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的职能与偏好,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存在严重矛盾。现在,中央最高层已经确定了金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总目标——为实体经济服务,这需要中国金融市场更多地生成资本,需要资本市场真正承担起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通道之责,需要更多的有效资金流入资本市场(摘)
说实话,看了中国证监会针对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表态,内心充满悲壮和酸楚。毫无疑问,对中国金融业界而言,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注定是一个划时代的会议,它不仅厉声喝止了中国金融“脱实向虚”的趋势性恶性循环,而且推动了中国金融管理机制变革的开始,这当然是历史性的变革。国务院现在把“金稳会”常设机构置于中央银行,而且希望中央银行发挥日常“协调”作用,但问题是:央行真有能力“协调”各方需求吗?
提出这样的问题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央行原本就该“协调”各方需求,原本就该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坚定维护者,更该是资本市场良性发育的第一责任人,而且它早就是“部级联席会议的总协调人”,但中国金融市场为什么还会出现今天这么多乱象?为什么货币金融无度膨胀而严重挤压资本金融——金融“脱实向虚”,以致资本市场不仅大量流失资本,而且长期疲弱,甚至不得不依赖杠杆去支撑市值?
我的确有着强烈担心。原因在于央行的职能与偏好,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存在严重矛盾。现在,中央最高层已经确定了金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总目标——为实体经济服务,这需要中国金融市场更多地生成资本,需要资本市场真正承担起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通道之责,需要更多的有效资金流入资本市场,但中央银行的行为是否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过去看,不仅没有满足这样的要求,而实际是背道而驰。因为,中央银行为了汇率、利率的市场化改革,而更加注重货币市场的培育,这是近年来中国货币金融爆炸式膨胀,严重抑制中国资本金融健康发育的根源所在。
我认为,“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那包括央行在内的所有金融管理部门就必须把培育强大、有效的资本市场当成一切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央行做得到吗?这不是挺要命的矛盾吗?如果央行继续沿着过去的路子往下走,资本市场不可能有一个朗阔的前程,而全社会都把资本市场的前程都盯在证监会身上,这实际犯了管理学上的一大禁忌:责任和权力严重不对称。
当然,央行可以改,真正变成所有金融市场的中央银行,而不只是银行的银行。这样的期许多少年了?打从银行监管职能从央行剥离,中国银监会成立的第一时间,我就在期待这一改革效果。但快15年过去了,希望一次次落空,最终变成失望甚至绝望,现在还要我继续相信央行能改?请原谅,我有、股市恐怕也有“本领恐慌”的问题。也许,这次不一样了,毕竟最高层已经给定了“始终不渝的目标”,现在我们的眼睛需要一刻不停地看着中央银行如何转变。至少,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当中应当把有多少合规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当做必须讲述的重要内容。
纵观国内外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从经验和教训两个方面证明,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行,必须依托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机制。尤其是在金融市场不断深化,交叉性、跨市场金融工具广为运用的市场环境中,各类金融风险极易关联共振,股市、债市首当其冲,更加凸显了监管协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必须要有效、正确地协调。
其实,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应当是最有能力协调好的,但为什么过去没有协调好?仅仅是监管者坚守“铁路警察”的工作作风吗?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央行不能搞独立,它必须密切配合政府的经济意图,密切配合财政政策,密切配合各方监管需求,必须担当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第一责任人的角色。这不是我说,去看看全世界、看看发达国家是不是无一例外?所以我认为,金融要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源,中央银行必须首先回归“服务员”的角色,学会与资本市场沟通,学会为资本市场服务,学会如何当好“央妈”,去悉心地呵护资本市场,而不是去当“央祖宗”。
除此之外,我希望中央银行的行长们也去实体企业走一走,看一看,而不是只在金融机构的豪华大厦里、在各色真真假假的报表里打转转,真正去了解一下资本需求者的愿望和实际情况。对央行提出期待的同时也希望证监会能够认知完成“股市治污”,我们不需要“绿色股市”,而需要一个“有机股市”。
|