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宣布将修改《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意在为重要股东减持制度打“补丁”,避免重要股东频繁、“精准”、“清仓式” 、“断崖式”减持。
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26日在回应“少数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以及对公司经营管理有影响力的股东‘清仓式’减持、‘断崖式’减持等现象”时表示
近期,在总结前一段实践经验和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国际通行做法,证监会将修改《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将完善相应的交易规则,引导上市公司有关股东减持行为规范有序进行。
目前,A股市场在减持方面已在证券法等法律法规方面有了具体的制度安排,主要监管措施是2016年1月9日实施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
但是,有业内人士指出:
重要股东可以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方式,轻松绕过“上市公司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等监管规定,从而在短期内大幅减持,甚至进行清仓式抛售。
对此,专家普遍认为,要制止恶意减持套现行为,须完善相关制度,为减持制度打“补丁”,以“疏堵结合”的方式规范减持行为。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26日也对此连发多条微博,并称其为特大利好!
5月中旬,美的集团(行情000333,诊股)创始人、实际控制人何享健减持11.2亿元,在市场引起了广泛争议。
有观点认为,何享健减持没有违反相关减持规定,无可厚非;还有观点认为,减持金额巨大,减持方式打擦边球,美的集团未来不确定性将会增加。
根据深交所5月15日披露,何享健于5月12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美的集团3232.84万股,金额超过11.2亿元。
媒体注意到,何享健减持3天后,信息才公之于众,在减持之前,何享健或者美的集团均未提前披露;减持信息源为深交所大宗交易记录、董监高相关人员持股变动信息;另一方面,何享健曾在去年4月大幅度增持美的集团,相比于增持成本,本次何享健减持获得的收益超过80%。
面对媒体质疑,美的集团董秘于5月17日回应表示,公司相关方已经沟通何享健本人;自公司上市以来何享健从未减持公司股份,此次减持后,何享健本人及通过名下的美的控股仍持有公司35%的股份,年度内无进一步减持计划;本次减持与何享健实现个人理想、推动慈善计划相关,并将在适当时候发布具体的慈善计划;选择大宗交易方式,主要是为了避免市场波动并寻求长期投资者承接股份。
媒体指出,何享健并非通过《规定》所指的“通过竞价交易减持股份”,而是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在其个人和美的集团看来,这次减持程序及信息披露完全符合相关监管规则的要求。
目前,A股市场面临较大的减持压力。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6日,2017年以来沪深上市公司已发布336份减持公告,379家上市公司742位重要股东(包括持股5%以上股东、董监高及其亲属)累计减持1294次,净减持金额累计达480.86亿元。
2016年,A股重要股东(包括持股5%以上股东、董监高及其亲属)减持金额累计达3609亿元,按全年240个交易日计算,重要股东日均套现金额达15亿元。其中,有338位股东经历一轮或多轮减持后持股数已变为零,实现“清仓式”减持,涉及275家上市公司。
除了“清仓式”减持,“精准式”减持也不鲜见,上市公司股东或在利空消息之前减持,或与一些机构合谋推高股价后再减持,或通过高送转“掩护”大股东减持。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稳定发展预期,损害了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而股东减持的理由大多是“个人资金需要”、“企业发展需要”、“改善个人生活”等。
此前,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教授田利辉接受中国证券报(公众号:xhszzb)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的减持问题是制度不够完善、信心不够充足和内幕交易的产物。违法违规减持会动摇市场信心、影响经济发展、形成社会不公,应该依法严惩。
还有专家认为,目前A股市场的主力投资人群是散户,与上市公司、机构相比,处于绝对的信息、资金劣势位置,这是大股东能够恶意减持的投资者结构基础。
随着IPO常态化,未来A股仍面临非常大的减持压力。
Wind数据显示,2017年,A股将迎来总量达4202.1亿股、市值约6.1万亿元的限售流通股份解禁上市。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此前也曾表示,股份转让是上市公司股东的基本权利,但权利的行使必须依法合规,在不影响市场秩序的前提下进行。大股东在减持股份时应当诚实守信,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自律规则并遵守承诺,不得滥用控制地位和信息优势侵害中小股东合法权益。
张晓军强调,对于减持过程中涉嫌信息披露虚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将坚决查处,严格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