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一、香港回归20周年:砥砺歌行,焕发新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深化。
习近平主席将于6月29日至7月1日赴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20年来,随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和基本法的全面贯彻落实,香港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本地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1.37万亿港元,增长到2016年的2.49万亿港元,20年间增长82%,年均增速达到3.28%;港股市值从3.2万亿港元上升至约28万亿港元,上市公司数量从658家增加到2000余家,发达经济体地位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深化。
二、“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写入今年政府报告中,将进一步促进两地繁荣发展,为庆典献上厚礼。
今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庆,早在今年3月份全国“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媲美世界三大湾区的第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新引擎受到世界瞩目。在今年的4月份和5月份,梁振英多次率团考察粤港澳大湾区,探讨港深合作及配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共同发展问题。“粤港澳大湾区”的设立将进一步促进两地繁荣发展。
三、由点带面,四个方面推动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
“大湾区城市群”的提出,实质上是港澳在内的珠三角城市融合发展的升级版,上升为国家战略。从过去三十多年“前店后厂”的经贸格局,升级成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最重要的示范区。未来将在:1)重点共建“一中心三网”,形成辐射国内外的综合交通体系;2)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科技产业创新中心;3)共建核心金融圈,推动粤港澳金融竞合有序、协同发展;4)改善社会民生,共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四个方面推动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
四、“9+2”十一朵金花共建世界第四大湾区。
根据发展优势和区域特点,粤港澳大湾区应努力建设成为全球创新发展高地、全球经济最具活力区、世界著名优质生活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和国家深化改革先行示范区。未来“9+2”城市群的融合程度将决定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高度。
五、投资建议
三条投资主线布局:
1)“粤港澳大湾区”最为受益的核心区:珠海市本地股。依次推荐:珠海港、格力地产、世荣兆业、恒基达鑫等;
2)大基建类:
2.1)港口、物流、航运、高速公路。依次推荐:广州港、盐田港、深赤湾A、粤高速A等;
2.2)房地产(土地储备)。依次推荐:招商蛇口、珠江实业、香江控股等;
2.3)水泥、玻璃、路桥施工、水利工程、园林工程。依次推荐受益标的:塔牌集团、南玻A、达安股份、粤水电、棕榈股份等;
3)休闲旅游类.推荐受益标的:岭南控股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加大,产业融合不及预期
正文
一、香港回归20周年:砥砺歌行,焕发新机
1.1 走过来时的路:经济发展有目共睹,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深化
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香港20年来的发展可圈可点。回归20年来,香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回归之初,就遭遇亚洲金融危机,不久后又受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以及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这些危机并没有阻碍香港发展的脚步。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1.37万亿港元,增长到2016年的2.49万亿港元,20年间增长82%,年均增速达到3.28%,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中位列前列;人均生产总值从初期的21万港元升至目前33万港元,超越日本和欧盟,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回归后得到进一步提升。
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强化,已成为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香港已经连续23年被评为世界最自由经济体,香港经济的繁荣依托与内地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有赖于自身的法制精神和自由经济,成为全球很多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首选之地。回归20年来,港股市值从3.2万亿港元上升至约28万亿港元,上市公司数量从658家增加到2000余家;赴港上市的中资企业从1997年的101家增至1002家,占港股总市值比从20%升至63%,截止2016年年底,香港证券交易所总市值升至亚洲第三、全球第六,公开发行股份融资额位列全球第一;同时在离岸人民币业务上,香港人民币客户存款及存款证余额为6250亿元,约占市场份额的70%,全年经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额约为4.5万亿元人民币,占全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八成左右,香港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
1.2 探索未来的路:优化内部经济结构,加强区域协同发展
内部经济结构的不平衡使得香港面临转型。自上世纪80年代起,香港开始推行“去工业化”,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至内地转而大力发展服务业,金融、贸易、物流、专业服务因此实现飞速发展,香港也成为了亚太区的贸易、航运和金融枢纽。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制造业的空心化渐渐导致香港产业结构单一、就业结构两极化、中层就业流失等问题的出现。现如今,服务业与制造业已经密不可分,制造业的匮乏导致很多高增值的服务失去了需求来源,在香港本地服务业开始向内地以及其他地区转移的情形下,香港本地经济结构面临转型。
粤港澳大湾区将为香港带来新生机。粤港澳大湾区将完成两个转型,一是从单一的城市向城市群转型;二是从原来的金融中心(香港为代表)、服务业中心、制造业中心向科技中心转型。香港多年来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金融领域的发展全球名列前茅,法治精神和自由精神催生出不少著名的大学,但知名企业却很难从香港走出来,全球排名靠前的腾讯和华为等公司均是在深圳生根发芽,这与当年香港“去工业化”的进程不无关系。粤港澳大湾区的成立将会为香港注入新活力,相较于香港来说,珠三角的地区资源充沛,劳动力成本低,在由单一城市向城市群转型的过程中,未来香港将会享受到更多低成本的福利,有助于自身经济结构依托成熟的资本市场向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发展。
二、20周年庆,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今年全国“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媲美世界三大湾区的第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新引擎受到世界瞩目。4月,梁振英曾率领30多名特区政府官员考察粤港澳大湾区。5月,梁振英再度造访深圳,探讨港深合作及配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共同发展问题。在接受广州日报和部分香港媒体联合专访时梁振英表示,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只要大湾区城市的功能配对好,并做好规划,香港和大湾区的其他城市会做到互利共赢,“一带一路”也给香港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6月20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在香港举行。作为首个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题的高峰论坛,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主办,腾讯公司承办,广东省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指导。
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据新闻联播报道,习近平主席将于6月29日至7月1日赴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香港特别行政区。
2.1 忽如一夜春风来,区域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
长期在内地投资发展的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经纬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经纬在谈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建设中提到:“以前说粤港澳合作,更多的是考虑三个地方如何携手;如今讲大湾区,意味着将粤港澳作为地域性经济体考虑,像一家人一样。”从协同发展再到地域性的经济体,粤港澳的发展规划不断向前进步,作为成熟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将为雄安新区以及京津冀一体化的建设提供宝贵思路;而如今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将承载着一带一路伟大战略以及我国伟大民族复兴的梦想。
2.2 “9+2”十一朵金花共建世界第四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我们常说的大湾区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1)开放的经济结构;2)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3)强大集聚外溢的功能;4)发达的外部交流网络。目前公认的三大湾区是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自身区位经济优势明显,可媲美其他三大湾区。2010年到2016年,粤港澳湾区的11个城市GDP逐年上升,从2010年的5.42万亿元人民币增长至9.35万亿元,约合1.34万亿美元,位居四大湾区第二位,仅次于纽约湾区(1.5万亿美元);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额全国占比12%,高于纽约湾区(8%)与旧金山湾区(4.3%);GDP增速达到7.9%,位居四大湾区的首位,可见粤港澳大湾区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基数较大,发展速度快,未来的潜力无限。
城市群分工明确,致力构建世界级经济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包括的珠三角城市群产业带分为:东岸知识密集型产业带、西岸技术密集型产业带、沿海生态环保型重化产业带;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为湾区提供成熟的资本支持;澳门力图打造休闲旅游城市,对接葡语系国家。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何宁卡表示:“根据发展优势和区域特点,粤港澳大湾区应努力建设成为全球创新发展高地、全球经济最具活力区、世界著名优质生活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和国家深化改革先行示范区。”未来“9+2”城市群的融合程度将决定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高度。
打造“一小时经济圈”,进一步推动港澳和珠三角城市之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要素流动。根据目前世界级湾区的建设思路,城市群具有明显的辐射扩散效果,一小时城市群内的通勤几乎成了标配。5月12日,广东省省长马兴瑞赴广州、珠海、中山等三市调研交通建设工作指出:“加快珠三角地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是广东省贯彻落实党中央重要批示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年开始,连接珠江口两岸的三项超级工程陆续动工。这三项工程构成了东西走向的三条“横线”:虎门大桥北面,是全长约13公里的虎门二桥,于2013年开建;虎门大桥向南,则是两条更长的横线,分别是全长约24公里的深中通道和全长约50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分别于2016年和2009年动工。上述三项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根据估算一旦建成通车,环绕珠江口的主要城市,包括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东莞、佛山,城市之间的通勤距离均在1小时以内,这将成为粤港澳城市群形成的物理基础。
2.3 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
粤港澳大湾区既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也是第三条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粤港澳大湾区,将打造为世界第四大湾区经济体,借助于这一契机,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以及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区内三大港口深圳港、香港港、广州港的年吞吐量均排在全球前十,有关构想以深圳港为代表的广东沿海港口群为起点,昆明为枢纽,经缅甸、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从土耳其进入欧洲,最终抵达荷兰鹿特丹港。此外,通过江门、佛山沿西江可西进广西、贵州和云南。粤港澳大湾区无论是内通还是外联,陆运还是水运都占尽优势,未来的大湾区将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北非、欧洲各国加深贸易往来、提高基础设施投资、增进公共服务合作以及人文交流的最前线,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愈发明显。
三、站在历史的新起点,看大湾区的新发展
3.1 重点构建“一中心三网”,形成辐射国内外的综合交通体系
省内干线:2020年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5万公里。内部联通:加快推进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二桥等珠江口过江通道以及汕湛高速等省内骨干网络建设,有序实施高速瓶颈路段改扩建,强化珠三角地区对粤东西北的辐射。对外通道:重点推进汕昆高速、武深高速等国家高速公路以及广佛肇等出省通道建设,实现与各陆路相邻省(区)间拥有5条以上高速公路通道,与港澳间拥有6条高速公路通道。
“5+4”机场格局:即珠三角地区打造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珠三角新干线机场、珠海金湾机场、惠州平潭机场等5大机场,粤东西北打造揭阳潮汕机场、湛江机场、梅县机场、韶关机场等4个机场,此举将优化提升珠三角机场服务保障能力,扩大粤东西北地区航空服务范围,形成以珠三角机场群为核心、粤东粤西机场为两翼、覆盖粤北地区的全省运输机场布局。力争到2020年,省内机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通航点达42个左右。
港口:加强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湛江港、汕头港等主要港口与后方综合运输大通道的联系,建设海上通道重要支点;对接港澳和沿线国家港口服务业,积极拓展港口物流、金融、商贸等服务功能;加强港口国际合作,建立沿线港口与物流合作机制。力争到2020年建成18对左右的友好港口关系。
3.2 打造全球创新高地,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目前纽约、东京、旧金山三大湾区分别以金融业、汽车制造业、互联网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产业,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作为湾区的特色产业是国际上的主流。粤港澳大湾区定位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在跨境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园区,空港、海港枢纽功能,科技创新走廊,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方面,广州和香港可以优化配置要素资源,深圳和珠海可以提供高端制造业优势,促进大湾区内城市群的功能互补和联动效应。同时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先导区。
3.3 共建核心金融圈,推动粤港澳金融竞合有序、协同发展
以点带面,打造核心金融圈。近年来,香港与内地的金融市场要素双向开放与流通越来越频繁,继“沪港通”、“深港通”后,“债券通”又即将出台,对内地市场来说,随着人民币加入SDR,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外国债券投资者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兴趣不断提升,“债券通”的设立有助于外国投资者更便利的投资中国债券;对香港市场来说,“债券通”的设立将有利于境外投资者经由香港投资内地市场,进一步巩固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地位以及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打造引领泛珠、辐射东南亚、服务于“一带一路”的金融枢纽,形成以香港为龙头,以广州、深圳、澳门、珠海为依托,以南沙、前海和横琴为节点的大湾区金融核心圈。
3.4 改善社会民生,共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达城市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带来了很多不可逆的后果,环境的恶化使得城市失去了本来的吸引力,“逃离大城市”成为很多国家面临的难题。广东省长马兴瑞表示:“粤港两地政府都非常重视社会民生合作,近年来越来越强化区域协同治理理念,着力保护青山绿水,提升区域空气质量,加强社会民生服务,使民众体验到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未来大湾区的发展将继续在民生领域深化合作,加强跨境公共服务建设,促进教育、医疗和养老以及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控制疾病等领域合作,推进社会协同治理,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绿色、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级城市群。
四、投资建议
三条投资主线布局:
1)“粤港澳大湾区”最为受益的核心区:珠海市本地股。依次推荐受益标的:珠海港、格力地产、世荣兆业、恒基达鑫等;
2)大基建类:
2.1)港口、物流、航运、高速公路。依次推荐受益标的:广州港、盐田港、深赤湾A、粤高速A、中远海特、深高速等;
2.2)房地产(土地储备)。依次推荐受益标的:招商蛇口、珠江实业、香江控股、天健集团、深物业A等;
2.3)水泥、玻璃、路桥施工、水利工程、园林工程。依次推荐受益标的:塔牌集团、南玻A、达安股份、粤水电、棕榈股份等;
3)休闲旅游类。推荐受益标的:岭南控股等。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波动较大,产业融合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