重视,强力打击中频炉等违法产能,中频炉产能有望在 2017 年 6 月 30 日之前出清。我们认为目前国内中频炉产能 1.5 亿吨(绝大多数不在国家统计局的口径中),产量 7500 万吨左右,90%以上用于生产建筑钢材,如果能够全部淘汰预计将影响粗钢产能10%以上,产量 8%左右,影响建筑钢材产量 20%以上。 盈利整体向好,上市公司大面积扭亏或预增。2016 年上半程(3、4 月)钢价大幅上涨,原燃料涨幅相对滞后,钢企盈利大幅上升,而到了下半程(6-8 月,10-12 月),成本快速上涨,后期成本推动钢价,钢企利润被蚕食。根据我们测算,2016 年行业层面钢材平均加权毛利较 2015 年上升 158 元。 在 25 家上市公司中, 预计全年业绩扭亏 16 家; 同比增速沙钢股份(373%)、三钢闽光(199%)、鲁银投资(177%)、杭钢股份(167%)、首钢股份(135%)、鞍钢股份(135%)、太钢不锈(131%)、马钢股份(126%) 、柳钢股份 (116%)、 南钢股份 (114%)、 武钢股份 (105%)、 *ST 韶钢 (104%)、 安阳钢铁 (104%)、包钢股份 (102%)、 酒钢宏兴 (101%)、 *ST 八钢 (101%);预增的 6 家; 新钢股份 (775%)、宝钢股份(770%)、河钢股份(171%)、凌钢股份(150%)、浙商中拓(51%)、新兴铸管(1%) ;首亏的 2 家:上海科技(-168%)、山东钢铁(-903%);续亏的 1 家:华菱钢铁(65%) 。从四季度单季同比看,河钢股份(大幅受益板材销售)和宝钢股份(去年同期汇兑损失大)表现优异;从四季度环比看,新兴铸管(剥离亏损资产)和*ST 八钢(剥离亏损资产+政府补助)环比增幅较大。 投资建议:12 月地产销售、投资、新开工数据大幅超预期,1 月信贷投放或再度升至历史高位,我们预计春节后需求释放较为乐观,利好钢材价格。重点推荐长材占比较高的河钢股份、三钢闽光、凌钢股份,同时推荐行业整合先行者宝钢股份、武钢股份,下一个行业整合龙头鞍钢股份,以及有行业整合和重组可能的马钢股份、新兴铸管,建议关注业绩预期弹性大的柳钢股份,有重组预期的*ST 八钢、*ST 韶钢。同时推荐钢铁产业链上游,全球铁合金龙头鄂尔多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