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消息,新浪财经独家获悉,近期,中国证监会机构监管部会同北京、上海、深圳证监局对部分证券公司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交易系统(PB系统)服务展开现场检查。
检查结果发现,个别证券公司存在一定的合规问题及风险隐患,被相关证监局采取了责令整改并暂停新开PB账户系统3个月等行政监管措施。
近期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在其主办的《机构监管情况通报》上,发布了《关于证券公司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交易系统服务有关事项的通报》(下称《通报》)。
《通报》显示,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有四点:一是事前调查不足,个别证券公司引入的客户涉嫌参与违规活动。
现场检查发现,个别证券公司对客户的尽职调查不足,未采取必要的验证手段检验客户身份。比如,某证券公司于 2017 月1 月为 G 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G公司)开立了专业化交易系统账户。通过互联网搜索发现,G公司在某门户网站公开宣传配资业务,提供“1:1至1:5的股票配资额度”。
检查期间还发现,某证券公司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交易系统服务过程中,未进行尽职调查,仅根据信托公司提供的信息,将5个实质为结构化信托的产品按普通产品进行申报并开通运作。特别是审核流程历经该公司营业部、分公司、公司总部相关部门、公司领导的各级审核,均予以通过。
二是事中监测不完善。检查发现,部分公司的监测模型过于简单、原始,仍然停留在底线要求水平,监测效果不佳; 部分公司未采用客户交易终端定位信息(包括 IP、MAC 地址) 等信息技术手段、未建立“白名单”等管理机制审查专业化交易系统账户的实名制执行情况,也未及时核实产品及其投资顾问频繁变更 IP、MAC 地址的具体原因。
三是事后处置工作流于形式。检查发现,部分证券公司对此工作重视程度不足、事中监测发现问题线索能力薄弱,事后审计及异常处理工作大多流于形式,对监控模型筛查出的异常账户仅分发给分支机构通过简单电话回访,未开展必要的现场确认。公司总部相关部门也未对异常线索进行核查,未发挥应有的审计功能。
四是专业化交易系统的组合功能存在隐患。经梳理,组合使用专业化交易系统的两项功能存在隐患:一是投顾下单功能,投资顾问表面拥 有“建议权”,实际拥有“下单权”。二是自行分配角色功能,如果证券公司将专业化交易系统的部分账户管理权限授予客户,客户在现有经纪账户下可以自行开立交易、风控、查询、投资顾问等“角色”账户。在上述两个功能同时开放给客户的情况下,管理人既可以自主开立“角色”,同时又能将“下单权”通过自动风控功能让渡给自己开立的其他“角色”,实质上存在为场外配资提供便利的可能。
对于上述问题,《通报》提醒,证券公司应当严格落实 “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对不配合开展尽职调查、无法确认其身份真实性或资金来源合法性的客户及产品,不应提供服务。
另外,《通报》称专业化交易系统原则上仅向专业投资者开放,证券公司应当对拟在系统运作的金融产品实施穿透审查,充分掌握产品投资人尤其是结构化产品劣后级投资人的真实信息,严格审核产品投资运作是否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证券公司应当充分关注拟参与交易主体是否涉嫌洗钱、非法集资、资金池、配资等违法违规行为。
《通报》表示,证券公司当建立健全风险监测与防范机制,一方面对专业化交易系统客户指令和执行进行监督,防止出现利用系统便利 进行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情形,另一方面对客户资金变动、身份信息变动进行监测,比照开户程序持续核验客户身份及大额资金来源的真实性与合法性。(新浪财经 许旻 发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